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客挨骂,为啥一点面子都没留?背后的信号不一般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7:48 1

摘要: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日本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安倍晋三到岸田文雄,都说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浑话。为啥偏偏这次,中方反应这么激烈,直接指着鼻子骂?

看到“玉渊谭天”那篇直接开骂高市早苗的文章,估计很多人都愣了一下,心里嘀咕:这用词也太猛了吧?官方背景的媒体,能这么说话?

但仔细一想,这事儿还真不能只看个热闹。它释放的信号,比字面上的激烈用词要重要得多。咱们今天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日本政客在台湾问题上大放厥词不是一天两天了,从安倍晋三到岸田文雄,都说过“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这种浑话。为啥偏偏这次,中方反应这么激烈,直接指着鼻子骂?

关键就在于 “时机”和“人物”。

先说人物。高市早苗不是普通的政客,她是日本右翼势力里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对华立场一贯强硬且极端。她这次的表态,可以看作是在前任们“试探”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 “极限施压”和“切香肠” 。她以为能像她的前辈一样,踩着中方的红线玩危险游戏,捞取个人政治资本。

但中方这次的反应告诉她:此路不通。以前可能还是“严正抗议”“提出交涉”这种标准外交辞令,现在直接给你定性为“满嘴喷粪”“脑袋被驴踢了”。这意思很明白:跟你这种人,已经没必要讲什么外交礼仪了,因为你根本不配。你就是在故意搞事,而且手段拙劣、动机愚蠢。

再说时机。当前国际局势复杂,美国在亚太地区不断拉拢日本等盟友围堵中国,日本国内军国主义思潮有所抬头,不断寻求突破“和平宪法”、扩充军备。在这个节骨眼上,高市早苗的言论,被视为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企图“铤而走险”的一个危险信号。中方这次的重拳回应,就是要 “杀鸡儆猴” ,明确告诉日本整个政坛:这条红线,谁碰谁倒霉,别再心存幻想。我们没耐心再看你们演下去了。

“玉渊谭天”是央视旗下的新媒体账号。这个身份很重要。它意味着,它的言论绝非小编个人冲动,而是代表着官方,至少是官方媒体层面的一种 “授权表态” 。

选择用新媒体平台、用如此直白甚至粗俗的网络语言进行批判,这本身就是一种策略。我认为,这传递出以下几个信息:

其一,降低沟通成本。对于这种胡搅蛮缠、装傻充愣的政客,传统的、文绉绉的外交声明,他们要么假装听不懂,要么故意曲解。不如直接用最通俗、最具传播力的大白话,把立场拍在桌上,让所有人都看得懂,也让对方无法装糊涂。

其二,争取舆论阵地。 这种文章在社交媒体上极具传播力,它能瞬间打破信息壁垒,让中国民众和国际社会都清晰地看到中方的愤怒和底线。这是一种舆论战,用对方能听懂、且无法忽视的语言,直接进行回击。

其三,态度的彻底转变。从“严正交涉”到“官媒痛斥”,这显示中方的对日态度,至少在应对这类极端右翼政客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听其言观其行”的隐忍,转向了“勿谓言之不预也”的直白警告。

所以,它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需不需要”以及“何时需要”的问题。现在,时机到了。

有人可能会担心,这么骂会不会太失风度?会不会激化矛盾?

这种担心有一定道理,但不能本末倒置。

首先,风度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当对方一而再、再而三地在你最核心、最敏感的领土主权问题上肆意挑衅时,你跟他讲风度,他只会觉得你好欺负。对于无赖,最好的方式就是撕下其伪装,揭露其丑态。用魔法打败魔法,有时候是最有效的。

其次,这恰恰是为了避免更大的冲突。 中方这次把话说到最狠、最难听的地步,就是一种“极限警示”。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清醒地认识到玩火的严重后果,从而悬崖勒马。这就像两个人吵架,当一方开始用最脏的话骂你时,说明他已经愤怒到极点,随时可能动手。聪明的另一方就知道该收敛了。如果中方还是温吞水地回应,反而会让高市之流误判形势,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引发不可收拾的真实冲突。

“玉渊谭天”的这篇骂文,是一个 “标志性事件” 。它标志着中方在应对日本右翼政客的挑衅时,策略发生了重大转变。我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外交渠道和文雅的辞令,而是开始运用更加灵活、更加贴近民间舆论场的方式,进行直接、有力甚至粗粝的反击。

这背后,是国力自信的支撑,也是维护核心利益决心的体现。它告诉所有企图在台湾问题上做文章的外部势力: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我们的工具箱里工具很多,别逼我们拿出更不客气的那一件。

高市早苗们如果还有点脑子,就该明白,“满嘴喷粪”的结果,只能是溅自己一身。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看玉渊潭天这样的文章,也别只是感受心情上的痛快,更要看清背后国家态度的转变,以及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这,才是这篇“大白话”文章里,最硬的道理。

参考信息:

玉渊潭天《高市早苗的脑袋莫非被驴踢了》

南方都市报《高市早苗当选,是否意味日本极右翼思想崛起?专家分析》

来源:云海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