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在茶园里干活,蚊子嗡嗡叫着往身上扑,腿上手上全是包,现在安装了灭蚊灯,整个人都清爽多咯!”在屏山县屏边彝族乡的茶园里,茶农李大姐一边采摘新茶,一边笑着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感慨道。而这一变化,源于一次坝坝会活动。
“以前在茶园里干活,蚊子嗡嗡叫着往身上扑,腿上手上全是包,现在安装了灭蚊灯,整个人都清爽多咯!”在屏山县屏边彝族乡的茶园里,茶农李大姐一边采摘新茶,一边笑着向前来回访的纪检监察干部感慨道。而这一变化,源于一次坝坝会活动。
“侯书记,茶叶收成好我们茶农都非常高兴,但是这个蚊虫确实太厉害了,家里人都只有换着去摘茶叶,看乡上能不能帮我们解决这个事情。”在屏边村开展的“书记桌”接访活动上,茶农彭大哥道出了大家的“烦心事”。原来,屏边彝族乡素有“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美誉,茶是当地群众的“钱袋子”,而春夏正是茶叶丰收采摘的季节,但湿热的气候让茶园成为滋生蚊虫的重灾区,茶农在采茶、管护时常被蚊虫叮咬,不仅影响劳作效率,还存在传播疾病的隐患。
群众事无小事。在走访了解清楚群众诉求后,乡党委、政府经调研提议、内部审议、对接申报上级部门审核批复后,正式确定实施屏边彝族乡茶园提质增效项目(采购安装杀虫灯)。为了让项目更加贴合群众需求,屏边彝族乡组织经发办、农服中心及施工单位等部门多次深入茶园地块,结合茶树分布、蚊虫活动规律和地形特点,科学规划灭蚊灯安装点位;乡纪委同步将该项目列入2025年屏边彝族乡集中整治“一乡镇一实事”项目,围绕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安全生产等重点实行全过程监督,从设备采购到现场施工再到竣工验收,做到公开透明、阳光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屏山县纪检监察干部在屏边彝族乡茶园开展群众回访工作。
历时30多天,全乡600余亩重点茶园片区完成了200余盏太阳能灭蚊灯的安装。如今走进茶园,一盏盏灭蚊灯如同“守护星”般闪烁在茶株间,茶农们再也不用为蚊虫困扰,采茶的劲头也更足了;茶叶因减少了蚊虫叮咬和农药使用,品质更有保障,市场竞争力也随之提升。“党委、政府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上,这样的‘民生灯’,我们越看越欢喜!”茶农们的称赞,是对“一乡镇一实事”项目最生动的肯定,更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最有力的回响。
屏山县纪委监委以此为契机,要求职能部门全面收集茶农在产业提质增效方面的痛点堵点问题,明确整改措施并限时整改销号。目前,全县已安装杀虫灯605盏、风吸式茶园杀虫灯80盏,覆盖茶园面积1.8万余亩,推动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000亩、绿色防控技术推广1500亩、机采作业示范园建设5000亩和乡镇茶园产业提质增效3400亩等优势特色产业建设,全县茶叶总产值超48亿元。
“书记桌”是集中整治以来屏山县纪委监委为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的创新举措,更是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双向发力的有效载体,通过建立个性化“一乡镇一方案”解决机制,对收集到的群众反映问题,按咨询、诉求、检举控告分类登记建立“三本台账”,依责由乡镇业务股室、分管领导、纪委接单分办;对跨层级、跨部门的“硬骨头”,由党委书记统筹资源协调、纪委书记监督跟踪问效,形成“党委+纪委”双督办管理模式,实现“党委有策”“纪委有案”“群众有感”的多重效应。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展“书记桌”接访活动32场次,收集问题832个,推动解决问题776个、培育特色产业17个、新增就业岗位533个,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助推乡村经济稳步发展。
编辑 I 熊力视觉 I 万科成审核 I 刘兰
来源:廉政瞭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