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坦克发展史(4):M3斯图亚特,二战中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8:21 1

摘要:1930年,苏联取得了英国的维克斯Mk.E型坦克这种重量轻,生产成本低且易于维护的坦克。在随后的一年间,苏联的技术人员充分剖析了这款坦克的实际性能,并于1931年2月开始大规模生产本土化版本的T-26。T-26的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诞生了多款改型,其中首批型号装

1930年,苏联取得了英国的维克斯Mk.E型坦克这种重量轻,生产成本低且易于维护的坦克。在随后的一年间,苏联的技术人员充分剖析了这款坦克的实际性能,并于1931年2月开始大规模生产本土化版本的T-26。T-26的大批量生产的过程中诞生了多款改型,其中首批型号装有两个炮塔,这样的设计一出厂便存在缺陷,战斗时右边炮塔的37mm火炮经常和左边炮塔的DT-29机枪产生干涉导致无法射击,随后的改进型号便改为了单炮塔的方案。1936年,随着西班牙内战爆发,281辆T-26坦克也前去助战。大量各国装甲车辆的涌入西班牙内战战场,大量的新技术装备在战争中崭露头角,在实战中得到了检验。战斗中共和军装备小口径坦克炮的苏制T-26坦克几乎碾压了仅装备机枪的德制一号坦克和意制CV33超轻型坦克。

西班牙内战中的T-26坦克

德国一号坦克

西班牙这场共和国政党同法西斯叛军的战争,也被称为“微型世界大战”和“坦克战理论试金石”。包括英法德意苏等国都在其中投入了武器装备甚至是“志愿军”,用于出售落后的武器装备或是扶植各自支持的政党;后者原因则在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各国的坦克发展都有自己的主流思路(当时的主流国家:英、法、意、苏等国都认为坦克只需要支援步兵,而不需要组成集群),同时急需一场大战来验证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和改进坦克研发、坦克部队编制的思路。

准备运去西班牙的德国二号坦克

投入战争资源比重最大的便是德意和苏联。其中,纳粹德国派遣了以托马将军为领导的陆军和空军兵团,称为“秃鹰军团”,陆军的装备的主要坦克就是二战前期的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意大利作为盟友,也派出了五万部队和数百辆坦克;苏联方面,也向西班牙派遣了以巴普洛夫上将领导的志愿军,包括数千名军事顾问、空军和坦克兵,同时也附带着700辆轻型坦克,主要就是1935年投产的BT-7和T-26 。在西班牙内战中,双方获得援助中的坦克,大都是轻型坦克,全身装甲厚度不足30mm,这些特点就引导着后续部分坦克战斗中的胜利走向,从而让苏联与德国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坦克部队发展道路。西班牙战争后各国才猛然意识到轻型坦克的不足。从西班牙内战开始,陆战进入了新时代,以坦克为代表的装甲兵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手。

BT-7

T-26

美国人此时也在积极探索国产坦克,但也没少交学费,却也通过优秀的汽车工业设计生产出来了M1/M2这种机动性较好的轻型坦克。当时的美国陆军将重量低于5吨的坦克划分为轻型坦克,可以使用卡车运载。而重量低于15吨的坦克被划分为中型坦克,它们可以通过乡间桥梁而不至于压断桥梁坠入河中。美国陆军长期以M2系列轻型坦克为装甲主力,欧战的爆发彻底给了美国人一记耳光,驰骋在西欧的德国装甲部队简直是恶魔一样的存在,美国装甲部队装备的M2轻型坦克和德国坦克一比,简直就成了烧火棍。出于对坦克部队的忧心,美国的国会老爷们终于决定给自己的装甲部队做个升级,以应对欧战爆发后带来的坦克劣势问题。

M2A4

M3轻型坦克:

不过在美国,陆军毕竟是不受重视的存在,所以国会的老爷们最终还是决定,新的轻型坦克只能在M2轻型坦克上敲敲打打。基于这个思路,坦克设计师们就只能在自己家的M2轻型坦克的升级型号,M2A4轻型坦克上进行进一步的升级。升级方式包括更换引擎、增厚装甲、采用加入避弹设计炮塔以及新的37毫米主炮,并因应加重的车身重量而修改驱动轮及悬挂系统。加厚装甲和提升车体重量都是为了整体结构的增强,至于火力上还是采用37毫米反坦克炮。这是因为当时的坦克大多都还是配备37毫米到45毫米的坦克炮。比如德国1937年到1938年装备的三号坦克A-E型装备37毫米炮,1939年9月,开始装备英军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装备40毫米炮。苏联的T-26 1933型才配备45毫米坦克炮。

M2A4

三号A型

三号E型

“玛蒂尔达”2型坦克

1933型 T-26

最终升级出来的就是M3轻型坦克,1940年7月,M3轻型坦克的设计工作启动,1941年3月,美国车辆和铸造公司开始生产M3轻型坦克(英军称呼为斯图亚特坦克)。1941年3月,人员开始为M3轻型坦克设计第三种炮塔D39273型,坦克装甲也由原来的表面硬化装甲钢换成了轧制均质装甲(RHA)。新、旧炮塔非常容易识别,旧炮塔是扁平的,新炮塔圆形的,而且还在侧面的射击孔上增加了新的潜望镜。炮塔上还增加了专供车长指挥的小型指挥塔。同年10月改进型的M3斯图亚特坦克开始投产。11月到次年2月就生产了1200辆新型的M3坦克,到1942年8月共生产了5811辆。

M3型坦克

M3型坦克

这种轻型坦克的正面装甲最厚处为44毫米厚,炮塔装的正面也有38毫米厚,同时它的炮塔上有一个厚达51毫米的炮盾,目的是增加正面防御,车体的侧面和后部厚度也有25毫米厚。而主炮则采用了新式的M3式37毫米反坦克炮,炮弹初速可以达到每秒884米,在当时基本可以应对所有同级别对手,甚至于有希望打穿德国的三号中型坦克(必须是近距离,但遇到配备50毫米坦克炮三号G型就不行了)。如此看来,它也算得上是一款优秀的轻型坦克,国会的老爷们也能稍微松口气了。

早期M3坦克

M3型

如同其前身M2A4坦克一样,M3 轻型坦克也装备一门M5 型37mm 坦克炮,以及三挺M1919A4 型7.62mm 车载机枪,一挺与主炮同轴,一挺在炮塔顶部外侧,一挺在副驾驶座前方。起初还在车身的两侧设计了机枪塔,同时放置两挺M1919A4 型7.62mm 车载机枪。但在实际的应用中,机枪往往被坦克乘员拆除,以换取更多空间。M3 使用两台新型的“凯迪拉克”七缸星形发动机引擎,两台发动机的总功率为250 马力。M3轻型坦克最初的动力来源是大陆汽油机或是吉伯森柴油机,这两种发动机都是星型发动机。但在1941年早期时美国国内的星型发动机产量不足,影响到了轻型坦克的生产,于是在这年6月,美国陆军军械局下发文件,在M3轻型坦克车体内试验安装2台凯迪拉克V8汽油发动机和液压传动装置。

吉伯森T-1020-4柴油发动机

大陆W670-9A风冷航空发动机。

M3车身采用斜侧面设计,并将驾驶舱盖移到车体上方。这种设计虽扩大了车体内部空间,但是车身过高且有许多棱角,给敌人的反坦克火力提供了较大的射击面积,成为此型坦克的致命弱点。改良型M3A1 则于1941 年8 月服役。M3A1轻型坦克的炮塔变为焊接结构,取消了炮塔顶部的小指挥塔,两侧的机枪也予取消,辅助武器变为3挺7.62毫米机枪:1挺并列机枪、1挺前置机枪和1挺高射机枪。1942年6月投产,共生产4621辆。M3A1 搭配了有动力旋转装置的改良型焊接式炮塔,并安装了一个陀螺稳定器,可使37mm 坦克炮能在行驶的过程中精准射击,炮塔内部采用吊篮式设计结构。另外,还设计了一辆车体全部采用焊接结构的实验车型,被称为M3A1E1 型。这种车体制作方式被之后研制的M3A2 型采用,但没有投入生产。

M3A1

安装D39273炮塔的M3轻型坦克。

配备D37812炮塔的M3A轻型坦克

不久定型的M3A3 则在M3A2 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改进,包括炮塔、车身以及车身机枪座。M3A3 轻型坦克是M3轻型坦克的最后改进型。M3A3坦克于1942年4月投入生产,比M3A1轻型坦克开始生产的时间还早一个月。军方非常青睐新的车身设计,于是要求在M3A1轻型坦克上采用同样的造型。于是相关人员就从量产坦克中找来了一辆,拆除了除底盘以外的所有东西,然后在此基础上安装了全新设计的车体。其原型是使用低碳钢制造的。

M3A3最初版本

M3A3首上装甲是倾斜的,与后来的M5轻型坦克相同。不同的是,它的侧面装甲也是倾斜的。首上装甲由两部分组成,装甲的下半部分使用螺栓固定,检查变速器时须将其拆下。上下两个部分之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挡板来保护衔接处。前装甲上的观察装置被拆除,改为可用塞子封闭的特殊开口。这只是一种应急措施,因为驾驶员及副驾驶在战斗中需通过舱口的潜望镜进行观察。

第一批M3A3

M3A3坦克炮塔也经过了大幅修改。炮塔上加装了一个大号裙撑,无线电装置也被移到了这个位置,而天线从发动机盖板移到了炮塔背面,这使得使用无线电变得更加容易。炮塔的侧面配备履带齿固定架,坦克行经恶劣地形时可安装上这些履带齿。防空机枪被移到了右侧,车顶上也加装了一个聚光灯。车顶本身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车顶上多了两个大舱口,这使得进入炮塔变得更加容易。炮座也换成了M44组合炮座。一具光学瞄准镜也是车顶的新装备之一。M3A3轻型坦克的这些设计改动导致其重量增加到14700公斤,比M3A1轻型坦克重了近两吨。因此,其悬架也必须进行一些调整。重量增加也导致其最高速度下降到了50公里/小时。

M3A3从上方可以很容易看出其与M3A1轻型坦克的差异

M3A3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置放在炮塔侧面的履带齿

第一辆量产的M3A3轻型坦克于1942年9月由美国汽车和铸造公司制造。该量产版本装备了连接至挡泥板和车身的侧面的大尺寸防尘板。增设防尘板是有充分理由的:根据英国在沙漠中使用M3和M3A1轻型坦克的经验,增设防尘板很有必要,因其能够显著减少坦克扬起的尘土。坦克后部增加了一个大储物箱,用于存放个人物品和防水布。由于M3A1轻型坦克的巨大需求以及验证车的试验,第二辆M3A3轻型坦克直到1942年11月才制造完成。

工人们在进行出口M3A3轻型坦克前的准备工作。炮塔上没有手枪射击孔意味着这些坦克是中期或后期型

美国宪兵部队是为数不多的使用M3A3轻型坦克的军队之一。其中,接收这些坦克的就包括751营。1943年4月,美国军械委员会将M3A3轻型坦克的列装状态更改为“少量列装”。军方的这一选择直接影响了该平台上自走炮的研制。所有相关项目都在1943年初宣告停止。但事态有变不意味着该型坦克就“寿终正寝”了。那时,根据租借法案往美国境外输送坦克的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苏联甚至都不是最大的接收方。英国军队对美国坦克的需求量最大,因为在1943年之前,英国压根就没生产轻型坦克。作为盟军一员,在北非积极作战的法国军队也对该坦克表现出了兴趣。“战斗法国”部队在北非战场相当活跃,但他们的坦克最初是由英国人提供的。就这样,美国汽车和铸造公司锁定了它的市场。

1944年夏天,诺曼底,加拿大第二装甲旅,第27装甲团的一辆M3A3。

在M3A1轻型坦克的生产结束后,M3A3轻型坦克的大规模生产于1943年1月开始。这些坦克被直接送到了英国军队手中,但它们并没能赶上德国非洲军团在突尼斯的失利。战斗经验的累积促使着设计的逐步修改。从第10443号开始,炮塔上的手枪射击孔被移除了。后期生产的坦克采用了不同的工具箱。最后一辆M3A3轻型坦克于1943年11月离开美国汽车和铸造公司的工厂。该型坦克的总产量为3427辆。1943年春夏进行的战斗引发了各国对轻型坦克的重新思考。轻型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机会越来越低,即使在面对步兵部队时也是如此。苏联在1943年秋便停止了轻型坦克的生产。德国也决定大幅限制轻型坦克的生产,并将其用途限制为侦察。就连日本也在1943年停止生产九五式轻战车。此时,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大规模生产轻型坦克的国家。

95式轻型坦克

1943年版M3A3

751宪兵营是少数装备M3A3轻型坦克的美军部队之一

M3A3轻型坦克在1943年夏天的西西里战役中首次亮相。英国将其另名为斯图亚特V。该型坦克中的一部分以“美国”原装的形态进入战场,后来,英国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步对其进行了一些修改。“经典”的斯图亚特V与M3A3轻型坦克在内外都有区别。对英国的供应意味着使用着英国战车的军队也将收到这些坦克。在意大利积极作战的波兰军队便是最主要的接收者之一。

出现在诺曼底的斯图亚特V,1944年夏

来自华沙第二装甲旅的斯图亚特V侦察车,意大利,1943年圣诞节

斯图亚特V也被送到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手上。铁托在1943年就得到了第一批坦克,装备在南斯拉夫第一坦克旅,但这些坦克在1944年6月才首次被投入战斗。最终有75辆该型坦克由此部队接收,并在战斗中得到了积极的使用。在南斯拉夫,斯图亚特V的对手大多是过时的坦克,包括被德国缴获或接收的波兰、法国和意大利坦克。这辆美国坦克所配备的37毫米火炮足以击穿那些坦克的装甲。

来自南斯拉夫第一坦克旅的斯图尔特V。在这些坦克中有一辆斯图亚特Pak坦克歼击车

M3A3轻型坦克在法国军队的服役经历也值得一提。“战斗法国”部队接收了227辆该型坦克,这些坦克是由美国直接提供给法国的,这意味着法国人使用的是原装的M3A3,而不是斯图亚特V。这些坦克主要参与了1944年夏发生的诺曼底战役以及解放巴黎的攻势。在二战结束之前,法国一直在使用这些坦克。M3A3轻型坦克的第二大用户是中国。中国总共接收了1000辆,从1943年开始频繁使用。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也缴获并装备了相当数量的M3A3,成为早期我军装甲部队的主力。尽管美军对M3A3轻型坦克几乎不屑一顾,但其服役时间颇长,并且有着精彩的经历。直至今日,世界上仍保存着约40辆该型坦克。这些坦克大多是在曾经服役过的地方被当作纪念品或博物馆展品。例如,位于北京北部的一处坦克博物馆就收藏有4辆M3A3。

法国使用的M3A3轻型坦克,1945年春

军博中的M3A3

军博中的M3A3

在1941年末,批准了对M3轻型坦克的进一步改进计划。当然了,为了考虑生产速度问题,所以美军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改造方案相对比较简单,首先装甲改造为了倾斜装甲,进一步增强防护性能,同时采用了更多的焊接部件,确保车体强度会进一步增加。同时装甲厚度也做了一定的增强,比如说炮塔正面变成了44毫米的厚度,当然还要加上那个炮盾。尽管这样的效果有限,但如果加上倾斜装甲的设计,它的避弹性能可有了较大的提升。当然了,这是在轻型坦克框架里的,不过相比于那些没有避弹性能的轻型坦克,它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种轻型坦克是非常成功的,所以被命名为M5轻型坦克,并在1942年全面投产。

M5原型车

1942年9月,换装大炮塔、增加侧裙板的M5轻型坦克被确定为M5A1型,该型号的总产量为6810台。从1943年开始,M5/M5A1“斯图亚特”系列轻型坦克快速取代了原来的M3轻型坦克家族,成为了美国陆军中手中的标准轻型坦克。

M5A1

M5A1

M5的主装备升级为M6型37毫米坦克炮,和M3的M5型坦克炮相比有些许改进,采用了半自动立楔式炮闩,液压助退器和弹簧式复进机…等。坦克炮直接瞄准时可使用M70D和M4A2式潜望瞄准镜。火炮的弹药基数增加至147发。辅助武器仍然是3挺M1919轻机枪,备弹6750发,近距离火力没有减弱。由于战争的需要航空发动机供应紧张,M5坦克使用了2台技术成熟了“卡特彼勒公司”的V8汽油发动机,单台功率110马力。

M5型坦克是在M3A3坦克基础上进行改进的,1943年底服役。它的战斗全重增加到15.62吨

M5“斯图亚特”在德国境内的德邵战斗

在首上加装沙袋和原木的M5“斯图亚特”

M5与早期M3坦克主要不同的地方包括:M5A1的炮塔容量加大、M5系列改为倾斜装甲、应用焊接技术,同时也强化了动力系统:原本的M3坦克采用航空引擎,M5改采两具商用凯迪拉克水冷汽油引擎,使马力达到260匹;并加装两组液压传动系统,使它的速度提升至每小时40里,航程增加为原本M3坦克的两倍。炮塔内设有自动平稳装置,使M5坦克无论是在续航力、机动力上都增色不少。M5与M5A1的差别在於:M5是采用早期M3炮塔,M5A1则为了容纳无线电机组,所以改采M3A3的较大炮塔。其中M5A1被美军大量使用,成为M3/M5系列中生产量最高者,从1942年末至1944年共生产了约6900辆。

M5A1中期型

M5A1后期型

M5坦克的装甲厚度大体上与M3没有多大的差别,只是装甲的倾角有所优化,防弹性能比M3系列略有提高,但总体上仍然不尽如人意,在非洲战场和欧洲战场上与德军中型坦克对抗时1500米外像罐头一样“被打开了”!当然这也是所有轻型坦克的主要弱点,并不只是“斯图亚特”独有。

M5坦克

M5坦克

M5最早出现於北非的卡萨布兰卡,M5A1最早出现于突尼斯及西西里之役。M5家族具有灵活、高机动力的优点,所以美军大量的采用M5A1,并大量配属于英国计划反攻之用,所以在意大利战线、诺曼第战役后的法国、亚尔丁、德国内陆皆能看到其踪迹。在二次大战后期,也被大量使用於太平洋诸岛的对日作战,可见於菲律宾各岛屿、塞班岛等地。并在租借法案的推广下陆续提供给苏联、英国、法国、南斯拉夫、葡萄牙及若干中南美国家使用,其中有部分甚至持续使用至1996年。我军装备的M5A1轻型坦克,是在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军队的战利品。解放后至1950年,该车型逐步退役。

金门战役中,国民党军使用过的M5A1坦克。

1941年11月,英军发动“十字军战役。战前英军集结了165辆M3轻型坦克、213辆“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和370辆“十字军”巡洋坦克。与隆美尔率领的德军“非洲军团”相比,英军不仅在坦克数量上占优,在坦克性能上也不比德军的Ⅱ和Ⅲ号坦克差。其中M3坦克的53倍长身管37毫米炮不亚于德军Ⅲ号的37毫米炮,虽然M3坦克装甲很薄但在沙漠地带机动能力非常强,深受英军喜爱。第七装甲旅的装甲兵亲昵的称它为“沙漠棒小伙儿”(Desert Mod),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但实战表明斯图亚特坦克在德军战斗中表现的毫无优势可言,抛开战术素养上的优势不说,德军战车在潜望镜的测距上,火炮俯仰角调整系统上,火炮的威力上,炮塔人员配置上等等全面超越的美国坦克。而在沙漠中作战斯图亚特的形成也不敢恭维。

“贝尔曼”第8皇家国王爱尔兰轻骑兵团,北非,西部沙漠1941年。

北非战场上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北非战场上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随着二战的深入,在北非战场上M3坦克变得越来越脆弱,不但自己的37毫米火炮在任何距离内都有无法穿透德军坦克的正面装甲,仅有可能冒险绕到侧后发起攻击。更大的威胁来自德军的三号坦克已经安装了50毫米坦克炮,而四号的口径达到了75毫米。美军第一装甲营在战后得出三个结论:一、37毫米坦克炮在战斗中基本没有用处。二、M3缺乏观察装置,车内人员必须开舱观察,容易被针对攻击。三、履带狭窄不适合沙漠作战。

1941年11月,北非十字军行动,第7装甲师,第4装甲旅,英军装备的M3斯图亚特,涂装为北非英军的标准伪装。

第7装甲师,北非,1942年

参加“阿拉曼战役”的美制M3“斯图加特”轻型坦克

鉴于在突尼斯战役中的恶劣表现,布雷德利和巴顿将军做出指示:鉴于美国轻坦克不足以对抗德军的坦克和反坦克炮,他们只能做侦察和掩护侧翼部队的作用。美军陆军装甲司令部对北非战役的经验也进行了认真的审查,在新的装甲师的结构中取消了轻坦克营,而进行中型、轻型的混编。新的编制分工明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斯图亚特坦克也在侦察和侧面迂回的战斗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M3轻坦

M3轻坦

M3轻坦

中国驻印远征军有M4和M3/5两型坦克,共编制成7个坦克营,大部分都是M3/5型坦克,缅甸原始丛林茂密,河流、小溪、泥潭众多,30多吨重的M4坦克不便于这种环境下作战,而10多吨的“斯图亚特”坦克在这种环境下适应能力要好的多,即便是陷车了拖拽它也会很容易,两辆“美十轮卡车”就行。1943年12月远征军38师坦克营突袭了日军18师团在瓦鲁班的指挥部,在击毙敌两名大佐和大量日寇后将指挥所捣毁!缴获了日寇十八师团官防大印,这是抗战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坦克围歼战。

远征军的M3坦克

远征军的M3坦克

东线的苏联根据《租借法案》,获得了1232辆斯图亚特轻型坦克,但是在当年的苏联文件中,并不能找到M3或M3A1的名称,也不可能找到“斯图亚特”。在苏军的文件中,这种坦克被称为M3轻型或简称为M3L。苏联军队得到这种轻型坦克之后,理应在战场上发挥它出色的驾驶性能,然而M3斯图亚特的一些问题困扰着它的使用。首先是它配备的星型发动机,只能使用高辛烷值航空汽油,这在当时的苏联难以满足。其次它的37毫米炮最初只配备穿甲弹,因此无法与敌方步兵和反坦克炮进行作战。第三该坦克的外形过于高大,装甲薄弱,无法适应残酷的东线血战,对于苏联坦克兵来说,这种坦克也过于复杂了。

斯大林格勒会战中苏军的M3轻型坦克

装备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苏联陆军

最有意思的是M3斯图亚特的车长和炮长是站在车内地板上操作的,这就需要跟着炮塔的转动移动脚步。考虑到车体底板中央还有较高的传动轴,因此操作非常不便。因此从M3A1开始,增加了炮塔吊篮,这样车长和炮长可以在吊篮中跟随炮塔同时转动。M3A斯图亚特进入了苏军的坦克旅和部分独立坦克团,有趣的是M3A斯图亚特是库尔斯克战役中,最早和德军进行交火的苏军坦克型号。1943年5月以后,美国停止交付M3A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给苏军。不过,在东线甚至到了1945年,依旧可以找到许多苏军坦克部队在使用这种美国坦克。到1945年3月25日,乌克兰第二方面军仍装备了20辆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苏军使用的M3A1型“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该车配有一门M6型37毫米坦克炮,车身装甲13-51毫米最高时速56公里

被击伤的苏军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

1942 年 5 月,匈牙利第 2 集团军主力参与了向斯大林格勒市推进的“蓝色行动”。第 1 装甲师最初的阵地位于西部斯托罗热沃耶地区的乌里夫-波克罗夫卡的顿河河岸。 它的首道命令是摧毁由苏联第 14 坦克军下辖的第 130 坦克旅保卫桥头堡。 匈军的首轮进攻始于7月18日。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匈军成功击退了对手,给予对方重创的同时,也首次撞上了美制的M3轻型坦克。在各方部队的通力协作下,匈军总计摧毁了 35 辆苏联坦克,并缴获了 4 辆完好无损的M3坦克。由于普遍缺乏装甲车,匈牙利人无法腾出任何自己的坦克来承担这一角色。 缴获的M3坦克,是他们微薄的军火库中的一个受欢迎的补充。这些美制坦克的最终命运不得而知,很可能在 1942 年底就全部损失掉了。

在匈军第1装甲信号营中服役的M3轻型坦克

匈军中用于牵引受损38t坦克的M3轻型坦克

匈军坦克兵正在检查缴获的美制M3轻型坦克

匈军坦克兵正在检查缴获的美制M3轻型坦克

斯图亚特最大的使用国肯定还是美军自己,在1942年的装甲师编制里,M3/M5轻型坦克都担任了主力位置。不过美军很快就在1942年底意识到这些M3/M5轻型坦克无力承担主力位置,于是就效仿英国人将其投入了支援和侦察任务中。这样的效果自然要比原来让M3/M5轻型坦克去莽正面好多了,而M3/M5轻型坦克自身也确实非常适合这样的作战。在美军1943年的装甲师编制里,每个装甲营除去三个配备M4中型坦克的中型坦克连之外,还配备了一个配备M3/M5轻型坦克的轻型坦克连。

M3轻型坦克

尽管这些M3/M5轻型坦克在北非战场和欧洲战场上都是承担支援任务,不过在太平洋战场上它们倒是有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这是因为在东南亚战场和太平洋战场上它们的对手不是可怕的德国动物园,而是日本的那些薄皮坦克。可想而知,日本那些铁皮小坦克根本不能有效对抗M3/M5轻型坦克,所以说在太平洋战场上它们就得到了中型坦克一样的地位。

1941年12月,菲律宾第192坦克营B连的M3“海伦”。

但驻菲美军坦克部队第一次遭遇日军坦克,却被打得落花流水。1941年12月22日,美军第192坦克营在掩护主力撤往巴丹半岛时,接到总指挥官温赖特少将的命令,要求该营立刻迎击在附近出现的日军机械化部队。该营的一个坦克排(指挥官本·莫兰中尉,共5辆M3“斯图亚特”)在达莫提茨附近,与日军第四战车联队的95式轻型坦克遭遇。美军坦克发现日军坦克后,立刻离开公路试图隐蔽,但领头坦克首先被击中并起火(本·莫兰中尉及乘员被俘)。美军其他四辆坦克也先后被日军95式坦克击伤,但这几辆坦克均成功逃跑,不过在撤退过程中被日本飞机发现,全部被炸毁。

95式轻型坦克

M3轻型坦克

1942年1月1日,美军另一支坦克部队——第194坦克营,也与日军第四战车联队遭遇。此前,该营的部队曾遭遇日本步兵,在反坦克炮攻击下受到一定损失。但是在1月1日当天,第194坦克营在圣费尔南多附近建立伏击阵地,并遇到了发起攻击的日军89式中型坦克。日军投入了5辆89式中型坦克,试图抢占交通枢纽以阻截向巴丹撤退的美菲军队。日军坦克在进攻中完全没进行侦察,贸然进入了194坦克营的预设伏击圈内。日军5辆89式很快就被全部击毁。在后来的巴丹战役中,89式又多次在坦克战中输给M3“斯图亚特”。 相比之下,倒是日军95式轻型坦克在菲律宾战役表现得比较好。

89式坦克

95式在各项性能数据上都弱于M3“斯图亚特”,但丛林战考验的是近距离火力和车组训练度。美军轻型坦克都是当年才生产的新车,部队又是刚刚万里海运而来,训练程度和气候适应能力都较差。因此,95式轻型坦克反而在实战中能够击败M3“斯图亚特”。 不过,95式坦克的辉煌也仅限于太平洋战争初期。95式坦克虽然机动性和可靠性高,但装甲过于薄弱,37毫米主炮也难以应付后期战局。到了战争中期,95式轻型坦克就已经沦为淘汰产品。从美军开始发起反攻后,95式坦克完全不具备对抗M4“谢尔曼”中型坦克、M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的能力。

M5轻型坦克

1943年1月,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美国便携式火焰喷射器首次投入使用。很快就发现,暴露的火焰喷射器操作员很容易受到日军轻武器的攻击。于是就有了在坦克上安装便携式火焰喷射器的想法。1943年夏末的新喀里多尼亚,当时化武作战部门的人员正在那里训练火焰喷射器部队。第754坦克营的一名军官想出了在M3A1斯图亚特轻型坦克炮塔上的炮座安装火焰喷射器的主意。1943年8月,美国陆军第14军开始试验将M1A1火焰喷射器安装在M3A1轻型坦克的航向机枪上。技术人员设计了一个系统,将缩短的M1A1火焰喷射器安装在M3A1的7.62毫米口径航向机枪座上。1944年1月下旬,美国喷火坦克首次投入实战,在布干维尔桥头堡扩张期间,陆军坦克部队使用了喷火坦克。

M3A1型喷火坦克“撒旦”

M3A1型喷火坦克“撒旦”

M5A1喷火坦克的喷火口,上面那个窟窿是7.62毫米机枪的枪口。

M5A1喷火坦克用压缩空气喷火,在使用液状燃料喷火距离为27米,使用胶状燃料喷火距离为90米(液状和胶状燃料配方是一样的,只不过击中原料混合搅拌时,搅拌机的转数和搅拌时间不一样,转数越快,搅拌时间越长粘性越大),喷火持续时间为20秒,首次用于作战是在菲律宾战役,在以后的冲绳战役也被大量使用,由于燃烧温度高达2000℃,烧毁了日军大量的武器装备和大量日军,起到了很好的杀伤效能。

M5A1和M4A3型喷火坦克,两型喷火坦克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的中后期被较大量的使用。

在1944年初,一种新的、定制的辅助火焰喷射器E4-5投入生产。它在1944年夏天开始部署到前线。事实证明,前线的临时改装更为成功。位于夏威夷的化学战服务(太平洋战区)办公室开始将加拿大的MK.IV朗森火焰喷射器改装到M3A1坦克的炮塔上。这些绰号“撒旦”(Satan)的喷火坦克于1944年夏天在塞班岛和关岛首次亮相。在太平洋战争的最后一年,喷火坦克的重要性持续增长。

太平洋战场上的M3

M3系列坦克生产数量高达13859辆,改进型M5系列生产了8884辆,加上先前属于同一系列的M2A4型,总数为23118辆。在1940年之前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是苏联T–26型轻型坦克,从1932年生产到1940年停产共制造了10972辆。而1941年~1945年间,M3/5则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

1942年6月,澳大利亚军队装备的斯图亚特,阿拉曼战役。

1943年11月,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三坦克营,布干维尔,太平洋战场,M3的后期型号。

1943年初,列宁格勒,苏军装备的M3A1后期型。

1944年夏天,诺曼底,加拿大第二装甲旅,第27装甲团的一辆M3A3。

M3/5“斯图亚特”轻型坦克被军援到了英国、苏联、加拿大、自由法国(戴高乐)、中国、波兰…等国,仅援助给苏联就有1676辆之多,其中有部分甚至持续使用至1996年。它的作战地域从冰封的苏联冻土地带,到北非灼热的沙漠,再到东南亚泥泞的雨林,都有它的身影,或是侦察敌方部队布防的情况,或伴随突击队进入密林当中剿灭残敌,虽然说它的火力打击能力和装甲防护水平远不如德国的虎和豹,也不如苏联的T34,但是作为轻型坦克它的机动型和战场环境适应性要大大好于那些世界著名坦克,正是这一点也让它位列世界著名坦克的行列当中,更是为世界赢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中国驻印军M3坦克

中国驻印军M3坦克

中国博物馆中的M3坦克

M3A3轻型坦克参数:

重量:14.7吨

长度:5.03 m

宽度:2.52 m

高度:2.57 m

人员:4(指挥官、炮手、驾驶员、副驾驶员)

装甲:炮塔前面装甲厚度50mm,驾驶座前面装甲厚度40mm,炮塔、车体侧面及后面装甲厚度25mm,前部上面15mm,车体上面10mm,炮塔上面12mm。

武器:M5型37 mm 坦克炮,辅助武器为5挺7.62毫米机枪

发动机:两台凯迪拉克42系列V形8缸发动机能输出2X110马力

最大作战距离:210 km

速度:50 km/H

装备数量:M3系列坦克生产数量高达13859辆,改进型M5系列生产了8884辆

M3坦克

来源:夜鸿羽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