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3598.6元,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这是跳水冠军全红婵一场直播的全部收入。她一分没留,全部捐了出去。这条消息冲上热搜,评论区里一条高赞评论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窝:“她把这些收入,捐给了曾经的自己。” 这句话,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
43598.6元,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这是跳水冠军全红婵一场直播的全部收入。她一分没留,全部捐了出去。这条消息冲上热搜,评论区里一条高赞评论瞬间戳中了无数人的心窝:“她把这些收入,捐给了曾经的自己。” 这句话,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有分量。
曾经的自己,是什么模样?是那个来自广东农村,因为妈妈住院两三次,家里却怕她分心而隐瞒真相的小女孩。是那个在东京奥运会前,对着镜头说出“妈妈治病要花挺多钱的,我就感觉自己也得挣钱,好寄回家给妈妈治病”的少年。她的跳水,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热爱,而是被现实逼出来的担当,每一跳都带着为母亲挣医药费的沉甸甸的愿望。
四年过去,她成了奥运冠军,钱似乎不再是问题了。可新的问题,却比缺钱更折磨人。广东队教练何威仪说,全红婵是带着伤参加全运会的,胫骨、踝关节都伤了,身上贴满了肌贴,每天疼得不得了。当她在赛场上上演“水花消失术”时,没人能看见她训练前熟练剪肌贴的样子,也没人能体会她每一次起跳落水时,骨头里传来的剧痛。
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她帮广东队卫冕了女团金牌,却在双人10米台决赛中出现失误,只拿到第五。赛后她坦言,脚做弹跳动作时还是痛,“跳多了之后,走楼梯都也很痛。” 当被问及未来还能否在跳水池里见到她时,她的回答不再是斩钉截铁的自信,而是带着一丝疲惫和迷茫:“再说吧,应该吧,现在还不知道。”
我们习惯了将她捧上神坛,习惯了她用完美的表现来满足我们对“天才”的想象。我们为她的金牌欢呼,为她的天真烂漫而着迷。可我们常常忘记,她只是一个17岁的女孩,一个正在用身体和发育关顽强对抗的运动员。她把用疼痛换来的钱捐出去,这既是对过去贫苦的告别,也是一种无声的呐喊,告诉世界,她从未忘记出发时的路。
我们赞美她的水花,却看不见她身上的肌贴。我们为她的金牌欢呼,却听不见她深夜的呻吟。她把用疼换来的钱捐给了曾经的自己,而我们,除了感动,更应该思考,我们到底想要一个怎样的冠军。是一个永不犯错、不知疲倦的夺金机器,还是一个会痛、会累、会迷茫,但依然在坚持的、有血有肉的人?
来源:@闻鹰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