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边做医药投资的朋友最近没慌,反而悄悄加仓了创新药——不是瞎跟风,是实实在在看到了不少变化。以前总觉得创新药是“高大上”的冷门赛道,离咱们普通人远,可现在才发现,这行当早就变了模样,不管是政策、技术还是市场,都透着一股“往上走”的劲儿。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掰扯
创新药为啥还能接着“冲”?3个实在理由,普通人也能看明白
身边做医药投资的朋友最近没慌,反而悄悄加仓了创新药——不是瞎跟风,是实实在在看到了不少变化。以前总觉得创新药是“高大上”的冷门赛道,离咱们普通人远,可现在才发现,这行当早就变了模样,不管是政策、技术还是市场,都透着一股“往上走”的劲儿。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伙掰扯掰扯,为啥创新药还值得接着看多。
首先得说最关键的一点:政策不再“一刀切”,反而给创新药开了“绿灯” 。以前总听说创新药研发难、审批慢,好多药企投了上亿资金,最后卡在审批环节血本无归。可现在不一样了,国家早就把创新药当成“重点扶持对象”,审批速度肉眼可见地加快——以前要等三五年才能获批的新药,现在一年多就能落地。更重要的是,医保谈判也变“温柔”了,不再是一味压价,而是给真正有价值的创新药留足利润空间。就拿去年的医保谈判来说,不少国产创新药不仅成功入围,还通过医保放量实现了销量翻倍,药企赚钱了,才有更多钱投入下一轮研发,这就是良性循环啊!咱们普通人能更快用上好药,药企能持续创新,这样的政策环境,创新药能不往上走吗?
其次,国产创新药不再“跟跑”,真的实现“弯道超车”了 。以前提起创新药,大伙都觉得是进口药的天下,国产药都是“仿制药”,没什么技术含量。可现在完全不同了,国内药企早就憋足了劲搞研发,不管是靶向药、免疫治疗药,还是最近火起来的ADC药物,都有了拿得出手的“国产王牌”。就说治疗肺癌的PD-1抑制剂,以前进口药一年要花几十万,普通家庭根本用不起,现在国产PD-1不仅疗效不输进口,价格还降了一半以上,好多晚期肺癌患者靠它延长了好几年寿命。更厉害的是,不少国产创新药已经走出国门,获得了美国、欧洲的上市批准,让外国人也用上了“中国造”的好药。这种技术上的突破不是嘴上说说,而是实实在在的临床数据撑着,这样的创新药,难道不值得咱们看好吗?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现实:创新药是“刚需里的刚需”,市场根本不愁卖 。现在咱们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癌症这些慢病、重病的患者越来越多,对好药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以前好多重病患者因为没有好药,只能眼睁睁看着病情恶化,可现在有了创新药,不少原本被判“死刑”的患者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就拿肝癌来说,以前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只有几个月,现在有了国产靶向药联合免疫治疗,好多患者的生存期能延长到两年以上,甚至有的还能达到临床治愈。而且随着大家收入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为“好药”买单,不再只看价格,更看重疗效。这种刚性需求摆在这,创新药的市场空间只会越扩越大,这也是我一直看多创新药的核心原因。
可能有人会说,创新药研发风险大,万一投了钱研发失败怎么办?这话没毛病,创新药确实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赛道,但咱们得看到,现在国内药企的研发能力越来越成熟,不再是盲目投入,而是有了清晰的研发管线和风险控制体系。而且国家还在不断完善创新药的扶持政策,从研发补贴到专利保护,再到市场准入,都给创新药铺路搭桥。
说到底,创新药的“看多”,不是凭空猜测,而是政策、技术、市场三个维度的共同支撑。它不仅是资本市场的优质赛道,更是关系到咱们每个人健康的“民生赛道”。随着越来越多国产创新药的出现,咱们普通人能用上更有效、更便宜的好药,药企能实现良性发展,国家的医药产业也能越来越强,这难道不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吗?
最后想问问大伙:你身边有没有人受益于创新药?你觉得未来创新药还会有哪些新突破?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咱们一起交流探讨~
来源:安金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