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元647年,30人大唐使团踏上回访中天竺之路。正使王玄策此行本为巩固邦交——此前戒日王两度遣使朝贡,玄奘西行也为两国搭起友谊桥,谁料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降临。
公元647年,30人大唐使团踏上回访中天竺之路。正使王玄策此行本为巩固邦交——此前戒日王两度遣使朝贡,玄奘西行也为两国搭起友谊桥,谁料一场灭顶之灾正悄然降临。
翻越葱岭、穿越雪域,使团抵达摩揭陀国时,变故突生:戒日王猝然离世,权臣阿罗那顺篡位夺权。觊觎使团贡品、忌惮唐蕃同盟的新王,竟派大军伏击,30名唐使寡不敌众,随从战死殆尽,王玄策与副使蒋师仁被俘,珍宝被洗劫一空。
“大唐使节岂容蛮夷践踏!”深夜,两人挣脱枷锁死里逃生。万里归程遥远,求援不及,王玄策当机立断:以大唐之名借兵复仇!他孤身北上,凭唐蕃联姻(文成公主嫁松赞干布)与吐蕃-泥婆罗同盟关系,借来吐蕃1200精锐、泥婆罗7000骑兵,再召藩属援军,凑齐8200人马,自任总管挥师南下。
阿罗那顺集结数万大军迎战,搬出天竺“王牌”象兵,妄图凭巨兽碾压。王玄策活用华夏兵法,复刻“火牛阵”:牛尾绑火把点燃,受惊火牛直冲象群,大象狂躁反踏己军,天竺军阵瞬间崩塌。
联军乘胜祭出唐军攻城绝技,云梯攀城、抛石车轰垒,三日攻破都城曲女城。此战斩首3000余级,溺死者逾万,俘虏1.2万人,缴获牛马3万头。阿罗那顺逃往东天竺求援,王玄策穷追不舍,设伏生擒叛王,连其妻子据守的城池也被蒋师仁攻破。
曾援助叛军的东天竺王尸鸠摩吓得献宝谢罪,580余座城邑望风而降,南、北天竺诸国纷纷上表臣服。公元649年,王玄策押解数千战俘归唐,唐太宗亲赴太庙告捷,封其为朝散大夫,一场未耗大唐一兵一卒的远征,震撼彰显国威。
此行更留传世功绩:他带回天竺制糖工匠,改良的制糖术让唐朝工艺实现飞跃(印度白糖“CINI”即“中国”之意);所著《中天竺国行记》虽失传,残存记载仍为中印交流留珍贵史料。
这位正史未单独立传的外交官,用胆识与兵法,在异域书写了“虽远必诛”的大唐神话——那个时代的硬核底气,正是国力与勇气撑起的使节尊严。
来源:音乐途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