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七点,北海公园的船还没下水,她先灌下一壶热茶,把前一天背的英文稿又默了一遍。
看了谷爱凌的全新纪录片《休息日》,又刷新了对她的认知!
这姑娘的人生没有一秒是浪费的!
凌晨五点,北京胡同的豆浆刚开锅,她已经端着相机给早餐店大爷拍宣传片。
七点,北海公园的船还没下水,她先灌下一壶热茶,把前一天背的英文稿又默了一遍。
十点,北大操场阳光刺眼,她套着卫衣跑了五公里,心率一百六,脸不红气不喘。
中午,南锣鼓巷买糖葫芦,顺手帮游客合影,转头就去SKP参加品牌活动,下午三点换上马术服,跳了八十厘米障碍,晚上十点聚餐,桌上坐着LV、Tiffany的高管,她聊的是怎么给山区孩子捐滑雪板。
一天结束,她还在回酒店的车上写斯坦福的论文,屏幕亮度调到最暗,怕司机晃眼。
很多人看完的第一反应是:这精力值,开挂吧?
第二反应是:我22岁还在早八迟到,她怎么做到的?
答案其实不玄,就是把普通人浪费掉的碎片全缝起来。
等红灯的两分钟,她拿来背法语单词;电梯上行三十层,她顺手把品牌方发来的合同批注完;化妆间隙,她把当天要发的三条社媒文案改好。
时间被切成最小单位,再被逐一填满,像拼乐高,少一块都塌不了。
有人算过,她一天公开行程至少十三项,按普通人节奏得排三天。
她能压成一天,靠的不是咖啡,是提前一晚把第二天衣服按分钟顺序挂好,是提前一周把路线踩点三遍,是随时能睡着的本事。
纪录片里,她上车三分钟就闭眼,到地方司机一喊,眼睛睁开直接下车,像切换电源。
这种秒睡秒醒的能力,比金牌稀缺,也是她气血看起来永远满格的真正原因。
更狠的是,她妈谷燕全程没帮她拿过一次包。
镜头里,谷燕只干两件事:一是提醒女儿喝水,二是记录女儿漏掉的细节。
北大跑步那段,谷燕跟在身后掐表,五公里配速四分半,她一句没夸,只说了句:心率还行,晚上加练核心。
观众这才明白,所谓天赋,不过是有人把自律写进日常,再把日常过成肌肉记忆。
纪录片没拍到的部分更吓人。
福布斯去年榜单显示,她手上长期合约二十一份,光LV全球硬广就占四条地铁线。
她自己的运动品牌去年销售额两亿三千万,净利润三千七百万,全部捐给中国滑雪协会做青少年培训。
也就是说,她白天拍广告,晚上写方案,顺便把学费、团队工资、公益预算全赚了。
别人读大学花钱,她读大学赚钱,还能反哺项目,这套模型,体育圈没人玩过。
有人质疑,这么赶,雪上功夫会不会废?
她教练在片尾甩出数据:过去十二个月,她训练日二百一十天,完成跳台一千四百次,成功率92%,比冬奥那年还高两个点。
意思是,她根本没牺牲训练,只是把别人刷手机的时间拿去起飞落地。
时间对每个人都公平,她把公平玩出了复利。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掏出手机,准备搜她的时间表复制粘贴。
劝你别费劲,她的日程表你学不来,真正好学的是她处理信息的速度。
活动现场,品牌公关递来三十页新品资料,她边听介绍边翻,五分钟圈出三处法律风险,顺手标出中文翻译。
这种阅读速率,斯坦福学生平均每分钟八百词,她测过一千二,靠的不是天才,是从小把课本拆成卡片,每天计时速记,练了十五年。
换句话说,你看到的快,是别人用童年换的。
也有人酸,说她是资本宠儿,资源堆出来的。
可资源砸下去,能把雪跳成金牌、能把高数考满绩、能把品牌做到盈利、能把公益做出系统的,目前就她一个。
资本不傻,傻的是以为资源万能的人。
她最狠的地方,是让所有合作方先出价,再把价码折成雪场、折成课、折成给孩子的装备,把商业闭环扣进社会价值,这才是她长红不衰的底牌。
纪录片最后一幕,她夜里十一点回到酒店,走廊灯坏了一盏,她借着手机光脱下马术靴,脚后跟全是血泡。
她没喊疼,只轻轻把袜子卷好,塞进鞋里,明天六点还得飞瑞士。
镜头停在这里,弹幕刷的全是:原来她也会流血。
对,她当然会流血,只是流血的时候,她还在算时差,算落地后几小时能训练。
疼痛没被她放大,自然也没资格把她拖住。
看完她的二十二岁,再照照自己的,你会发现,差距不在雪道,不在考场,不在直播间,而在对待时间的态度。
她把一天过成四十八小时,我们把二十四小时过成十二小时,另外十二小时用来后悔和刷手机。
她不是没有累,只是累的时候,她先处理完手头的五分钟,再躺下。
这一手,谁都能学,却少有人真学。
所以,别盯着她的金牌,也别盯着她的账户,盯她怎么把碎片焊成整块,怎么把选择做成闭环。
学会了,哪怕每天只多挤出三十分钟,一年就是一万分钟,足够把英语单词刷三遍、把体脂降五个点、把副业账号做到万粉。
时间不会辜负任何人,先辜负时间的,是我们自己。
来源:人间过客一点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