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十四五”以来,临洮县强力推进甘肃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各大功能区建设,多方位加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让湿地生态质量持续跃升,成为临洮生态保护的“闪亮名片”。
“十四五”以来,临洮县强力推进甘肃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各大功能区建设,多方位加强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修复,让湿地生态质量持续跃升,成为临洮生态保护的“闪亮名片”。
走进湿地公园,17公里巡护道路沿线生机盎然。以“铭记历史,记住乡愁,永续发展”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景观带中,30米长、2.5米高的“狄道古郡、人文临洮”文化墙格外醒目,临洮洮河古渡、拉扎节、洮河流珠、寺洼文化等元素一一呈现,让湿地风光与本土文化深度交融。
除文化景观打造外,临洮县在巡护道路两侧种植草坪、播撒苜蓿,栽植红叶李、樱桃等苗木2万多株,完成生态修复面积约800亩,修复自然生态驳岸7000米、修建石垄驳岸4300米及泄水口3处,成功恢复水域400亩,湿地功能不断完善。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的落地见效,让湿地生态基底不断夯实,也为各类野生动物营造了更适宜的栖息环境。
甘肃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监测室主任田甜:每年的9到10月大天鹅,鸬鹚,白鹭等候鸟在湿地公园停歇,这几年,生态环境更好了,许多候鸟变成了留鸟。前段时间,我们还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鹳的活动踪迹,这太让人惊喜了。
通过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退化湿地、退化栖息地得到有效治理,野生植物种类从38科126种增至82科234种,绶草、北重楼等国家II级保护植物扎根生长,野生脊椎动物从29科76种提升至49科122种,涵盖大鸨、黑鹳等4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及鸳鸯、大天鹅、红隼、苍鹰等16种国家II级保护鸟类。同时,湿地总面积扩展至635.8公顷,湿地率达78.4%,植被覆盖率提升5%—10%,总体水质稳定达到III类及以上标准。
甘肃临洮洮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局监测室主任田甜: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扛牢湿地保护属地责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加大湿地保护修复资金争取力度,探索建立联合执法监管机制,不断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为区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临洮融媒记者|董志斌 赵小池 赵一鸣
来源:定西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