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我坐电梯上平安金融中心116层,只用了55秒就到达,这种速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深圳做事的方式——快、准、干脆,站在高处往下看,深圳湾大桥连接着香港那边,看起来像两条腿在行走,实际上是在进行经济合作,楼底下挤满了写字楼,远处还能望见香港新界的山,这两个地方紧
那天我坐电梯上平安金融中心116层,只用了55秒就到达,这种速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深圳做事的方式——快、准、干脆,站在高处往下看,深圳湾大桥连接着香港那边,看起来像两条腿在行走,实际上是在进行经济合作,楼底下挤满了写字楼,远处还能望见香港新界的山,这两个地方紧挨着,但发展的路子完全不同。
莲花山公园早上很热闹,老头老太太在打拳,大妈们在跳广场舞,邓小平铜像就在公园中间,没人特意去拍照打卡,大家只是过来日常锻炼,旁边有市民中心、图书馆和音乐厅,这片区域不是随便建的,是深圳从2010年后开始考虑城市文明这件事,晚上还有灯光秀,虽然我没去看,但听说现在整个市区都联动播放,已经成了固定节目。
南头古城以前是明朝的县衙,2019年开始改造,老房子还在,里面开了很多买手店和咖啡馆,这些店不是本地人开的,大多是资本包装出来的文化风格,这里不是为了让人怀旧,而是深圳在打造自己的文化IP,它和北京798不一样,这边政府和本地企业一起参与,没有完全交给市场。
华侨城创意园原本是家纺织厂,后来在2006年改成了文创区,这里没请过有名的策展人,都是些小工作室自己搬进来做事情,墙上能看到涂鸦,角落有人做手工活,没人管你在做什么,只要别太吵闹就行,到2023年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占到GDP超过12%,这个园区就是个实际例子,说明创新不一定要靠大公司,普通人也能做出成果。
深圳湾公园和盐田栈道连起来有十三公里长,红树林那边是候鸟过冬的地方,这里不是景点,而是给市民散步遛狗骑车的公共空间,灯塔图书馆在2021年开放,坐在海边看看书感觉挺舒服,它本来就不是为游客设计的,更像是给本地人用的城市精神角落。
清平古墟、凤凰古村和大鹏所城这几年被列入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清平古墟有座清代留下的桥,凤凰古村保留着广府人的祠堂群,大鹏所城是明代防御海盗的军事要塞,“鹏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这里,这些地方主要进行修缮和保护,没有开发成旅游景点,不允许拆除或随意改动。
宝安那个"湾区之光"摩天轮在2021年才开放,这个设施不只是用来游玩,主要是为了给整个湾区打造一个标志性建筑,杨梅坑因为拍过电影《美人鱼》,现在不允许开设餐厅和商铺,只能保持自然原貌,深圳这几年对稀缺资源特别谨慎,能保留就尽量保留,把这些资源留下来比开发赚钱更重要。
在深圳吃饭这件事挺有意思,早茶、烧腊和白灼海鲜算是基本搭配,客家菜也因为客家人多变得很常见,川菜和湘菜馆子特别密集,比北京上海广州还要多些,这倒不是因为大家偏爱重口味,而是移民城市的特点,谁来了都能尝到家乡的味道,2024年这里的人均餐饮消费排在全国前三,这不是为了炫耀有钱,而是每天吃饭次数多,工作节奏快,饭点就成了休息的时候。
深圳这地方,表面上看着是高楼大厦和科技公司,人们过着快节奏的生活,可底下藏着不少老物件和老传统,政府没有急着把这些历史都变成商业景点,而是挑出重要的部分保留下来,文化这东西不是贴个标签就能成的,得慢慢培养出来,吃东西也不讲究排场,什么都尝一点,吃得杂了,生活才过得实在。
来源:秋季已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