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国藩刚练湘军的时候,比谁都“笨”。挑精壮的年轻人,他偏要选农民——因为农民踏实,不会耍滑头;别人练军都是教枪法、练阵法,他先教“站军姿”——每天站两个时辰,站不稳的不许吃饭;别人打仗都是“冲啊”,他偏要“结硬寨”——每到一个地方,先挖三丈深的战壕,筑两丈高的
曾国藩活了61岁,一辈子像棵被风刮过、被雨浇过的老槐树,根扎得深,枝长得慢,却熬成了晚清最稳的“顶梁柱”。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这一辈子,没什么秘诀,
就靠四个字——稳、谦、勤、忍。”这四个字不是什么金口诀,泥里爬出来的教训,从苦里熬出来的智慧,像家常饭一样,普通却管用。
曾国藩刚练湘军的时候,比谁都“笨”。挑精壮的年轻人,他偏要选农民——因为农民踏实,不会耍滑头;别人练军都是教枪法、练阵法,他先教“站军姿”——每天站两个时辰,站不稳的不许吃饭;别人打仗都是“冲啊”,他偏要“结硬寨”——每到一个地方,先挖三丈深的战壕,筑两丈高的城墙,再跟太平军耗。
有次李鸿章跟他抱怨:“老师,您这么稳,什么时候才能打胜仗啊?”曾国藩指着营外的战壕说,明天堆一点,慢慢就比人高了。打仗像走路,先站牢,再迈脚,才不会摔。”后来湘军跟太平军打了12年,没打过什么“闪电战”,却靠“稳”把太平军耗死了。
现在的人总急着“成功”,比如刚工作就想当主管,刚创业就想赚大钱,结果摔得鼻青脸肿。其实稳不是慢,是扎扎实实地打基础——就像盖房子,地基挖深了,房子才不会倒;就像学走路,站稳了,才能跑起来。
曾国藩当了大学士之后,还是像以前一样“软”。有次一个秀才给他,说他“处理天津教案太窝囊”,骂他“卖国贼”。曾国藩看完信,不仅没生气,反而让手下把秀才请来,笑着说:“你说得对,我确实没做好。”然后给秀才倒了杯茶,跟他聊了半天。
他给弟弟曾国荃写信说:“骄傲的人像装满水的杯子,再也装不下别的东西了。我当年刚当侍郎的时候,也有点飘,结果被同事排挤,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后来我遇到事情多请教别人,反而过得更顺。”
现在的职场刚升了主管结果呢?同事不愿意帮他,领导不愿意重用他。其实谦不是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才能接住别人的帮助——就像空杯子,才能装更多水;就像海绵,吸饱了水,才能挤得出东西。
曾国藩小时候比谁都“笨”。有次他背书,背了半夜都没背下来,躲在房梁上的小偷都听烦了,跳下来骂他:“你这笨脑子,我都听会在地上,扬长而去。曾国藩没哭,反而捡起书,接着背——他说:“我比别人笨,就得比别人多背一遍。”
后来他坚持写了一辈子日记,哪怕在行军打仗的时候,也会在帐篷里点着蜡烛写。日记里没有什么大道理,都是“今日读《论语》十页”“今日跟下属吵架,以后要改”之类的小事。他说:“日记是我的镜子,每天照一照,才能知道自己哪里错了。”
总说“没时间”,其实不是没时间,是把时间都花在刷手机、追剧上了。曾国藩的勤不是“瞎忙”,是“有目标的忙”——比如每天读10页书,写一篇日记,处理3件政务,越滚越大。种地,春天播了种,夏天浇了水,秋天才能收获。
曾国藩在江西带兵的时候,比饷,皇帝骂他“拥兵自重”,甚至有人弹劾他“谋反”。他没钱买粮,就让士兵们开荒种地;没饷银发,就跟商人借;被骂了,就把委屈写在日记里,干嘛。
有次他给朋友写信说:“我现在就像个被人打了耳光的孩子,只能把眼泪咽下去,因为我知道,哭没用,得熬。”后来他熬了3年,终于等到了机会——皇帝任命他为两江总督,掌握了江南的兵权。
现在的人总说“忍不了”——比如被领导批评了,就辞职;跟同事吵架了,就翻脸;遇到挫折了,就放弃。其实忍不是懦弱,是“审时度势”——就像被石头压着的草,暂时弯弯腰,等石头移开了,才能长得更高;就像冬天的树,暂时掉了叶子,等春天来了,才能发芽。
曾国藩的这四个字,不是什么“成功秘诀”,就是普通人活好,别冲动。这四个字,能让你在顺境时不骄傲,在逆境时不崩溃,慢慢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这四颗“种子”——稳是根,谦是叶,勤是花,忍是果。就看你愿不愿意把它们埋下去,用心浇灌。你有没有哪一刻,觉得自己缺了这四个字中的比如急着求成的时候,或者骄傲的时候,
后来怎么样了?欢迎在评论区跟我聊聊,我们一起聊聊,怎么把这四个字,活进自己的生命里。
来源:火龙果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