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1-13 19:51 1

摘要:明治维新不同于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它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革命,从人心到思想到制度到器物,而且顺序还不能颠倒,可以说,在这场革命中,他们除了语言、和服与寿司之外,其他全部西化了,甚至包括地理概念,没错,日本在地理概念上也是属于西方的,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已经脱

日本因为明治维新而强大,这一点是公认的。但明治维新究竟如何使日本强大,今天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明治维新不同于清朝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它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革命,从人心到思想到制度到器物,而且顺序还不能颠倒,可以说,在这场革命中,他们除了语言、和服与寿司之外,其他全部西化了,甚至包括地理概念,没错,日本在地理概念上也是属于西方的,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已经脱亚入欧,属于西方国家!

日本的强大最值得中国借鉴,因为西方不可比,也无法借鉴,各方面差距太大,惟有日本与中国各方面都接近,在十九世纪中叶时期都差不多,为何短短三、四十年时间,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就奇迹般的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呢?这就要看看,明治维新他们都干了些什么?

1853年,美国将军马休佩里率领舰队侵入日本江户湾(东京),叩开了日本的国门,并强迫德川幕府开埠通商,签下不平等条约。接着,荷、英、法、俄也相继进入日本,并与日本签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成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列强打开日本的国门后,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剧烈的冲击,开国派、攘夷派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最后取得了开国的共识。在此过程中,幕府退出历史舞台,明治政府取而代之。之后,派出庞大的使团赴美欧学习考察,全方位学习西方,并将效仿西方、脱亚入欧、政治改革作为国策。

明治维新的第一步是实行版藉奉还(各藩主把土地和人口奉还给天皇)、撤藩置县,消去军阀割据,完全国家的统一,然后以明治天皇和明治政府为中心,推行国家机构、官制、司法、外交、教育、社会、兵制等一系列改革。其中社会改革宣布士农工商“四民”平等、兵制改革规定农民可以当兵,使普通农民直接与武士平等,教育改革撤销士子屋(私塾)建立小学中学大学,废除娼妓令使全国的娼妓获得自由,废刀令撤销了武士的奉禄和佩刀权(此令引发了西南战争)最为著名。1885年12月,明治政府发出最后一道太政令,废除太政官制,建立内阁制,伊藤博文担任首任内阁总理大臣。三年以后,1889年日本正式颁布了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接着进行了第一次议会选举,1890年召开了第一次帝国议会。完成政治改革之后,日本就加快了发展资本主义强国强军的步伐。

在发展资本主义的过程中,日本产生了涩泽荣一这位教父级别的人物!他是日本资本主义之父,一生创办了500多家企业,涵盖金融、铁道、海运、矿山、纺织等众多领域。他提出“义利合一”的经营理念,并写了一本书,叫《算盘与论语》,开篇就讲富贵与仁义,他说,“真正的利益如果不是建立在仁义道德的基础上,那么,这绝对不可能长久!”关于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说,“即便是在经济活动中,也是无法脱离伦理和人道的,如果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而导致了伦理道德的淡化,那绝对是一种泼脏水把孩子一起泼走的行为,而论语这本书,本身就是一本叫人如何做人的极佳教材,越是在金融秩序混乱的时代,越是应该让大多数生员好好的读一读!”这话距今少说也有一百二、三十年了,但是放到今天,依然是警示良言吧!涩泽荣一不仅嘴上说仁义道德,做也是这么做的。他在创办或参与创办了500多家企业后,一直热心于公共事业,是日本当时的财阀中最努力于公益的一个。日本的很多慈善机构都有他的影子,再后来他就不限于日本国内的慈善事业了,而是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以慈善为名当起了日本的外交家。1931年中国发生了相当规模的水灾,时年已经九十高龄的涩泽荣一闻讯后,立即组建了中华民国水灾同情会,并且亲自出任会长,四处奔走募集捐款,尽管当时中日关系十分紧张,但是他的行为还是受到了中国方面的极大肯定和好评。这个一生都将仁义道德注入商业买卖之中的商人,在1926年和1927年连续两年都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的提名,这应该是国际社会对涩泽荣一这一辈子的认可。我觉得,后来日本的工商业如此发达,绝对不卖假货,应该与涩泽荣一的影响存在某种联系。

由于日本的特殊地理位置,他们深知治海权的重要性,所以,他们特别重视海军的建设。明治天皇把自己的私房钱都拿岀来了,皇后也省下自己的化妆费,就连天皇的老妈也捐出了自己仅有的几件首饰,通通用作海军经费。日本全民效仿皇室,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纷纷向海军捐款。他们用海军经费的一部分向西方购买军舰,而有相当一部分则用来扶持军舰制造的工业——三菱,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就是由它造出。因为日本人明白,一个国家工业化的命运基本上就等同于一个国家海军的命运,没有工业化,军舰坏了谁修,炮弹没了哪来,总不能都指望进口解决吧。此外,日本还十分重视对军队的思想教育,所以,他们的军官都具有国家意识,他们的士兵都具有民族主义精神。军事工业自主化和对军队的思想教育,这两点正是同时期的清朝以及北洋大臣李鸿章所忽视的。日本海军的发展,从此一路狂飙,而视察战舰编队演习,就成了明治天皇的乐趣所在!日本大力发展海军,是把大清作为假想敌的,这时,日本得到情报,大清国的海军投入越来越少了!

自1888年大清的北洋水师完全成军之后,李鸿章从户部取得的海军军费就越来越少了,因为在慈禧的授意下,户部拿海军军费另有妙用去了,比如,仅修建皇家园林颐和园就挪用军费750万两!日本抓住时机,立刻就找英国买下了最先进的大型巡洋舰吉野号,就是这艘吉野号,在甲午海战中重创北洋水师!这时的日本海军,已经在军舰数量、机动性、火炮以及将兵素质上全面超越北洋水师!几年前还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几年时间就面临着覆灭的命运!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清朝向朝鲜增兵镇压。一直想成为朝鲜宗主国的日本瞄准了战机,决心与清朝一战。随后甲午海战爆发,几次战役下来,北洋水师基本上被日本海军全歼!经此一战,日本取代大清成为朝鲜的宗主国,并迫使清朝割让台湾赔银二亿三千万两,由此,日本奠定了亚州头号强国的地位,舰船数量大增,仅次于美英!1905年,日本又与沙俄在中国东北打了一场日俄战争,俄国战败,第一次创下了黄种人打败白种人的记录。这时的日本,已经崛起为可与美英匹敌的世界强国!从1868年到1905年,只花了37年时间!

明治维新是与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完全不同的社会变革。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中下层都没有参与进来,洋务运动只学了技术,而且还是全靠购买,没有自己的工业化,更谈不上政治改革与民主化。戊戌变法只是由公车上书引起,是在没有任何准备和政治条件下的一场文件式改革,更是注定了它的失败!而明治维新是在充分取得社会共识后,由明治政府主导,天皇带头支持,全体国民热情参与的,从生活方式到思想到制度到政体到器物和工业军事的全方位学习西方的变革,通过这场维新运动,日本脱亚入欧、变更政体、实行国家工业化、发展现代海军,社会得以脱胎换骨,直接向着人类已有的最高文明形态迈进!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有两点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思想启蒙。这主要是福泽谕吉和中江兆民等民权思想家的作用。福泽谕吉号称东方的伏尔泰,是日本思想启蒙第一人!他广泛游历美欧,致力教育、著书立说,为日本民众了解西方、自我觉醒、接受他的脱亚入欧的主张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的主要著作有《西洋事情》、《劝学篇17篇》、《脱亚论》、《文明论之概略》以及《自传》等。他在《劝学篇》开篇写道,“万物由天生,人类亦如此。然则,天从未生过天生的人上人,也从未生过天生的人下人,既然都是由天生,那么万物都是平等的”。如此轻快的表述,使他的作品成为日本最畅销的书籍和学生的教材,对日本普通民众的思想启蒙和学习西方、政治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江兆民被誉为日本的卢梭,他在法国留学,深入研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并将其翻译改写成便于日本人阅读理解的《民约论》,宣传权力在民和自由平等、民主法制等现代民主思想,是日本著名的民权运动思想家,一生从事教育,鼓吹权力在民,为日本的政治改革和民主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可以说,思想启蒙和民众参与是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主要动力。二是以下克上的传统。明治维新不是自上而下的运动,而是以下克上的结果。幕府虽然主张开国,但它不会主张把自己改下台。天皇在日本长期是个摆设,是幕府的一个傀儡,他虽然想掌握权力,但无法实现。各藩的藩主即大名,虽然不满幕府的统治,但他们不会想交出自己的藩地和特权。只有中下层的武土,他们既对现实不满,又掌握一定的权力,既有动机又有能力推动国家变革。但他们自己不能取代幕府将军,也不能取代大名,更不敢想像取代天皇,于是他们推出打倒幕府,权力奉还天皇的口号,是他们在倒幕战争和明治政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倒幕战争主要是萨摩、长洲和土佐的武士发动和完成的,明治政府的主要人物也主要是这由这几个藩的武士担任。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是萨摩藩的,伊藤博文、木户孝允、大村益太郎、山县有朋是长洲藩的。坂垣退助、后藤象二郎是土佐藩的。雄藩联合的推动人坂本龙马是土佐藩的武士,是他促成了萨摩、长洲与土佐的联合倒幕。而各藩的藩主很少参与战争,也很少有在明治政府任职的。日本的中下层武士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能量,能够左右国家的事情?这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有很大的关系。武士道精神不怕死,荣誉感特强,活在信仰中,关心国家民族,恩怨分明,言出必行,为了日本的前途,常常以“天诛”的名义实施暗杀!比如美国叩开日本的大门后,日本国内形成了主张开国的和主张攘夷的两派(当时的孝明天皇就是最大的攘夷派,而幕府是开国派),攘夷派的武士对幕府官员和开国人士实施“天诛”,不过,最后攘夷派逐渐接受了开国派的主张,开国最终成为国家的共识。著名的幕府卫士“新选组”就是对付尊攘派搞“天诛”的反“天诛”组织。由于武士们不怕死,搞“天诛”,这就使得日本上层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必须为国家前途着想,否则,如果只为自己的权利,不为国家的前途,则生命难保!明治政府三大臣之一的岩仓具石就遭遇过“天诛”,但他命大躲过一劫。日本海军创始人胜海舟也遭遇过“天诛”,不过他并不惊慌,反而用开国的道理说服了向他下手的武士。日本军改之父大村益次郎、内务卿大久保利通都是死于暗杀的。日本武士及武士道精神的存在,是日本常常能够以下克上的原因,比如,炸死张作霖,“九一八事变”都是中下层军官所为,日本高层不得不接受既成事实。1932年日本首相犬养毅不赞成承认“伪满洲国”,欲同国民政府谈判,被军部中下层军官刺杀于自己的家中。1936年的日本首相及好几位内阁大臣同时被下层军官有计划的刺杀,这些都是以下克上的例子。由于存在以下克上的传统,日本高层常常被迫干出一些不可理喻的事情,比如,1941年12月偷袭美国珍珠港,这不是明摆着的找死吗?

除了思想启蒙和以下克上这两点,日本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国情,就是天皇的存在。在日本,天皇虽无实权,但他万世一系,代表山照大神,被大和民族所公认和崇拜。如果没有天皇,打倒幕府后怎么办?这就会跟中国推翻清廷后的情况一样,200多个藩互不买帐,必然陷入军阀混战,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建立议会民主制度,即便最后可能归于统一,但统一后也很可能陷入新的专制。但是,由于有天皇的存在,以及天皇在日本人心中的神性地位,没有一个日本人不臣服天皇的,以天皇的名义颁布诏令实施改革,一切就会很顺利。当然了,这也要明治政府和天皇足够英明,确保改革的举措和步骤既符合日本的国情,也代表最先进的文明形态,这才是日本迅速崛起进入到发达国家行列的根本原因!之所以二战之后美国最终没有追究天皇的责任,而且保留了天皇制度,应该也是出于天皇对于日本的特殊意义这个考虑。是美国摧毁了明治维新之后崛起的日本军国主义,也是美国主导制定了日本的和平宪法,拯救了日本,使日本再度崛起!日本对美国特别恭顺,因为它知道,没有美国就没有它的和平崛起,也就没有它的今天!

来源:0633老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