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少有人留意,百度世界大会还有一个名称是“百度技术创新大会”,因为技术与创新一直是大会不变的主旨。而自2016年发布百度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与百度大脑开放平台(ai.baidu.com) 以来,AI一直都是百度世界大会的核心议题。
自2006年首届举办以来,百度世界大会已走过20年历程。
很少有人留意,百度世界大会还有一个名称是“百度技术创新大会”,因为技术与创新一直是大会不变的主旨。而自2016年发布百度深度学习平台(PaddlePaddle)与百度大脑开放平台(ai.baidu.com) 以来,AI一直都是百度世界大会的核心议题。
在以“智能涌现”为主题的第20届百度世界大会上,AI依然是唯一的主角。百度除发布文心5.0大模型这一基础技术外,还推出了慧播星数字人、AI搜索、AI编程、智能体等一系列重构和创新的AI产品。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萝卜快跑和昆仑芯的突破。最新数据显示,萝卜快跑每周全无人订单数已经超过25万,全球出行服务次数已超1700万,成为全球第一大RoboTaxi品牌;十年磨一剑的昆仑芯已完成单集群三万卡验证,并发布昆仑芯M100( 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设计,提供极致性价比)和昆仑芯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和推理需求提供极致性能),以及天池256/512超节点,给AI产业提供强大的算力基建。
李彦宏在大会上说,“只有当AI被内化为一种原生的能力,才能真正在各行各业实现效果的涌现,进而引爆一场全面的生产力革命,推动经济增长,让「智能红利」转化成「社会红利」。”百度的发展历程正好验证了他的这一论断。通过让AI渗透到业务的“毛细血管”后,百度已然焕发新生。
在很多人的认知中,AI只是一种类似于3D、显示、U盘一样的工具。诚然,AI确实能创造出许多工具,比如AI编程、 AIGC工具。但AI的价值又远大于工具,它更是一种思维或者说能力,因此AI不应该只是“外挂”,而是要像李彦宏所说的一样被“内化”。
当AI被内化后,接着发生的就是重构——对应英文是Rebuild,这个词跟Build、Clean等一样,均属于程序员构建应用的高频动作。于是我们常会听闻这样一句话:AI时代,所有产业、所有生意、所有组织,都值得被重做一遍,也就是重构,Rebuild。
新技术的普及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不同圈层向外扩散。“春江水暖鸭先知”,科技圈向来是新技术应用的急先锋。微软、谷歌、Meta等早已启动AI重构进程,后知后觉的苹果也已加入AI战队。
以微软为例,其CEO萨提亚·纳德拉曾直言:“人工智能就像是人类大脑的「蒸汽机」”,意指AI将掀起新一轮智力侧的工业革命,振聋发聩。2010年前后,微软错过了移动浪潮,悲观者担忧它会成为下一个诺基亚,后来大获成功的Azure让其成功转型云服务巨头。在AI新浪潮中,微软先知先觉,通过与OpenAI深度合作,将生成式AI整合至Windows、Azure、Office与Bing等核心业务中,其中Copilot更是成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消费级AI应用。
微软2025财年业务结构显示,包含Windows的“个人计算部门”(Personal Computing)营收占比已经降至20%以下,远低于2018年42%的占比。毫无疑问,微软已取得AI重构的阶段成功。
国内,百度、阿里、腾讯、字节、京东等巨头同样走在AI重构的路上,其中最激进也最彻底的是百度。百度很早就将自己定位成一家AI公司,率先重注深度学习、大模型等AI技术,并将自身全量业务当成AI技术的试验田,从思维、组织、业务、产品和生态诸多维度,完成AI驱动下的自我重构。
产品层面,百度全量存量业务已被AI重构完毕。
以搜索为例,今年7月百度搜索迎来十年来最大改版,从搜索框升级成「智能框」这一AI搜索的终极形态。这并非是在结果中嵌入一块AI摘要,而是重构搜索逻辑。传统搜索是用PageRank算法对文字内容与链接进行排序,百度AI搜索则基于大模型的推理能力去给出用户最需要的结果,并以图片、视频等富媒体形式“图文并茂”地呈现,同时支持AIGC、智能体、视频通话式问答等AI新应用,给用户所见即所得的全新搜索体验。在大会上,李彦宏透露,如今百度搜索绝大部分搜索结果均由AI生成,首条结果富媒体覆盖率已达70%。“你现在搜索10个问题,7个答案都是富媒体的,不是一条条的文字链接,而是一个图片、一个视频、一个直播,甚至是一个数字人。”百度也是用AI生成结果最为彻底的通用搜索引擎。
AI成功重构搜索,也助力百度获得了新一轮用户增长。截至 2025 年 9 月,百度 AI 搜索月活跃用户规模季度环比增长18.63%,达 3.82 亿,连续三个季度登上国内 AI 搜索行业月活榜首。 这也进一步巩固了百度在搜索市场的地位。IDC数据显示百度AI搜索在中国通用AI搜索中排名第一,用户规模、技术能力、内容生产量抢跑行业(Omdia数据)。
在AI驱动下,文库网盘成为一站式AI内容操作系统,百度数字人主播走向全球直播带货,百度地图成为贴心的出行搭子……
许多企业的存量业务在经营多年后,均面临着增长难题,如果能像百度一样,用AI去重构业务,就能延长业务生命周期,乃至开拓新的业务线。对百度来说,内化的AI能力,就催生了许多创新业务,进而创造了多个新的增长极。
比如取得重大突破的萝卜快跑。2025年被业界视作RoboTaxi大规模商用元年,特斯拉、Uber、小鹏等强化存在,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先后登陆美港股,引发市场对这一赛道的高度关注。就规模而言,百度萝卜快跑已是全球王者,其已覆盖全球22座城市,自动驾驶里程超过2.4亿公里,其中全无人驾驶里程已突破1.4亿公里。在安全性方面,萝卜快跑全无人驾驶平均行驶1014万公里才会出现一次气囊弹出事故。这一数据不仅远超人类驾驶员的平均水平,也超过了谷歌Waymo安全水平。今年百度萝卜快跑与Uber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拓展全球无人出行市场。
随着RoboTaxi加速商业化和全球化,百度萝卜快跑或将迎来井喷式爆发,有望成为百度新的现金奶牛。而这,正是百度AI“效果涌现”的写照。
昆仑芯片的突破,则表明百度AI与众不同的思路:不只是要自研AI算法,而是要做从芯片(算力)到模型(算法)到云服务再到应用生态的全栈AI。昆仑芯面向大模型AI而生,今年百度成功点亮昆仑芯三万卡集群,可同时承载多个千亿参数大模型全量训练,支持1000个企业同时做百亿参数的大模型精调。从DeepSeek使用某厂商芯片训练遇到技术难题来看,算力是AI的最大瓶颈,昆仑芯确保百度AI拥有核心竞争力,同时将通过百度智能云给产业提供更具性价比优势的AI算力服务。数据显示,凭借全栈AI云能力布局,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位列中国AI云服务市场份额第一。
作为AI原生应用终极形态的智能体,也是百度重点布局的领域。在本届大会上,百度发布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百度伐谋」,其可在真实的产业场景中寻找“全局最优解”,可被应用于交通、能源、金融、物流,以及新药研发、科学理论等领域。此外,在AI搜索、百度文库网盘等核心产品上,百度也在全面应用智能体,比如文库网盘上的内容智能体GenFlow3.0用户数已超2000万,成为全球最大通用Agent。
如今,在用AI重构自身后,百度正在加速AI能力大规模开放,让更多组织可以低门槛、低成本、高效率地将AI能力内化,进而实现自我重构,也就是企业心心念的“转型升级”。
今年上半年,完成AI重构的科技巨头纷纷迎来了“重估时刻”,甚至可以说,所有实现股价跃升的科技巨头,均是因为拿到了“AI船票”。除众所周知的“宇宙第一巨头”英伟达市值创下5万亿美元的全新记录外,Oracle创造了单日暴涨36%、市值飙升超2400亿美元的奇迹,这让其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身价一度超越马斯克,夺回全球首富宝座。此外,苹果、微软、谷歌市值突破3.5万亿美元,Amazon、Meta、博通、AMD股价均创历史新高,核心原因无不是AI。
“得AI者得未来”。回看中国科技公司的表现,因某些客观原因,它们的股价大都暂未创下历史新高,但今年以来却获得了令人注目的增长,其中小鹏、阿里巴巴增幅达到100%左右,百度、腾讯增幅在50%左右,在互联网科技巨头中仅次于快手(70%),位列前茅。25年五大增幅领先的中国科技公司的最大公约数,同样是AI。
日拱一卒的进步固然会形成复利效应,但企业要获得价值重估,必须要有一次彻底的改头换面,说白了就是要撕掉旧的标签,拥有新的标签。
但“贴标签”不能靠改个名字或者升级战略这样的表面功夫。市场上确实有不少为蹭热度而更名的公司,比如类似“匹凸匹”、“区块链”、“XX智能”、“XX科技”、“XX生物”的股票更名套路,属实南辕北辙,对应公司的结局最终都不太好。
有效的改头换面,必须是业务、商业模式乃至组织的脱胎换骨。将新技术、新能力、新思维内化,再由内及外地重构存量业务、开拓创新业务,企业才可能拥有新的标签,进而重塑市场的预期,最终形成新的估值逻辑被“刮目相看”:小米25年股价创新高,不是因为硬件卖得更好,而是因其成了汽车新势力;小鹏25年股价翻倍跃居“新势力三兄弟”之首,不是车卖得更多,而是因为IRON机器人、飞行汽车、自动驾驶等布局让其“科技”的标签被世界看到。
百度也早已不再是昔日的搜索公司,而是已经通过AI重构成长为一个新公司。过去,说到百度,我们会想到搜索、竞价广告、互联网巨头、地图/网盘App……这让百度在市场上只能以“互联网公司”被估值。如今,随着百度AI重构完成,大模型、AI搜索、RoboTaxi、芯片、智能云、智能体、数字人成了百度的核心业务。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认知,来给百度这家公司贴标签。百度在市场将获得全新的估值逻辑,前三个季度的股价反弹,可能只是开始——当然,这需要百度继续去证明,它可以从AI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商业回报,毕竟业绩兑现才是新标签贴牢的时刻。
今天世界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局,但不论如何分崩离析,全世界最大的共识恐怕就是:AI时代已全面来临。
百度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主场时代。早在2010年就率先开始布局AI的百度,一直被外界质疑与担忧可能会“起大早、赶晚集”,毕竟百度曾重注的自动驾驶、大模型、AI芯片等技术,都迟迟未等来大规模商用的时刻。
转机发生在25年。AI大模型结束狂卷参数的“百模大战”,走向应用落地的深水区。在RoboTaxi、AI办公、AI搜索、AI营销等细分领域,AI走向大规模商用和工业化落地。百度多年来对AI的笃定投入也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不只是自身AI创新应用的涌现,不只是RoboTaxi、昆仑芯迎来规模化的商业回报,更在于行业对百度AI的需求变得前所未有的“刚性”,于是我们看到了这届百度世界大会上,大模型、AI搜索、数字人、智能体的全面开放——做产业「可内化」的AI基建,让「百度AI Inside千行百业」并获得商业回报,恐怕这才是百度未来的“大家伙”。
对百度来说,多年重注AI终究还是有了“起大早、赶大集”的圆满结果,何其幸甚。
回到前面的问题,新的百度到底是一家什么公司?AI驱动的科技公司——这也是英伟达、微软、Meta、Amazon、谷歌以及百度的共同标签。
具体在业务上,新百度有自己的特色:
AI核心技术层面,百度坚持自研,更坚持芯片、框架、模型、应用的全栈自研。AI做得早给百度奠定了先发优势,但技术成熟后最终必然会普惠,后来者往往可凭借种种手段“摘桃子”,好在百度全栈自研已形成领先壁垒。应用大家都能做,但芯片、框架、模型以及RoboTaxi这样的尖端AI应用却有极高的门槛,同时,全栈自研也能不断突破技术边界,降低AI技术成本——这也是Amazon、OpenAI、Google等巨头均要布局AI芯片的原因。
商业模式层面,百度不再只是拥有搜索这一只现金牛,而是拥有智能云、RoboTaxi、芯片、数字人等AI新业务,其核心商业模式不再是广告,正在降低对流量驱动的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依赖。在商业化上,百度AI to B/to C双向发力,形成了包括用户付费、AI芯片、出行、云服务、企业级服务在内的多元化营收结构。百度二季度财报显示,包括百度云、智能驾驶等在内的非广告业务收入达100亿元,同比增长34%。
市场布局层面,百度在世界大会上展现了全球化的蓝图。萝卜快跑与Uber'等出行巨头联手拓展全球市场;慧播星数字人已落地巴西市场,后续,还将发力东南亚、美国等重点国家和区域市场,积极拓展Shopee、Lazada等平台;此外,秒哒已推出海外版MeDo并拿下全球产品榜Product Hunt日榜第一,文库面向海外市场推出一站式AI学习办公平台Oreate并在短期内获得了120万用户。
看来,百度从来不甘只做“中国的谷歌”,而是要做“世界的百度”。
参加这一次百度世界大会前,我在会场的直观感受是,这一次大会的阵仗很大、规格很高、热度很旺;参加完大会后,我有了一个更强烈的感受,那就是新的百度在AI时代已拥有绝佳站位。在内化AI实现自我重构后,百度基于全栈自研的AI核心技术,to B/to C并驱的商业模式,持续构建的AI开放生态,AI新业务矩阵(萝卜快跑、昆仑芯片、智能体、数字人、智能云等),将在推动世界AI工业化的进程中,再度被点燃,并走向更大的爆发。
我也理解了,百度将这届世界大会的举办地选在北京并非巧合——AI效果涌现时刻,百度终于能主场作战了。
来源:罗超Pro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