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读3年私塾的穷小子,39岁血染忻口!遗言至今震彻山河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8:00 1

摘要:1937年10月16日的山西忻口,硝烟遮天蔽日,枪炮声震耳欲聋。39岁的郝梦龄将军趴在战壕里,望着被日军占领的高地,眼神坚毅如钢。“冲啊!把阵地夺回来!”他挥枪呐喊,率先跃出战壕,却不料数颗子弹呼啸而来,穿透了他的胸膛。倒下的那一刻,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嘶吼:“

你敢相信吗?一个只上过三年私塾、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的穷小子,竟能成为抗日战场上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

1937年10月16日的山西忻口,硝烟遮天蔽日,枪炮声震耳欲聋。39岁的郝梦龄将军趴在战壕里,望着被日军占领的高地,眼神坚毅如钢。“冲啊!把阵地夺回来!”他挥枪呐喊,率先跃出战壕,却不料数颗子弹呼啸而来,穿透了他的胸膛。倒下的那一刻,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嘶吼:“我应该去与敌人拼!”

这句遗言,穿越86年风雨,至今仍在历史长河中回荡,让每一个中国人读之泪目、心潮澎湃!这位从草根逆袭的英雄,到底有着怎样波澜壮阔的一生?

14岁辍学当学徒,穷小子的不屈童年!1898年,郝梦龄出生在河北藁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作为家中长子,他从小就跟着父母下地干活,饿肚子是家常便饭。父母心疼他,省吃俭用送他去私塾读书,可仅仅三年,家里实在撑不下去了,只能忍痛让14岁的他辍学谋生。

想想看啊!14岁的孩子,本该在学堂里念圣贤书,郝梦龄却要背着行囊,来到一家杂货店当学徒。原以为能混口饭吃,没想到等待他的是无尽的折磨!

老板性情暴戾,稍有不顺心就对他拳打脚踢,每天天不亮就得起床挑水、扫地、进货,深夜才能蜷缩在柴房里休息,吃的更是残羹冷炙。

有一次,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陶罐,老板拿起鸡毛掸子就往他身上抽,打得他浑身是伤。躺在柴房里,郝梦龄望着窗外的月光,眼泪止不住地流,可心里却燃起了一股不屈的火焰:“我不能这样活下去!我要改变命运!”

这种日子,换谁都可能崩溃,可郝梦龄没有!他默默忍受着,偷偷攒下老板偶尔给的零钱,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逃离这里,寻找一条能挺直腰杆的路!从士兵到军长,自学逆袭的军旅传奇!

1913年,15岁的郝梦龄听说奉军魏益三部在招兵,他毫不犹豫地揣着攒下的几块钱,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军营。报名时,军官见他身材瘦小,还想拒绝,可郝梦龄眼神里的倔强打动了对方,最终成了一名普通士兵。

入伍后,郝梦龄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别人训练完就偷懒休息,他却主动加练,白天跟着老兵学习射击、刺杀,晚上就借着营房的油灯,啃起了借来的军事书籍。

要知道,他只上过三年私塾,很多字都不认识,就一边查字典一边记笔记,常常学到深夜。

战友们都嘲笑他:“一个穷小子,还想当军官?”可郝梦龄从不理会,他坚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毅力能铸就辉煌”!就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1921年,他竟凭着自学的功底,考上了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

哇!这可是当时全国顶尖的军事院校,叶挺、邓演达等日后的名人都是他的同期同学!在军校里,郝梦龄如饥似渴地学习军事理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很快就得到了将领魏益三的赏识。

从军校毕业後,他跟着魏益三南征北战,从排长、连长、营长一路晋升,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时,已是战功赫赫的旅长!在战场上,他作战英勇,身先士卒,每次冲锋都冲在最前面,部下们都说:“跟着郝旅长,我们打仗有底气!”

1930年中原大战后,郝梦龄升任第九军军长,还兼任郑州警备司令。从一个杂货店学徒到一军之长,他用了不到20年时间,这样的逆袭,简直太励志了!可谁能想到,身居高位的他,内心却越来越痛苦。

厌恶内战请战抗日,铁血将军的家国情怀!成为军长后,郝梦龄指挥的不是抗日战场,而是内战前线。他亲眼看到,军阀混战让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无数家庭妻离子散。每次打完仗,看着战场上的同胞尸体,他都悔恨交加:“同室操戈,何苦来哉?这不是我想要的战争!”

1931年,蒋介石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军,郝梦龄的部队也被卷入其中。当看到红军为了保卫根据地浴血奋战,而自己的士兵却在自相残杀时,他彻底清醒了:“内战只会让国家越来越弱,让日寇有机可乘!”

1934年,郝梦龄再也无法忍受,主动向南京国民政府请求解甲归田,可他的请求被驳回了。随后,他被调往贵州,负责修筑川黔、川滇公路。那段日子,没有硝烟战火,却让他更加看清了国家的危机——西南的公路修得再快,若不能北上抗日,迟早会被日寇的铁蹄踏平!

他常常站在工地上,望着北方的天空叹息,心里默念着:“什么时候,我才能奔赴抗日战场,为国家效力啊!”这一等,就是三年。

1936年西安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合作抗日的协议,郝梦龄立刻上书,请缨北上抗日,可没想到,他的请求被拒绝了。一次不行,就再来一次!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郝梦龄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夜写下请战书,言辞恳切:“我是军人,半生光打内战,对国家毫无利益。现在日寇要灭亡中国,我应该去抗战,我应该去与敌人拼!”这次,上级终于批准了他的请求。

出发前,他回到家中,与妻儿告别。看着年幼的孩子,他眼眶湿润了,却坚定地说:“爹爹要去打鬼子,等打跑了鬼子,就回来陪你们!”随后,他写下遗嘱:“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牺牲决心,不成功便成仁,为民族争生存,为国家雪耻辱!”

忻口血染沙场,39岁壮烈殉国!1937年10月,郝梦龄率领第九军,奔赴山西忻口前线。忻口是太原的北大门,一旦失守,太原就会岌岌可危,整个华北战场都将陷入被动。这场战役,成为抗日战争初期华北战场上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10月11日,日军集中重兵,向忻口阵地发起猛攻。敌机疯狂轰炸,炮弹像雨点一样落在我方阵地,战壕被夷为平地,士兵们伤亡惨重。郝梦龄亲自到前线指挥,他顶着炮火,在各个阵地间穿梭,鼓励士兵们:“兄弟们,鬼子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身后就是祖国,就是家乡,绝不能让他们再前进一步!”

在他的鼓舞下,士兵们士气大振,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阵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都极为惨重,可郝梦龄始终坚守在前线,几天几夜没合眼,眼睛布满血丝,声音也嘶哑了。

10月16日凌晨,日军凭借优势火力,攻占了南怀化高地。这个高地是忻口战场的核心,一旦被日军牢牢控制,我方防线就会全线崩溃。危急时刻,郝梦龄主动请缨,指挥7个旅的兵力,连夜发动反攻!“现在是生死关头,我与兄弟们一起冲锋!”

他脱下将军服,换上士兵的军装,拿起冲锋枪,第一个冲了出去。将士们见军长身先士卒,一个个热血沸腾,跟着他冲向日军阵地。

夜色中,枪声、爆炸声、呐喊声交织在一起。郝梦龄带着部队,一路浴血奋战,接连收复了几个山头。当推进到红沟西北、官村以南的高地时,他们需要穿过一段狭窄的隘口,而这里距离日军阵地仅有200多米,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冲过去!”郝梦龄大喊一声,带头冲进隘口。就在这时,日军的机枪突然扫射过来,数颗子弹瞬间击中了他的腹部和腿部。他踉跄了一下,倒在地上,部下们赶紧冲过去想把他抬下来,可郝梦龄却推开他们,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喊道:“继续冲!守住阵地!”

说完这句话,他头一歪,永远闭上了眼睛。那一年,郝梦龄年仅39岁!他是抗日战争中,第一位牺牲在前线的军长。

英雄精神永存,吾辈当自强!郝梦龄将军牺牲后,他的遗体被运回武汉,数万民众自发前来送行,哭声震天。国民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毛泽东同志也高度评价他:“郝梦龄将军等数千人以身殉国,实属中华民族之模范!”

从一个只上过三年私塾的穷小子,到一名战功赫赫的抗日军长;从厌恶内战的迷茫,到以身殉国的决绝,郝梦龄将军的一生,是草根逆袭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写照!

他没有显赫的出身,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和毅力,站上了保家卫国的舞台;他没有趋炎附势,而是坚守内心的正义,拒绝内战,主动请战;他没有贪生怕死,而是用生命诠释了“军人”二字的重量,用热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如今,86年过去了,忻口的硝烟早已散尽,可郝梦龄将军的遗言“我应该去与敌人拼”,依然在我们耳边回响。

来源:知行合一郭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