摘要:北京北边悄悄出现一座商场,工作日中午也停满特斯拉和理想。门口没有促销海报,停车位却永远紧张。有人为了进去逛半小时,甘愿从公司多绕三公里。
年薪五十万也抢不到车位,北京新商场却让中产心甘情愿多绕三公里
北京北边悄悄出现一座商场,工作日中午也停满特斯拉和理想。门口没有促销海报,停车位却永远紧张。有人为了进去逛半小时,甘愿从公司多绕三公里。
去年销售额涨了三成,客单价破两千。数据摆在这儿,大家掏钱的样子比直播秒杀还果断。
商场名字叫DT51,藏在亚运村,周围全是互联网大厂和学区房。下班路过的程序员、刚开完家长会的海淀妈妈,顺手就把钱花了。
它把最难买的限量香水、古法黄金、小众设计师女装一次性摆齐。想买别处断货的款,来这里碰碰运气,十次有九次能成。
商场动线像客厅。挑高不高,灯光柔和,走五步就有沙发。带娃的妈妈把婴儿车直接推进母婴室,里面有温奶器、消毒柜、一次性尿垫。
宠物也能进。出入口放饮水碗,电梯里铺防抓垫。遛狗顺便买杯咖啡,狗狗在地毯上打个滚,没人翻白眼。
车库装了空调。夏天坐进车不再像进蒸笼,出风口刚好吹到驾驶座。这个细节让奔驰车主心甘情愿多等十分钟找位。
有人算过一笔账:工作日午休两小时,来回路程加逛店还能剩四十分钟。同事问他为啥不点外卖,他答:楼下食堂排队也要二十分钟,不如出来透口气。
DT51把艺术装置当常态。角落里的白色雕塑每月换一次,拍出来的照片干净,直接能发小红书。点赞多了,连原作者都跑来打卡。
西安门店刚开,模式复制得一字不差。开业当天停车场同样爆满,保安说七成车挂着新能源绿牌。
传统百货靠打折续命,这里从不喊跳楼价。一件羊绒衫标价六千,照样有人一次性带走三件。省下来的不是钱,是时间。
开云和LVMH两位老板上月悄悄现身,走进闻献和老铺黄金逛了半小时。被路人拍到时,两人手里已经拎着纸袋。
闻献的香水单瓶过千,味道像下过雨的胡同。店员不催买单,递试香纸时附带一张卡片,写着北京今日湿度。
老铺黄金摆在最显眼位置。古法锻打的金镯子没有Logo,表面哑光,摸上去像小时候奶奶的首饰盒。
有人买给妻子当生日礼物,刷卡那一刻突然明白:贵不是缺点,是筛选。同价位下还能打动自己的东西,不多了。
商场里所有餐饮都不做团购。人均二百的日料小店,晚上七点照样排队。味道不是顶级,胜在安静,不用扯着嗓子谈事。
每层卫生间都放化妆灯和护手霜。补妆的姑娘不用踮脚找光源,拍出来的妆面均匀。这个细节传开后,隔壁写字楼的白领午休集体往这跑。
一层角落有家小书店,卖的全是外版设计书和独立杂志。翻两页就得买,因为回去在网上找不到同款。
带娃家庭更直接。商场把童装区放在电梯口,小孩一眼看见就走不动道。家长耳根子软,顺手拿两件,单价并不比电商便宜,但省了退货。
宠物用品区只占五个货架,却全是进口零食。养狗的人最怕买到假货,这里能扫溯源码,贵一点也放心。
车库电梯直通写字楼。加班到十点,顺路买块小蛋糕,回家路上就能吃完。那点甜抵消了白天的崩溃。
DT51的导购培训有一条:客人不问价,就不主动提折扣。中产最怕尴尬,被追着推销会跑。保持距离,反而愿意多停留。
有顾客连续三周周末带不同朋友来逛。她说像遛弯,不需要目的,每次都有收获。新鲜感不是靠打折,是靠常换常新。
北京不缺高端商场,缺的是离家近、服务好、不吵闹的第三空间。DT51把它做成了。
这种模式能不能火到二线?西安已经给出答案。开业首周日均客流五万,销售额冲到区域第一。中产愿意为省心买单,不分城市。
有人担心复制多了会失灵。其实商场最怕的是没有个性。DT51的个性是把好东西搬到家门口,并且不打扰。做到这一点,在哪都吃得开。
来源:小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