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许知夏的婆婆永远不会知道,当她盯着儿媳的肚子念叨“这次一定要是个健康男孩”时,那个看似温顺的孕妇已经在偷偷预约离婚律师。
“生个孩子差点要了命”——《四喜》大结局撕开当代女性最痛的伤疤。
许知夏的婆婆永远不会知道,当她盯着儿媳的肚子念叨“这次一定要是个健康男孩”时,那个看似温顺的孕妇已经在偷偷预约离婚律师。
而沈明珠的丈夫大概也没想过,妻子在产房大出血时,自己签下的病危通知书会变成日后婚姻里最尖锐的刺。
最近爆火的《四喜》大结局,把生育这场“生死局”拍得让人窒息。
许知夏二胎生下的男孩带着轻微唇腭裂,婆婆当场变脸,却没想到儿媳早就铁了心让孩子随母姓。
另一边,沈明珠遭遇羊水栓塞,医生抢救时丈夫在走廊崩溃大哭——可观众都记得,这个曾经坚持“顺产才对小孩好”的男人,上个月还在饭桌上嘲笑隔壁产妇“娇气”。
生育从来不是童话。
数据显示,我国孕产妇死亡率虽逐年下降,但每10万人仍有16.9例死亡(国家卫健委2022年数据)。
而比数据更残酷的是现实里那些沉默的战场:产房里生死一线的惊心动魄,往往伴随着产房外关于“孩子像谁”“跟谁姓”的拉扯。
许知夏的故事之所以扎心,是因为她活成了现代女性的“反叛样本”。
婆婆施压二胎时,她表面顺从却暗中布局;发现胎儿唇腭裂后,她拒绝引产并留下金句:“不完美的孩子就该被扔掉?那这世上早该没人类了。”最绝的是让孩子姓许——不是赌气,是她早就公证了婚前财产。
你看,真正的狠人从来不用嗓门说话。
而沈明珠的遭遇更像一记闷棍。
羊水栓塞这种产科“死神”,发病率为1/8000到1/80000,但死亡率高达60%(《中华妇产科杂志》)。
剧中医生争分夺秒抢救的镜头,让很多产妇想起自己生娃时签过的“可能死亡”知情书。
更讽刺的是,当初催生的婆家,在病危通知面前突然成了“尊重医学”的模范。
生育的痛,从来不止在身体。《四喜》最狠的是揭开了三个真相:
第一,产房是照妖镜。
沈明珠鬼门关走一遭后,婆家再不敢提三胎;而许知夏的婆婆发现孙子改姓后,突然开始研究“现代育儿理念”。
你看,有时候女人的筹码,真是拿命换来的。
第二,母职惩罚是个无底洞。
许知夏能硬气,是因为她偷偷存够了“离婚基金”;而现实中更多妈妈,连产检请假都要看领导脸色。
剧中没说的是,那些产后抑郁的产妇,有多少人正吃着抗抑郁药假装“为母则刚”。
第三,孩子的姓氏从来不只是个名字。
许知夏让孩子姓许,背后是整整一代女性在争夺话语权。
数据显示,随母姓子女比例从1990年的1%上升到2023年的8.6%(北京大学社会调查数据),这微小的数字里,藏着多少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四喜》播完那天,有个热搜叫#生育是场孤独战争#。
点赞最高的评论说:“沈明珠的幸运是有个好医生,许知夏的幸运是有钱——而我们大多数人,只能祈祷自己别遇上这两场意外。”
或许这部剧最大的意义,是让我们看清:当社会还在讨论“如何当个好妈妈”时,真正该问的是“谁在给妈妈们活路”。
来源:场景SkZq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