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情发生在西安,有个住户三年前自己装了壁挂炉取暖,没用小区的集中供暖,去年小区通了集中供热,热力公司突然找上门,要求他交30%的“热损失费”,理由是这户没接入管网,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热量平衡。这位住户一听就生气了,反过来问热力公司,他家温度常年保持在24、25度
事情发生在西安,有个住户三年前自己装了壁挂炉取暖,没用小区的集中供暖,去年小区通了集中供热,热力公司突然找上门,要求他交30%的“热损失费”,理由是这户没接入管网,影响了整个系统的热量平衡。这位住户一听就生气了,反过来问热力公司,他家温度常年保持在24、25度,比国家规定的18度高很多,热量都往外散失,热力公司应该给他钱才对。这种反问让热力公司的人一时语塞,不知道该怎么回应。
热力公司的说法其实站不住脚,壁挂炉是独立系统,根本就没和集中供暖管道连接,你家的热气再足,也进不到他们的管网里。他们说的“热损”,其实就是自己管网效率低,却让老百姓承担后果,这种逻辑谁听了都觉得荒唐。住户家的热量散失到楼道里,确实可能让邻居稍微暖和一点,但这跟集中供暖系统没有任何关系。
更令人讽刺的是,2007年国家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相关文件就开始推动热计量改革,要求安装热量表并按实际用量收费,可到现在多数小区仍然按照面积来收钱。热量表虽然装了但没有人真正使用,西安这次事件正好戳破了这种“改革空转”的泡沫。政策喊了十几年,执行层面却一直没有行动起来,导致热力公司可以随意制定收费规则。
很多人没留意这个细节,这位住户没有签过停暖协议,热力公司就单方面收费,这在法律上可能站不住脚。住建部去年通报说,全国有六成以上的老小区还没完成热计量改造,这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普遍问题。大家对热力公司的看法也在改变,从"公共服务"慢慢变成了"收租的",这种转变反映了公众对垄断行业的不满。
北京有小区试过按用量阶梯收费,用得少就交得少,这样显得公平,哈尔滨也出过类似纠纷,法院最后判定没实际供热就不能收钱。西安这件事其实是老百姓在用最朴素的方式反抗垄断定价,你收我钱,我反手要你要补贴,这招挺狠,但也说明大家真的被逼急了。这种对抗方式虽然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却是无奈之举。
我觉得这个事情能火起来,不是因为它有多新鲜,而是因为它太贴近生活了,谁家没遇到过这种不讲道理的条款呢。热力公司想收钱,就得先把道理讲清楚,不然下一次可能更多人会像这位住户一样,把这种办法用回去。这种维权方式的传播,可能会促使更多消费者敢于质疑不合理的收费。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刚里健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