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卫陷“录音门”风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21:30 1

摘要:“他们的经理一直给我打电话……我其实并不需要借钱,但还是同意帮忙。”在浙江经营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胡先生,上月接到来自一家大型银行的信贷经理请求,希望他借款5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只需存入指定银行账户,下个月初还款,银行承诺自行承担所有利息。

香港导演王家卫

“他们的经理一直给我打电话……我其实并不需要借钱,但还是同意帮忙。”在浙江经营汽车零部件公司的胡先生,上月接到来自一家大型银行的信贷经理请求,希望他借款500万元人民币。这笔钱只需存入指定银行账户,下个月初还款,银行承诺自行承担所有利息

在浙江某银行工作的Jane也透露,几家同业都曾希望她申请消费贷款,并承诺只需借款几天就可还款,这些银行甚至提出会代付利息。

一场由录音引发的风波,将香港导演王家卫及其作品《繁花》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2025年9月起,前《繁花》剧组工作人员程骏年(网名“古二”)通过社交平台陆续发布多段剧组内部录音,指控王家卫与编剧秦雯存在找枪手编剧、私下吐槽剧组明星等行为。古二自称深度参与《繁花》核心剧情创作,却只获得“前期责任编辑”署名,月薪仅3000-6000元,还需兼顾王家卫生活杂务。

《繁花》剧组随后多次发布声明回应,称古二“发布的录音不仅未经当事人同意,且存在大量失实、蓄意剪辑和恶意解读的情况”。剧组在9月23日的声明中指出,古二仅是电视剧《繁花》前期资料收集小组成员,在《繁花》开机3个月后便“未经与剧组沟通的情况下自行离开剧组”。

古二与《繁花》剧组的纠纷,揭示了编剧行业长期存在的“层层转包”现象。

据《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在一部热播剧的片尾字幕中,编剧署名往往只有三五个名字,显眼地列于“总编剧”“联合编剧”之位。然而在这短短几秒的背后,是一条长达数月、跨越多层、报酬断崖式下跌的隐秘产业链。

曾在影视行业工作的财财透露,某部时装剧项目最初由导演邀请业内知名编剧操刀,开价高达10万元一集。然而,这位“头部编剧”将任务以3万元一集的价格外包给年轻编剧,后者又在编剧交流群中发布任务,最终选中两位“写手”,开价仅为3000元一集。

从10万元到3000元,缩水幅度高达97%。这种“层层转包”的现象并非孤例。

针对古二公开录音的行为,北京市海勤律师事务所李士强律师解读,如果古二认为其为剧本创作做了实质性工作,建议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对于《繁花》剧组发布的声明,李士强律师表示:“剧组是拍摄剧集时临时设立的非正式的组织,通常情况下,剧组不是民法意义上的权利主体,没有正式的公章,从严格意义上说,这个声明也没有法律上的效力,但这个声明应该反映了片方对这件事的基本态度。”

影视圈的“惯性合作”模式强化了“熟人社会”的运作逻辑。片方倾向于选择信任的人,而非最有才华的人。

知名编剧秦知认为,高质量剧本很难通过“转包”的形式完成。他介绍,有些成熟的编剧可能会同时带几个年轻编剧共同写作,有的是以“公司团队”的模式,有的是基于个人口碑和人脉的松散协作。

内地知名编剧、中广联合会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余飞表示,虽然有很多编剧团队创作的传言,但行业大多数编剧还是单兵作战,或者说最核心的创作还是成熟编剧一个人完成。

这场风波从单纯的劳资纠纷,逐步升级为涉及隐私权、行业规范、法律边界的复杂事件。在录音风波持续发酵的同时,《繁花》剧组于11月8日再次发表声明,强烈谴责古二的违法行为,并表示已持续取证并提交给相关部门。

来源:沙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