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急跌3天!面粉厂压价遭反噬,农户捂粮硬气了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1:48 1

摘要:小麦价格连跌三天,面粉厂压价的狠劲让不少卖粮人慌了神——难道一个多月的涨势真要黄了?别急,这波下跌更像是市场在“深呼吸”,两个信号已经暴露反弹底气:冬小麦晚播成定局,农户捂粮情绪正在集结。面粉厂想靠压价拿捏卖粮人?这次恐怕打错了算盘。

小麦价格连跌三天,面粉厂压价的狠劲让不少卖粮人慌了神——难道一个多月的涨势真要黄了?别急,这波下跌更像是市场在“深呼吸”,两个信号已经暴露反弹底气:冬小麦晚播成定局,农户捂粮情绪正在集结。面粉厂想靠压价拿捏卖粮人?这次恐怕打错了算盘。

这轮小麦下跌,本质是面粉厂的一次“集中反击”。过去一个多月,麦价从每斤1.2元涨到1.4元,面粉厂被动跟进收购价,利润空间被挤压得喘不过气。如今秋收进入尾声,手里有了点库存,便想着“憋个大招”——连续三天压价,从1.4元砸到1.32元,试图把成本压回去。

但面粉厂忘了一个基本逻辑:粮食市场从来不是“买方独角戏”。你压价狠,卖粮人就敢“捂粮不卖”。这两天河南、山东的粮站已经出现苗头:农户拉粮车少了三成,粮商报价嘴上喊“跌了”,实际收储时却悄悄抬高2分——因为手里没粮,心里发慌。

更关键的是,面粉厂的“底气”本就虚。今年中秋、国庆后,面粉走货量一直不温不火,库存消化速度慢,现在压价收粮,无非是想趁农户“卖跌不卖涨”的心理捡漏。可农户经历过7月的低价(1.18元)和10月的高价(1.4元),心里早有杆秤:低于1.35元,宁愿把粮囤在自家粮仓,也不贱卖。

支撑反弹的第一个硬逻辑,是冬小麦晚播已成定局。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全国冬小麦播种进度仅完成85%,较常年慢了12个百分点——这是近五年最晚的一次。

晚播意味着什么?就像跑步比赛起跑慢了100米,即便后期拼命追,产量和品质也可能打折扣。河南南部农户反映,“往年这时候麦子都出齐苗了,今年还有三分之一的地没播完,下雨耽误了半个月”。山东聊城的农技员更直接:“晚播麦抗冻性差,明年开春若遇倒春寒,减产风险至少增加20%。”

市场从来“炒预期”。2023年因“烂场雨”减产,麦价从1.3元涨到1.6元;2024年因“秋汛晚播”,麦价开春后跳涨0.2元。今年晚播幅度更大,这个“预期差”足够让贸易商和资本盯上——现在不囤粮,明年开春可能“有钱买不到粮”。

经过一个多月的上涨,农户和粮商的心理已经变了。去年此时,“1.2元卖粮怕跌”;今年,“1.3元不卖等涨价”。这种心态转变,来自“见过世面”的底气。

河南周口的种粮大户老李算了笔账:“今年亩产1100斤,成本800元(化肥、种子、机械),卖1.3元保本,卖1.4元能赚300元。现在面粉厂压到1.32元,我为啥要卖?囤到明年3月,哪怕涨5分,多赚55元/亩,比现在贱卖强。”

粮商更“精明”。山东德州的粮商王老板透露:“手里还有3000吨库存,是1.35元收的,现在面粉厂只肯出1.3元,卖了就亏15万。不如等,反正仓库租金便宜,晚播消息一发酵,涨价是迟早的事。”

这种“捂粮惜售”正在形成合力。农业农村部监测显示,11月上旬农户售粮进度仅35%,较常年慢18个百分点——卖粮人不慌了,面粉厂想“低价扫货”的算盘,自然就落空了。

有人说,面粉厂“财大气粗”,能靠资金优势硬压价。但别忘了,粮食是“刚需品”,面粉厂可以压价一周,却不能压价一个月——车间不能停,库存总有耗尽的一天。

2022年就有先例:当时面粉厂联合压价,农户集体捂粮,结果半个月后面粉厂库存见底,不得不提价0.15元收购,反而让麦价涨得更猛。现在历史可能重演:据行业数据,当前全国面粉厂库存可用天数已降至25天,较常年少10天,再压价10天,就得“断粮”。

更重要的是,政策不允许“过度压价”。国家发改委近期强调“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若麦价持续低于成本线,托市收购可能启动。2024年托市价是1.17元/斤,现在1.32元远高于托市价,但政策信号释放的是“不让农民吃亏”——这给了卖粮人定心丸。

反弹不会等太久,关键看两个信号:

一是面粉厂“撑不住”的时间。按当前库存消耗速度,11月下旬面粉厂可能出现“抢粮”,届时收购价会被动回升。

二是晚播炒作的“发酵期”。12月冬小麦进入分蘖期,苗情调查报告将密集发布,若苗情差(如分蘖数低于常年),市场会提前炒作“减产预期”,推动麦价上涨。

有分析师预测:“这波下跌幅度不会超过0.05元/斤,11月20日前大概率企稳,12月中旬可能反弹至1.45元/斤,较当前上涨10%。”

小麦价格就像弹簧,压得越狠,弹得越高。面粉厂的短期压价,改变不了晚播带来的长期看涨逻辑,也挡不住卖粮人“捂粮惜售”的合力。

对于农户:别被眼前的下跌吓倒,低于心理价就捂粮,明年开春有的是机会卖高价。
对于粮商:逢低补库,晚播和减产预期是“安全垫”,现在囤粮就是“捡便宜”。

记住:市场永远是“买涨不买跌”,当多数人开始慌的时候,机会往往就来了。这波小麦下跌,不是“崩盘”,是“倒车接人”——看懂的人,已经在捂粮等反弹了。

来源:杨勇说农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