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驾驶领域,一场激烈的巨头对决正愈演愈烈。一方是凭借庞大用户基础和纯视觉路线声名远扬的特斯拉,另一方则是以全栈自研、多传感器融合为特色,在智能驾驶赛道强势崛起的华为车BU。随着2025年渐近尾声,这场竞赛的胜负态势逐渐明晰,华为车BU在七个关键维度上全面领
华为ADS在七维度上完胜特斯拉FSD:全球智驾系统,唯有华为和其他——余承东领导车BU VS 马斯克领导的特斯拉
在智能驾驶领域,一场激烈的巨头对决正愈演愈烈。一方是凭借庞大用户基础和纯视觉路线声名远扬的特斯拉,另一方则是以全栈自研、多传感器融合为特色,在智能驾驶赛道强势崛起的华为车BU。随着2025年渐近尾声,这场竞赛的胜负态势逐渐明晰,华为车BU在七个关键维度上全面领先,智能驾驶的格局正发生深刻变革。
1、技术规划:华为明确商用路径,特斯拉FSD进展成谜
目前,搭载华为ADS 4的超过10款车型计40万辆可以闪代表L3的小蓝灯 VS 特斯拉 0辆。
华为在自动驾驶技术规划上展现出了清晰的战略眼光。
在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靳玉志明确表示:2026年将实现高速L3规模商用,并启动城区L4试点商用;到2027年,L3级自动驾驶将迎来规模放量,城区L4进入商用阶段。这一路线图与引望副总裁迟林春和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李文广的判断高度一致。
华为之所以能给出如此明确的承诺,源于其扎实的技术储备。李文广在第一届自动驾驶生态论坛上自信断言,基于华为现有的技术,这一规划具有高度可实现性。
反观特斯拉,其FSD的具体商用时间表始终模糊不清。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规划方面,更多是强调纯视觉路线的长期优势,却缺乏清晰的阶段性商用目标,这无疑让市场对其未来发展的确定性产生了疑虑。近日马斯克说,特斯拉FSD有望2026年一季度获批“入华”。
2、技术路线:WEWA架构领先,华为ADS用户体验卓越
消费者用脚投票:华为ADS的使用用户超过90% VS 特斯拉付费客户12%及中国市场不到5%。
华为ADS 4采用的WEWA架构堪称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典范。该系统由云端的世界引擎和车端的世界行为模型构成,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表现卓越。端到端时延降低50%,使得车辆对环境的响应更加迅速;通行效率提升20%,让驾驶过程更加流畅高效;重刹率降低70%,大大提升了驾乘的舒适性。
这些技术优势直接转化为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以市场表现为例,问界搭载NOA配置车型的交付占比接近90%,支持离车泊入的岚图梦想家乾崑版,用户开通智驾包比例达86%。
而特斯拉FSD仍固守纯视觉方案,坚持通过“8个摄像头 + 神经网络算法”来实现环境感知。尽管特斯拉部署了Dojo超级计算机,理论上FSD的上限很高,但实际表现却难以匹配其声望。特斯拉FSD的付费使用客户只占12%,在中国市场这一比例甚至不到5%,用户选择率的巨大差异直观反映了市场对两者的评价。
3、研发体系:华为全栈自研,特斯拉偏重算法
华为全栈式自研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及智能汽车全产业链 VS 特斯拉(中国)95%零部件是中国大陆供应商支撑起来的。
华为构建了从5G、芯片、鸿蒙、星闪到激光雷达和三电系统的全栈式自研能力,这种全面布局使其能够对智能驾驶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度优化和创新。华为在研发投入上可谓不遗余力,十年十月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4000亿元,其中近几年在汽车领域已投入500亿元。仅2024年,华为车BU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00亿元,研发人员超过8000人。2025年,华为车BU投入ADS 5专项100亿元。
这种全面而深入的研发布局,让华为在智能驾驶的各个关键环节都拥有了自主可控的技术。
相比之下,特斯拉的研发更多集中在算法层面,在硬件领域则采取采购策略。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快速整合资源,但缺乏华为那样的全面技术布局,在应对复杂多变的智能驾驶场景时,可能会受到硬件性能和兼容性的限制。
4、合作生态:华为开放战略成效显著,特斯拉闭环发展受限——华为ADS 80款车型 VS 特斯拉几款车型
华为ADS平台的合作车型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截至2025年9月,已有11家主机厂的16个品牌共33款车型搭载华为ADS 4上市。
到2026年,搭载华为ADS的车型数量将超过80款。华为的合作阵营不仅庞大,而且涵盖了多个豪华品牌,如鸿蒙智行五界车企、阿维塔、岚图、奥迪等。这种开放生态的模式为华为带来了更广泛的市场覆盖和更丰富的数据来源,有助于不断提升智能驾驶系统的性能和适应性。
反观特斯拉,则坚持封闭的发展路线,所有技术仅用于自家车型。这种模式虽然保证了技术的一致性,但也极大地限制了市场覆盖能力和数据收集的多样性。在智能驾驶时代,数据是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特斯拉的封闭模式可能会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逐渐落后。
5、市场表现:华为智驾装机量领跑,特斯拉增长乏力——中国市场35万元以上市场,搭载华为ADS的销量是特斯拉的约10倍
华为乾崑智驾在装机量上已建立起绝对优势。
截至2025年8月,华为乾崑智驾系统搭载量已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底,华为ADS 4的装机量预计能突破150万辆。市场占有率数据更为惊人。
2025年1 - 9月,华为乾崑智驾以45.2万台的装机量和27.8%的市场占有率,强势登顶。在35万元以上豪华车细分市场,华为乾崑智驾的占有率已经过半,达到惊人的52.75%。
特斯拉则面临着FSD订阅收入下降的困境。特斯拉首席财务官塔内贾确认,上一季度FSD的订阅收入相比2024年同期有所下降。这一现象反映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其智能驾驶技术未能充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2025年1-9月,35万元以上城区领航辅助,华为ADS 52.75% VS 特斯拉5%左右。
6、品牌升级:华为高端化成功,特斯拉增长遇瓶颈——10月,问界M8一款车营收干翻特斯拉全系
华为鸿蒙智行已成功实现品牌高端化突破。2025年5月,鸿蒙智行单月销售额高达170亿,超过了奔驰的128亿、宝马的150亿和奥迪的114亿。
2025年10月,鸿蒙智行68126销量,营收266亿元,中国自主品牌碾压奔驰、宝马、奥迪、特斯拉任一营收。
2025年10月,问界M7批发量20256辆(乘联会数据),问界M8销量17484辆(太平洋汽车数据),特斯拉零售量26006辆(孙少军11月10日数据)。也就是说,问界M8一款车营收干翻特斯拉全系。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鸿蒙智行的成交均价高达39万元,是豪华品牌里最高的,甚至比特斯拉还高了12.7万元。
问界M9的买家中,有80%的人选择了55万以上的Ultra版本。这充分说明消费者已经不再因为“国产”身份而压低心理预期,华为成功打破了国产车价格天花板。
特斯拉则面临着增长乏力的困境,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由于监管原因,特斯拉FSD的每一代更新都属于重大软件变更,需向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备案并获得“增额批准”后方可实施(华为ADS待遇也是一样的)。这严重制约了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迭代速度,使其难以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7、未来展望:华为智驾前景明朗,特斯拉追赶艰难——余承东“一把干掉BBA T”此言不虚
到2028年,搭载华为ADS的车辆及搭载华为ADS的鸿蒙智行双双销量超越特斯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从当前态势看,华为在技术、生态与数据方面的综合实力已形成良性循环。
靳玉志预计,到2027年,搭载高速、城市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车辆的渗透率将超50%。
华为凭借其在豪华车市场的领先地位,有望获取这一增长红利的大部分份额。在35万元以上城区领航辅助市场,华为的份额预计将继续增长,2026年将超过70%。
特斯拉面临的挑战则越来越严峻。FSD在中国市场“水土不服”的情况短期内难以解决。特斯拉无法像在北美一样随意更新,后台直接迭代,一旦出现明显的BUG,无法第一时间修复。这使得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逐渐下降。
华为乾崑智驾的领先是全方位的。在整体市场中,华为乾崑智驾的装机量几乎相当于第二名与第三名的总和。这种压倒性优势,使得全球自动驾驶系统竞争格局已转变为“华为与其他”。随着2026年L3级自动驾驶商用的临近,华为ADS 5将搭载于超过80款新车,而特斯拉FSD却因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和严格的监管审批而步履蹒跚。
智能驾驶赛道的竞争格局已从“群雄逐鹿”进入了“强者引领”的新阶段,而华为正是这位引领者,正带领着智能驾驶行业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来源:遥遥领先的M9和M60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