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作人员为了找到它们,费了大功夫——先看看吴石烈士的户籍卡:上面写着他50岁,籍贯福建闽侯,服务处所是“国防部史料局”,职务是“局长”,住址在南京湖北路翠琅村1号。
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电视剧热播:剧中吴石、陈宝仓、聂曦,历史上的他们是什么样?
他们真实的生活又是什么样?
最近,南京市档案馆带来了惊喜——工作人员找到了三位烈士及其家人在70多年前的户籍卡,还有当年登记时贴在上面的黑白照片!
这些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纸片,把遥远的英雄拉近到我们眼前。
可能有人会问,一张户籍卡,能藏着多少秘密?
但对这些隐蔽在战线上的烈士来说,这张卡片是他们在潜伏的“公开身份”,也是真实生活的一点痕迹。
这些户籍卡是1946年到1948年登记的,正是南京解放前夕,当时的局势复杂。
工作人员为了找到它们,费了大功夫——先看看吴石烈士的户籍卡:上面写着他50岁,籍贯福建闽侯,服务处所是“国防部史料局”,职务是“局长”,住址在南京湖北路翠琅村1号。
卡片右上角贴着一张黑白照片,穿着中山装的他面容刚毅,眼神沉稳,谁能想到,这位国民党的“中将局长”,是我党代号“密使一号”的潜伏人员 ?
陈宝仓陈宝仓48岁,住址在丰富路342号,户籍卡上的他身着军装,身姿挺拔;
聂曦只有29岁,住址登记为“炮标”(现在南京黄埔路附近)
工作人员还找到了三位烈士家人的户籍卡。吴石的妻子王碧奎、六个子女的名字都清晰在册;
陈宝仓的妻子和女儿也在其中。看着这些名字,觉得英雄不再是史书上冰冷的符号——他们也是丈夫、是父亲、是儿子,有牵挂的家人,有想守护的小家,却为了更大的“家国”,选择了一条九死一生的路。
这些户籍卡,1949年后由南京市公安局保存,2006年移交到档案馆,经过4年整理后对社会开放。谁也没想到,70多年后,它们会成为还原英雄隐秘岁月的证据,让我们能透过泛黄的纸页,触摸到他们曾经的生活轨迹。
这些烈士明明已经是国民党的高官,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做潜伏工作?答案其实很简单:他们看透了当时国民政府的腐败,心里装着老百姓,是民族的未来。
吴石,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高材生,留过学,和白崇禧、张治中是同学,深受蒋介石赏识,一路做到了“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 。这样的身份,一辈子荣华富贵享不尽,可他选择了“潜伏”。
抗战时期,他亲眼看到国民政府“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乱象,看到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
后来他听过周恩来的演讲,读过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看清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真心为民 。1947年,他通过好友牵线,正式和我党建立联系,从此成为了潜伏在敌人核心机构的“利刃”。
在南京工作的那几年,吴石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情报。1949年初,解放军要渡江作战,他拿到了长江江防的兵力部防图,上面的部队番号细致到团级,正是这份情报,让解放军找到了敌人的薄弱环节,减少了无数伤亡,加速了南京、上海的解放。
陈宝仓是保定军校的高材生,抗日时期立过大功,他看不惯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毅然加入隐蔽战线;年轻的聂曦则担任吴石的助手,帮着传递情报、联络同志,还把自己的兄弟也拉进队伍,后来他的兄弟牺牲在雨花台。
1949年,蒋介石电催吴石赴台,很多人劝他不要去,可他知道,情报对解放事业至关重要。
临走前,他把大儿子和大女儿留在大陆,带着妻子和年幼的一双儿女踏上了赴台之路,临走时说:“我的决心已经下得太晚了,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这句话,藏着他对信仰的坚定,也藏着对家人的愧疚 。
到台湾省后,吴石凭借“国防部参谋次长”的身份,搭建起情报网络,把战区战略防御图、海军基地部署等情报,通过联络员朱枫传回大陆。可谁也没想到,1950年,因为叛徒蔡孝乾叛变,整个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吴石、陈宝仓、聂曦等人相继被捕 。
在狱中,他们遭受了各种酷刑,吴石甚至被折磨得一只眼睛失明,可始终没有人屈服。1950年6月10日,四位烈士在台北马场町从容就义,吴石临刑前写下“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仰 。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播出,是对烈士的缅怀和致敬,而对烈士后代来说,这份心情格外复杂。
陈宝仓烈士的外孙女李敏,一直在到处宣讲外公的故事。她表示,电视剧播出后,她特别高兴,因为有更多人知道了前辈们的牺牲和伟大——他们不再是无名英雄,而是被历史铭记的功臣 。
当南京档案馆公布户籍卡的消息传来,李敏说自己仿佛触摸到了外公真实的人生轨迹。那张小小的卡片上,记录着外公在南京的住址、职务,还有外婆的名字,这些细节让已经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起来。
其实,烈士们的家人,这些年来一直都在默默守护着英雄的记忆。李敏和母亲曾经整理过《陈宝仓将军》画册,哪怕因为内容敏感没能出版,她们也想把这些故事留下来,留给家人,留给更多想了解这段历史的人 。
而吴石烈士的后人,也一直在搜集整理爷爷的事迹,让更多人知道这位“密使一号”的传奇与悲壮。
烈士们当年的潜伏,其实早就做好了“一去不回”的准备。他们留下的,不仅是为国家解放立下的赫赫功勋,还有对家人的牵挂和遗憾。
而这些户籍卡、这些史料,就像一座桥梁,让后代能跨越时空,感受到先辈的温度,也让我们这些普通人,能更真切地理解英雄们的抉择。
铭记,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可能有人会问,70多年过去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反复提起这些英雄?
因为他们的故事,不是过时的传奇,而是刻在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和传承。吴石、陈宝仓、聂曦这些烈士,本来可以过着安稳富裕的生活,却选择了最危险的道路;他们有牵挂的家人,却愿意为了信仰献出生命;他们在黑暗中独行,哪怕看不到黎明,也始终坚守初心。
这些泛黄的户籍卡,上面的字迹可能已经模糊,照片已经褪色,但它们承载的精神永远不会过时。
它告诉我们:所谓英雄,不是天生就无畏,而是明知道害怕,却依然选择挺身而出;不是没有牵挂,而是把家国大义看得比个人安危更重。
现在的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用再面临生死抉择,但英雄们的忠诚、坚定和勇气,依然是我们前行的力量。
当我们抱怨生活不易时,想想那些在虎穴中潜伏的英雄,他们连安稳活下去的机会都没有,却还在为国家的未来拼尽全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想要退缩时,想想那些面对酷刑依然不屈的烈士,他们教会我们什么是坚守。
电视剧的热度会过时,英雄不该被遗忘。南京市档案馆公布的这些史料,不仅是对历史的补充,更是在提醒我们:每一位为国家和人民牺牲的英雄,都值得被永远铭记。
如果你也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打动,不妨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藏在泛黄户籍卡里的忠魂,让沉默的荣耀,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来源:云逸音说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