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oonoses原创研究 | 中国东北地区蜱虫暴露模式及相关风险因素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8:00 1

摘要:蜱虫(Tick)作为一种吸血节肢动物,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重要病原体传播媒介,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引发蜱传脑炎(TBE)、莱姆病(LD)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等疾病。中国东北地区是蜱传疾病的高发区。随着城市化加速和生态旅游兴起,土地利

蜱虫(Tick)作为一种吸血节肢动物,是仅次于蚊子的第二大重要病原体传播媒介,可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和原生动物,引发蜱传脑炎(TBE)、莱姆病(LD)及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等疾病。中国东北地区是蜱传疾病的高发区。随着城市化加速和生态旅游兴起,土地利用格局逐渐变化,栖息地碎片化加剧,人与自然互动频率增加,人群蜱虫暴露风险持续升高。

近期,华中科技大学李森副教授团队在《Zoonoses》发表题为《Tick Exposure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Northeastern China》的原创研究。该研究通过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利用卫星遥感数据进行景观分析,首次系统揭示了中国东北地区居民自我报告的蜱虫叮咬状况,并结合二元logistic模型综合分析了人群特征、行为模式、景观格局与蜱虫叮咬之间的复杂关联,为理解人群蜱虫暴露的多维机制提供了重要证据。

研究结果显示,21%的受访者报告在过去两年内有蜱虫叮咬史,80.3%的受访者报告采取了五项及以上防护措施。年龄、性别、职业、生活行为方式等因素与蜱虫叮咬显著相关。土地利用类型单一的地区表现出更高的蜱虫暴露风险。

该研究为提升公众认知及个人防护水平、优化区域生态管理策略提供了科学支撑,对中国东北地区蜱传疾病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通讯作者简介:

李森 副教授

李森,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健康、气候变化影响与管理等。曾任英国牛津大学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荣誉研究员(2017-2021),英国生态水文中心CEH Fellow(2016-2021),比利时科学研究基金会Apirant Fellow(2010-2014)。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viron. Health Perspec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撰写了多篇欧盟项目报告以及环境、气候管理政策手册。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国际合作交流及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专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比利时科学研究基金会项目等10余项科研与社会服务项目。担任Scientific Data期刊编委、挪威自然科学基金会项目评审专家、欧盟地平线2020框架计划项目专家,是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多部期刊审稿人。

Please cite this article as

引用信息

Citation:

Li SR, Lyu YT, Fang RY, Yang X, Wang TT, Li S. Tick exposure patterns and associated risk factors in northeastern China. Zoonoses. 2025; 5(1): 40. DOI: 10.15212/ZOONOSES-2025-0023

来源:ISE国际科学编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