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多数人印象中,农业依然离不开“锄禾日当午”的艰辛。然而,在山东禾丰的试验田里,未来已提前抵达。这里的拖拉机自己耕作,无人机自主播种,所有的决策来自于云端一个名为“智慧大脑”的系统。这不仅仅是一个农场,更是一个缩影,它预示着,中国农业正试图用一场彻底的智能化转
在多数人印象中,农业依然离不开“锄禾日当午”的艰辛。然而,在山东禾丰的试验田里,未来已提前抵达。这里的拖拉机自己耕作,无人机自主播种,所有的决策来自于云端一个名为“智慧大脑”的系统。这不仅仅是一个农场,更是一个缩影,它预示着,中国农业正试图用一场彻底的智能化转型,穿越劳动力短缺的迷雾。
中国农业现代化路不好走,挑战多机会也多,大家都这么说。农村劳动力越来越少,进城的人多,种地的人少,怎么办,很多人在想。禾丰种业做了个无人农场,中国第一个,看着挺厉害,他们想试试新路子,看看能不能成。
禾丰种业的无人农场很特别,技术是关键,精准农业,都靠它。2023年11月6号,冬小麦播种了,无人机上的,真厉害。植保无人机、无人驾驶拖拉机,还有自动导航收获机,云监控播种机,很多高科技。精度高,厘米级的,一亩地三分钟就播完了,太快了。他们还有“天空地”信息采集网,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上的探测,数据特别全。有微型气象站,还有土壤墒情传感器,实时监测,很智能。他们还有个智慧云大脑,决策系统,5G基站支持,数据传输快,处理能力强。数据分析的结果,决定怎么生产,朱俊科是农场负责人。2020年“山农28号”,亩产856.9公斤,当年最高,很厉害。2023年6月“齐民29号”,亩产901.6公斤,又破了山东纪录。
无人农场的价值在哪里,很多人在问。能解放劳动力,种地不用那么多人了,效率也提高,这是真的。作业精准,不会浪费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也好,是这么说的。困难也有,数据是关键,数据大模型要不断优化,要做好。无人农场能不能推广,大规模复制,还是个问题,大家都在看。
山东省也在努力,科技创新,数字赋能,两手抓。他们有个农业科技领军企业培育计划,想培养厉害的企业。智能农机装备,研发推广,也要跟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67.4%,不容易。他们还在搞数字建设,“齐鲁农云”,数字乡村大脑,要建好。智慧农业应用场景,数量快1000个了,很多。
以后会怎么样,中国智慧农业,路还长,各种发展的可能都有。山东农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植物发育的分子机制,很厉害。舜丰生物拿到了基因编辑生物安全证书,不容易。潍柴雷沃的大马力CVT智能拖拉机,也出来了,科技在进步,禹王集团,植物肉加工技术,也在创新。人才也很重要,院士、泰山学者,还有“土专家”、“田秀才”,都要培养,是个梯队。
禾丰种业的无人农场,是中国智慧农业的一个缩影,很典型。它提供了一个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生产效率的方案,无人农场亩产超900公斤,确实值得欢呼,但一个关键问题绕不开:机器取代了农活,千万传统农民该何去何从?智慧农业是解放农民、让他们告别辛苦,还是把他们挤出土地?你觉得这是值得庆祝的进步,还是需要警惕的转型风险? 评论区留下你的立场!
来源:田园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