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对伴侣美貌有多执着?甚至愿让自己变丑,换她颜值升级? | 新闻串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21:38 1

摘要:性别选择倾向性差异 | 对于伴侣的特质,男女有什么不同的倾向?有社会心理学家开展了一项强制受访者做选择的调研,结果显示男女的选择倾向差异显著,尤其在外貌和幽默感方面。比BMI更好的指标 | 《柳叶刀》子刊的一份报告指出腰围-身高比(WHtR)是相当可靠的心血管

内容提要

性别选择倾向性差异 | 对于伴侣的特质,男女有什么不同的倾向?有社会心理学家开展了一项强制受访者做选择的调研,结果显示男女的选择倾向差异显著,尤其在外貌和幽默感方面。

比BMI更好的指标 | 《柳叶刀》子刊的一份报告指出腰围-身高比(WHtR)是相当可靠的心血管健康预警指标,其预测冠状动脉钙化风险的能力显著优于BMI。

宇宙初代元老现身 | 韦布空间望远镜利用引力透镜效应,让遥远的LAP1-B星团“显形”,并发现它似乎就是宇宙第一代恒星“第三星族星”的星团,其展现的特征符合早期宇宙理论预测。

男人总是执迷于女性的美貌,女性却不以“外貌”为然?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绝大多数人总要在如意与不如意的各种排列组合间艰难抉择。

假设给你这样一道选择题:A. 你自己相貌如意,你伴侣相貌不如意;B. 你伴侣相貌如意,你自己相貌不如意。你更愿意选哪个?

答案很可能取决于你的性别。

一项针对1200多名美国异性恋成年人的调研显示,当受访者被要求必须在“只让自己拥有某项特质”和“只让伴侣拥有该特质”之间二选一时,男性与女性的选择呈现显著差异。研究人员设定的特质共6项,分别为财富、美貌、抱负、幽默感、智商和善良。

当然,这种选择也是“定量”的,因为受访者需为自己的选择标明“最大差距”,比如,“为了让女朋友媲美刘亦菲,我最多接受自己比肩潘长江”。

主导上述调研的社会心理学家比尔·冯·希佩尔(Bill von Hippel)表示,男性非常乐意通过牺牲自身魅力来换取一位光彩照人的伴侣,女性则正相反。

不同于以往同类研究,冯·希佩尔团队要求参与者必须表明倾向。结果显示,两性在外貌维度上分歧最大,在善良维度上选择最为一致——都希望伴侣与自己有着相近的善良品质。

总体而言,女性更希望自己兼具美貌与智慧,青睐比自己更富裕、更幽默、更有抱负的男性;男性则大多追求财富,并希望伴侣拥有胜过自己的容貌。

在满分为11分的评分中,女性对自身美貌的渴望度均值为7.01,男性的自我外貌渴望评分仅4.77;男性对自身幽默感的需求达7.08,女性的此项评分为5.81。当评分低于6分时,意味着受访者更希望伴侣而非自己拥有该项特质。

冯·希佩尔指出,虽然个体受访者的回答存在差异,但整体数据显示这些结论十分可靠。

从进化论视角来看,这些调研结果合乎逻辑:承担更重生育责任的女性,需要确保潜在伴侣有资源有能力抚育后代,男性的进化压力则令其偏好生育能力强且健康的伴侣。

资料来源:

预测心脏健康?BMI只会误事,腰围-身高比才是优选!

多年来,我们总是将身体质量指数,也就是BMI,视作评估肥胖与心血管风险的标准工具,但BMI难以精确预警心脏病风险的弊端越发被诟病。近期,科学家提供了另一项更优越的预测指标:WHtR,即腰围-身高比。

在预测心脏病的关键早期征兆,即冠状动脉钙化方面,WHtR相较BMI更加有效可靠。这一结论来自《柳叶刀-区域健康(美洲)》(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Americas)10月末发布的一项大规模研究。

作者团队追踪了“巴西成人健康纵向研究”项目里2721名参与者。这些人起初心脏健康状况良好,动脉未被检测出钙质沉积。5年多后,约15%的参与者出现了冠状动脉钙化迹象。

研究人员对比了BMI、腰围和WHtR这三项指标。初看,三者似乎都能预测冠状动脉钙化风险;但在考虑了年龄、胆固醇、吸烟、血压及糖尿病等风险因素后,只剩腰围-身高比依然可靠。参与者中WHtR更高的个体遭遇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显著增加,即便其BMI未达肥胖标准,即便其体重、胆固醇及血压等指标看起来正常。

很重要的一点是,在按BMI标准未达官方肥胖定义的人群中,WHtR的预测尤为出彩。

8名BMI值相同的女性

作为体重与身高的比值,身BMI长期被视为评估肥胖的首选指标。但它过于粗放了,无法区分脂肪与肌肉。更关键的是,它完全忽略了脂肪的分布位置。多项研究证实,积聚于腹部的内脏脂肪与心脏病、糖尿病等代谢问题相关;而皮下脂肪不仅危害小,甚至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腰围-身高比的计算方式为腰围与身高相除(二者单位需一致)。通常认为,WHtR的数值超过0.5即是危险信号。

目前心血管疾病仍是全球首要死因,而早期筛查始终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之一。腰围-身高比提供了一种成本和技术门槛都很低的风险筛查方法,能帮助我们在风险演变为疾病前及时看出问题。该指标适用于各年龄段、种族和体型。

资料来源:

韦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宇宙的第一代恒星

借助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JWST)和爱因斯坦的引力透镜效应预言,天文学家如今在距地球130亿光年、编号LAP1-B的遥远星团中,定位了宇宙第一代恒星,即所谓的“第三星族星”(Population III stars)。《天体物理学报通信》(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10月末报道了此项发现。

根据假说,第三星族星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后约138亿年形成的最早期恒星。这些恒星由氢和氦结合暗物质而形成,其质量为太阳的数十乃至数千倍,亮度可高达后者的十亿倍。

天体物理学家伊莱·维斯巴尔(Eli Visbal)是新研究的第一作者。他列举了自己团队推断观测目标为第三星族星的依据。比如,这些恒星光谱中显示的高能光子发射特征,符合关于第三星族星的理论预测;光谱分析还表明恒星体积无比巨大,每颗质量达百倍于太阳的级别,这也呼应了部分理论计算结果。

“若最终证实它们就是第三星族星,那将是人类首次探测到此类宇宙的元老恒星。”

——伊莱·维斯巴尔

韦布望远镜此前就有疑似第三星族星发现。例如,2024年3月的一份研究报道称:在GN-z11星系中,似乎有形成于宇宙诞生4.3亿年后的第三星族星。

不过正如维斯巴尔等人所言,目前唯有LAP1-B星团的观测数据同时满足第三星族星的三项理论条件:其一,来自低金属丰度(富含氢、氦)且温度适宜恒星形成的环境;其二,诞生于仅存在少量超大恒星的轻量级星团;其三,该星团符合“初始质量函数”的数学条件,即其内部恒星形成时的质量分布规律。

维斯巴尔指出,韦布望远镜那6.5米的镜面使其能捕捉遥远处的暗弱天体,这很重要;不过让LAP1-B显形的关键在于前文提到的引力透镜效应。

当星系等大质量天体扭曲周围时空,且背景天体恰处于特定位置时,引力透镜现象就会发生:来自遥远背景天体LAP1-B的光线穿过前景天体MACS J0416造成的“扭曲”时,背景光会被扭曲成环状或弧状。此现象有时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环”,因为它证实了一个多世纪前爱因斯坦提出的预言。

韦布空间望远镜与哈勃空间望远镜联合拍摄的关于MACS J0416星系团的合成图像

由哈勃望远镜拍摄的另一视角里的MACS J0416星系团。图中长条彩色光带展现了引力透镜效应——前景星系团的巨大引力扭曲并放大了后方遥远天体的光线

资料来源:

来源:世界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