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门正脉 心迹合一 周天球行书《心经》轴赏析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8:38 1

摘要:明代吴门书派名家周天球的行书《心经》轴,纸本材质,纵85.3cm、横27.2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其传承文征明书风又自辟蹊径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征明门下最受期许的弟子,周天球被恩师赞为“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这幅《心经》正是他将师学精髓与个人修为熔铸一炉的

明代吴门书派名家周天球的行书《心经》轴,纸本材质,纵85.3cm、横27.2cm,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是其传承文征明书风又自辟蹊径的经典之作。作为文征明门下最受期许的弟子,周天球被恩师赞为“他日得吾笔者,周生也”,这幅《心经》正是他将师学精髓与个人修为熔铸一炉的实证,兼具书法美感与禅理意境。

用笔上,此作尽显“秃笔取劲,姿尽骨全”的妙处。周天球传承了吴宽的浑厚笔意与沈周的生辣骨力,起笔藏露结合,行笔中锋稳健,收笔利落厚重。观其点画,既有文征明的温润娟秀,又融入自身苍劲质感,如“空”“色”二字,笔锋提按顿挫间力道内蕴,不疾不徐中透着从容。线条圆劲中见方折,涩润相生,既无尖峭浮薄之弊,亦无滞重板结之态,恰如禅家所言“不垢不净”,于笔墨间见修行。

结体上,作品取法文征明的坚实节度,又借鉴李东阳、王宠的结字之法,以章草意趣融入行书,删繁就简。字内空间布白匀称,疏密得当,如“菩提”“萨埵”等连绵字词,结构工稳却不失灵动,沉稳中含飘逸。通篇字形大小相宜,欹正相生,既保持了独立字的完整性,又顾盼呼应,形成“工丽而不浮华,朴实而含高贵”的独特气质,与《心经》“无增不减”的空相意境高度契合。

章法布局气脉贯通,堪称典范。85.3cm的纵向空间中,文字排列疏密有致,行距匀称,墨色浓淡相间,偶有枯笔点缀,更添层次。从开篇“观自在菩萨”到结句“菩提萨婆诃”,整幅作品首尾呼应,笔势连贯如行云流水,无一处断点,既体现了行书的流畅自然,又暗合《心经》“心无挂碍”的禅理内核。落款与正文和谐统一,铃印恰到好处,整体给人稳实凝重又灵气流动的观感。

周天球晚年独辟蹊径,成为吴门艺坛盟主,这幅《心经》正是他艺术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他将读书人的“士气”与禅者的静气融入笔墨,使作品不仅是书法技艺的展现,更是内心修为的写照。对于书法爱好者而言,可从中体悟吴门书派的笔法传承,学习结体的平衡之美;对于禅修者来说,笔墨间的宁静致远更能引人入境。这幅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正在于它实现了书法技法、文人修为与经文内涵的完美统一,观之令人心平气和,回味无穷。

释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壮士留步!编辑不易,恳请点赞、评论、转发,不胜感激!(图片来自网络,只为传播艺术)

来源:牧之堂弘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