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信息:画作纵 49.8 厘米、横 300.6 厘米。款识为 “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康熙岁次甲申(1704 年)春正海虞王翚临”,钤有 “石谷”“王翚之印” 等作者印,以及 “永安沈氏藏书画印” 等收传印。
王翚的《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是一幅绢本设色长卷,现藏于天津博物馆。
基本信息:画作纵 49.8 厘米、横 300.6 厘米。款识为 “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康熙岁次甲申(1704 年)春正海虞王翚临”,钤有 “石谷”“王翚之印” 等作者印,以及 “永安沈氏藏书画印” 等收传印。作者简介: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等,江苏常熟人,是 “虞山派” 的创始人。他与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合称 “四王”,又与吴历、恽寿平合称 “清六家”。清代张庚评其为 “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构图与空间:画面以平远法展开,起首是浩渺水面,一叶扁舟隐现。中景山势连绵,采用董源 “披麻皴” 技法。卷末渡口处,垂柳依依,红衣官客立于岸边远眺。王翚通过近景坡岸、中景山峦、远景水天的递进,营造出 “咫尺千里” 的视觉效果,且更注重画面的装饰性。点景与人文:卷中人物虽小却姿态各异,有渔翁、樵夫、渡客等,红衣官客服饰鲜艳,与周围景物形成对比。渡船上艄公摇橹,船头童子抱琴,这些点景人物丰富了画面内容,暗含 “天人合一” 的哲学思想。技法与传承:王翚以 “元人笔墨” 勾皴山石,以 “宋人丘壑” 布局经营,再以 “唐人气韵” 统摄全局。山石用披麻皴与点子皴结合,林木以 “夹叶法” 与 “点叶法” 交替,水波以 “网巾纹” 表现涟漪。设色上,青绿与赭石相间,既保留董源的淡雅,又融入清代宫廷绘画的华贵。艺术特色:作品描绘了江南夏日山水景色,草木丰茂,云雾显晦,道路交通曲折,渔舟、帆影、茅亭掩映点缀,清幽灵动,生趣盎然。王翚将五代江南山水与清代文人审美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清 王翚 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 绢49.8×329.4国画超高清大图原图扫描真迹全图书画图片下载
来源:三典轩书画网一点号1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