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星轨》引争议,不妨宽容看待“中学时代的爱情”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4 01:00 1

摘要:近日,一部描绘高中生情感纠葛的小说《星轨》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许多网友怀疑小说作者、女主角“孙某某”是一名前几年的广西高考文科高分考生,且小说中的人物疑为实名。虽然有关部门表示“在核查了解”,但综合媒体报道的信息,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均指向南宁二中。

近日,一部描绘高中生情感纠葛的小说《星轨》在网上传播,引发热议。许多网友怀疑小说作者、女主角“孙某某”是一名前几年的广西高考文科高分考生,且小说中的人物疑为实名。虽然有关部门表示“在核查了解”,但综合媒体报道的信息,该小说的人物、情节均指向南宁二中。

据媒体报道,一位被“露出”姓名的同学向媒体表示“作者采用真名写作很不妥”“现在在同学间很社死”,且提及作者在私聊中致歉。该事件不可避免地延伸出关于隐私权、写作边界等话题的讨论。不过,该小说的大范围传播并非作者本意,作者也自称是受害者,因此观察此事必须更为理性。

跳出争议性空间,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由来已久、缠绕人心的话题——中学生恋爱。一些网友面对小说《星轨》展现的早恋问题大惊失色:一些高中生不仅敢谈恋爱,而且连“脚踩两只船”都给整出来了,这还了得?但也有网友觉得,处在情感敏感期的高中生谈个恋爱并不奇怪,对此,不必戴上有色眼镜看待。

将心比心,谁的青春没有“躁动”过?谁在花季没有思念过一个人?三十多年前笔者上高中之时,也曾暗恋过女同学,也曾和心有好感的女同学通过书信、递过小纸条。而身边同学,也不乏谈情说爱的,甚至有因不满家长反对而短暂“私奔”者。

不过,彼时的“校园爱情”,并不多见,更不会公开示人。这种情感的试探,更像是浪漫印象于现实中的投影:借助当时时兴的武侠小说、琼瑶小说中的爱情样本,在和异性的书信中大谈文学、在交谈中言必称“意义”,却丝毫不觉得很多想象是不现实的。多年之后想来,这既是一种“初恋时不懂爱情”式的缺憾,也是借由幻想诗和远方所促成的美好。

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我都对中学生恋情持包容态度。不久前有人问过我,如今中学生谈恋爱的很多,怎么看?怎么办?我的答案是“包容”“不强拆”。我这么说并非一时兴起。高三末期,我曾在夜晚带着脸皮薄的好友去女同学的村子里,“逼”他表白——尽管我自己是一个不敢表白的懦夫;也曾作为“中间人”帮心生误会的男女同学“递话”,试图解开他们之间的疙瘩。我的成人之美源于这样的认知:既然双方真心喜欢,为什么不能在各奔东西前有所表示呢?为什么不能在“同学”之上加上其他身份呢?

看看不少夫妻在中学时代就互生情愫的实例就可以知道,中学时代的感情连接是有价值的,它推动了人类爱情行为的“发酵”。某种意义上,这种情感就是一颗种子,为严肃紧张的校园氛围增添了一份希望和快乐。

一些学校和家长对中学生恋情总是一副如临大敌的样子。当年,只因我和女同学一起散过步,就被威严的班主任喊到办公室训斥,要求“掐灭杂念”,弄得我莫名其妙。如今,一些学校的管理者更是严防死守,对有苗头者“敲打有加”。他们所能拿出的理由,通常一是“学习第一”,二是“没到时候”。这些理由看似有理,实则值得商榷。

凡事皆有利弊,高中谈恋爱亦然。确有一些孩子沉溺于爱情,学习一落千丈,这是真实发生的案例。更有学生逾越边界,做出过火行为,令人扼腕。然而,也有一些谈恋爱的高中生没有耽误学习,前述女主角“孙某某”考入北大便是明例。“高中爱情”也不乏修成正果者,这也打破了“过家家”论。

对中学生恋情绝对不允许、保持高压,有违背人性之嫌。显然,在高考指挥棒的牵引下,“拒绝爱情”是符合校方和家长的诉求的。而那些被压抑的感情、被排挤的灵魂结局如何,却无人理会。

而有意思的是,我们的孩子自小就被灌输这样的理论:初中禁谈、高中勿谈、大一大二最好别谈、大三大四看情况谈,以至于在情窦初开时被完全“隔离”。然而,一旦孩子们毕了业、上了班不想谈恋爱时,家长却急得不行,各种催谈、催婚。

情感一如流水,强行“断流”不仅伤感情,也伤脑筋——孩子在最希望感知纯真情感时却被杀死了情感的“触角”,接受“不许谈恋爱”的规训,以至于连基本的情感建设经验都没有,又凭什么要求他们在一瞬间“开花结果”?难道,每个孩子身上都自带“恋爱按钮”,一按就停、一按就行?你以为他们是机器人?现在,与AI谈恋爱倒是流行,但是,这能代替人与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感情吗?

在中学生越来越有主见和个性的今天,强制“绝缘”可能难有效果,反而可能激起逆反心理。与其对中学生恋情喊打喊杀,不如温和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好学习和感情之事、处理好现实矛盾。

必须指出的是,多数高中生并未成年,还缺乏洞察人生和世界的能力,因而容易在浓情蜜意中迷失方向。而作为学生,“发乎情止乎礼”、不越线,并非苛责。在关键时刻,来自师长和家长的平等沟通和交流,是不可少的。

•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责编 辛省志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