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曹云金在直播间里,一边摆弄那把写着六个人名字的折扇,一边把十年前的旧事一口气翻了个底朝天,弹幕立刻刷屏:“真能翻篇么?
曹云金在直播间里,一边摆弄那把写着六个人名字的折扇,一边把十年前的旧事一口气翻了个底朝天,弹幕立刻刷屏:“真能翻篇么?
”他笑笑,没正面回答,只提醒大伙儿先听他把故事说完。
他把折扇“啪”一声合上,像宣布开庭:“今天把话一次性说清楚,不留尾巴。
”三件事逐一摊开。
第一件,师父这两个字。
他说师父就是师父,郭德纲签字的那把折扇他还在用,夏天扇风、冬天摆台,角儿再小也认根。
没有这扇门,就没他曹云金的饭碗,这点他认账。
第二件,当年生日宴。
网上最疯传的版本是王惠下跪、郭麒麟摔杯,画面感极强。
他摆摆手:“压根没那一跪,那天人多、话说得多,情绪上头是真的,其余全是后来网友编的电视剧。
”话说得轻巧,却让弹幕一下安静了三秒——人最怕的并不是真相本身,而是真相不如传闻好看。
第三件,“姐夫”这称呼。
他解释,王惠的舅舅是他亲姑父,论辈分他得叫王惠一声表姐。
当年学徒在后台乱喊,喊着喊着就喊成姐夫了,纯属顺口,没别的暗线。
故事讲完,他没说“原谅”、“和解”那两个字,只是补了一句:“话说到这儿,再往后就是过日子的事了。
”
话音刚落,直播间的在线人数从260万冲到600万,系统差点卡壳。
这个数字背后,是抖音与他新注册的“北京云金文化传媒”签下的独家合作——听云轩直播季,首场就破了相声类观看纪录。
有人追问:德云社什么反应?
其实,郭德纲早在今年五月就撂过一句:“过去的都过去了。
”听上去风轻云淡,但家谱修订版上却没把曹云金的名字放回去,只是删了最扎眼的那句“欺师灭祖”。
另一边,德云社副总王俣钦悄悄联系刘云天,被业内视为“探口风”小动作——真要想和好,总得先拉个两边都能上桌的中间人。
更微妙的是郭麒麟。
在综艺节目里,他被问到最想合作的非德云社相声演员,脱口而出“金子哥的《黄鹤楼》我一直在偷师”。
这句话当天冲上热搜第七,评论区立马分成两派:一派说郭麒麟大气,一派说不过是场面客气。
但热搜就是热搜,热度给曹云金又添了一把柴。
直播带货也顺势而上。
听云轩如今78%的收入来自线上,单场最高卖了1200万,卖的却是19块9的老北京布鞋、39块9的手工醒木——小货带大流量。
曹云金把利润切成三份,一份发工资,一份继续做200块以内的小剧场票,剩下一半扔进“传统曲艺保护基金”——他把它称作“买未来的时间”。
有趣的是,就在他直播爆表的同一天,德云社的栾云平在另一个直播间即兴说了段《山西家信》,包袱结构被网友扒出和曹云金早期版本几乎重合。
弹幕狂刷“隔空致敬”,栾云平没解释,只撂了句“传统艺术嘛,你中有我”。
一句话又给了两派网友新的战场。
曲艺家协会的最新报告把这一切写成一行冷冰冰的数据:37家相声团体开始常态上网,线下小剧场上座率回升12%。
但报告藏不住人味儿:曹云金的便宜票策略就像扔进湖面的石子,一层层涟漪已经扩散。
北京文艺广播电台把这叫“反向团购”——先在网上把人聚齐,再把他们拉回线下小剧场。
对观众来说,花小钱、听真段子,何乐不为?
故事听到这儿,你会发现,谁对谁错早就不重要了。
曹云金没说和解,也不提怨恨,他只是用实际行动告诉看客:传统饭碗能不能端得稳,看的是今天的米,不是昨天的锅巴。
直播间里,他最后合上折扇,冲镜头比了个“收”的手势:“各位,周四同一时间,还来听《黄鹤楼》,老段子里有新响动。
”弹幕飘过去一片“不见不散”——没人再追问当年谁欠谁一句道歉,所有人都在等着下一场包袱落地。
恩怨或许无法一笔勾销,但观众用脚投票时只问一句:今晚,谁来逗我笑?
曹云金把答案留在了周四晚八点,不见不散。
来源:体育白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