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毛绒玩偶正以一股不可抵挡的“萌力”,悄然打开情感消费的新市场。无论是Jellycat巴塞罗熊年销超百万的经典款,还是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等一众“萌物”,都在以毛绒玩具形态吸引一众粉丝。
毛绒玩偶正以一股不可抵挡的“萌力”,悄然打开情感消费的新市场。无论是Jellycat巴塞罗熊年销超百万的经典款,还是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等一众“萌物”,都在以毛绒玩具形态吸引一众粉丝。
如今,这股风潮更从成熟品牌吹向了明星IP——五月天旗下虚拟形象“卜卜”的毛绒单品,在今年“双11”中表现抢眼,单一平台吸引超8万人加购。业内专家表示,兼具情感温度与粉丝效应的明星IP衍生品,正逐渐拓出一片新的消费天地,有望开启新的市场增长点。
明星IP毛绒销量突破千万元
“带卜卜去看北京秋天的尾巴啦!”将一个“卜卜”毛绒玩偶放到金黄的银杏叶落叶丛中,网友拉维耶拍照后社交平台上,不到1个小时就收获了10个点赞。
这只名叫“卜卜”的胡萝卜造型毛绒玩具,正在社交平台上频频亮相。“卜卜”全名“魔魔胡胡胡萝卜”,由五月天主唱阿信与艺术家不二良共同创作,通过潮牌STAYREAL推出。圆润的胡萝卜造型配上大眼睛,让它迅速成为“五迷”人手一只的玩具。
今年“双11”,“卜卜”表现尤为抢眼。它不仅超越Jellycat、迪士尼、泡泡玛特等知名品牌,更稳坐天猫毛绒公仔热卖榜头把交椅。截至发稿,其官方旗舰店内单价159元的挂件已售超8万件,仅该单品销售额突破1270万元。五月天粉丝刘悦告诉记者,自己是五月天忠实歌迷,今年已在“卜卜”系列消费超2000元。“从小号挂件到大号玩偶,还有各种限定款,入坑后就停不下来。”
走红的不只是“卜卜”。汪苏泷的“素龙”家族、周杰伦的“周同学”、周深的“周可可”等明星IP毛绒衍生品也表现不俗。明星IP衍生品正逐渐告别小众试水,迈入规模化运营新阶段。
文娱产业分析师张书乐表示,明星IP衍生品由来已久,李宁是经典案例。随着时代变迁,衍生品形态正从代言产品、自有商品转向陪伴型产品。“‘谷子经济’崛起,为明星IP衍生品打开新通路。它们化身为毛绒玩具,成为有名有姓的温暖陪伴,融入粉丝日常生活。”
社群情感联结成核心驱动力
为何毛绒玩具成为明星IP衍生品的首选?张书乐认为,毛绒自带“温度”,萌感强,陪伴属性也超过一般搪胶公仔。它不仅是私人情感的寄托,还可像LABUBU一样作为潮搭挂件,带出“社交属性的炫度”,让粉丝成为“街头最靓的仔”。
情感联结,正是这类产品的核心动力。刘悦表示,“卜卜”源自阿信在小红书使用的胡萝卜头像,逐渐成为他与粉丝之间的“内部梗”,是典型的情感共创产物。如今,它已是粉丝圈层文化符号,线下聚会时成为识别同好的“暗号”。
采访中,记者发现,对粉丝而言,毛绒玩具早已超越传统玩具范畴,成为与偶像之间的情感见证。这种情感驱动的消费动机,远强于功能性需求。明星也常在演唱会等线下场景中强化这一联结,例如汪苏泷就曾身挂多只“素龙”毛绒玩偶登台,被粉丝趣称为“素龙痛衣”。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认为,毛绒玩具走红背后,是中国年轻消费群体的成长背景使然。他们多为独生子女,成长伴随中国制造业崛起,商业化毛绒玩具是他们的童年日常,也是幼年的陪伴。“长大后,他们也将看成日常的文化消费,而非儿童玩具。”
值得一提的是,在粉丝热情追捧下,部分明星IP毛绒玩具已出现市场溢价。例如原价159元与299元的“卜卜”,在得物平台平均成交价已升至189元与359元。轻微溢价,反过来也进一步点燃了粉丝的收藏与购买热情。
市场竞争关键还看长线运营
毛绒玩具市场正迎来新一轮增长。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中国毛绒玩具市场规模已达到可观体量,并持续扩容。预计到2029年,全球毛绒玩具市场总规模将接近777亿元。作为全球重要市场,中国的市场潜力不容忽视。当前,明星IP毛绒玩具正从小众领域快速崛起,有望开启新的增长空间。
市场高歌猛进之余,问题也随之浮现。有粉丝反映,花一两百元买回的玩偶,常出现脱线、变形等品控问题。部分产品采取限量发售,被质疑是“饥饿营销”,反而助长黄牛炒价。还有消费者表示,一些明星IP形象缺乏辨识度,设计同质化严重。
“运营明星IP,首先要让它成为有血有肉、有陪伴感的形象,其次才是稳步推进商业化。”一位潮玩业内人士表示,要想让明星IP产品从“流量快消”沉淀为“长期资产”,必须具备持续的内容叙事、跨界联动与商业落地能力。
张书乐也提醒,明星IP衍生品并非一片坦途。“这类产品高度依赖明星热度,一旦明星影响力下降,或出现‘塌房’风险,都会引发连锁反应。”此外,由于毛绒玩具制造门槛不高,极易被仿制,可能陷入“遍地周边却非官方”的窘境。他认为,长线运营的关键在于持续推出多元化、有温度、能彰显个性的产品。“不能只停留在消耗粉丝热情,而应不断创造新的消费场景,让粉丝愿意持续投入。”
来源:子清视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