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老人激动得流下眼泪,老人对着毛主席铜像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喃喃自语道:“毛主席,55年了, 我终于再次见到您了。”
2013年,一位身穿绿色军装的老人,来到了毛主席故乡韶山。
看着广场上的毛主席铜像,老人激动得流下眼泪,老人对着毛主席铜像敬了一个庄重的军礼,喃喃自语道:“毛主席,55年了, 我终于再次见到您了。”
此时,广场上瞻仰毛主席铜像的人有很多,望着这位穿着军装,胸口戴着不少勋章的老人,人们眼中满是好奇,他们不知道,这位看似普普通通的老人,在五十多年前曾是毛主席的贴身卫士……
一:毛主席贴身警卫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全面爆发,拥有一腔爱国热情的奉孝同,毅然选择参军,关于奉孝同参军,社会上流传着两个小故事。
一是,志愿军当时招新兵年龄要求是18岁,而此时的奉孝同已经23岁了,然而,因为奉孝同参军意愿强烈,再加上奉孝同身体素质比普通人强,因此,部队破格批准其参加志愿军。
另外一个小故事是,有媒体报道,基于志愿军新兵要求的年龄是18岁,为了参加这场国战,奉孝同将自己年龄从23岁改为18岁。
就这样,1950年年底,奉孝同成为了一名志愿军战士。有媒体报道,奉孝同虽是一名新兵,可他训练刻苦,不怕牺牲,在战场上,奉孝同多次立下战功,枪法更是全连队数一数二。
一次战斗中,面对美军坦克的攻击,奉孝同不顾生命危险,直接抱着炸药包向敌人坦克冲去,最后成功阻止了敌人坦克的进攻。
1953年,从朝鲜回到中国的奉孝同意外收到了一份通知,奉孝同调入中央警卫团干部大队一中队。
要知道,警卫团一中队可是中央警卫团诸多队伍中直接守卫毛主席的“贴身卫队”,由此可知,奉孝同军事素养是多么的高。
奉孝同晚年回忆到,在毛主席身边做警卫工作的五年,是自己一生最幸福,最难以忘怀的五年,这五年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奉孝同晚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享到,毛主席没有任何领袖架子,有一次自己在后门站岗,毛主席走到自己身边,居然和自己闲聊了起来,毛主席问自己家里情况,问自己当年抗美援朝时期的战斗情景。
奉孝同告诉记者,有时候毛主席还会邀请卫士们,和他一起吃饭,有一回,毛主席两个女儿李敏、李讷也在一起吃饭,毛主席居然让两个女儿给卫士们夹菜,毛主席这一平易近人举动,让很多战士感动不已。
担任毛主席卫士期间,毛主席多次和卫士们强调,学习文化很重要,有时候,毛主席还会亲自给战士们讲课,正是在毛主席影响下,奉孝同这个文化程度不高的战士,学会了很多字,后来甚至学会了写诗。
最让奉孝同印象深刻的是毛主席对农民的深切关怀,有一年,毛主席将一部分即将回乡休假的卫士召集起来开会,毛主席说道:“现在我要交给你们一个艰巨的任务,你们回乡这几天,要深入群众,看看群众生活的怎么样,粮食够不够吃,群众对中央制定的政策有什么想法,你们回来以后,我要看到你们的农村调查报告。”
战士们大声说道:“是,主席。”
毛主席强调,回乡之后一定要低调,绝不能打着毛主席警卫员旗号,不能搞特权。
奉孝同回忆到,毛主席最在乎的事情之一就是农民吃不吃得饱,穿不穿暖,毛主席对农民的关心,让战士们越来越钦佩他。
二:隐藏身份近五十年的毛主席警卫员
1958年年初,奉孝同积极响应“加强社会主义基础建设”号召,回到湖南老家从事基层工作。回到湖南新化老家,奉孝同先是在当地负责民兵训练,几年后,奉孝同和妻子一起务农,成为了一名农民。
值得注意的是,奉孝同始终牢记毛主席低调做人的教诲,回到家乡后,奉孝同从没有和人说起自己曾担任毛主席贴身警卫5年,新化地方政府和家乡人民只知道,他是一名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
回到家乡后,奉孝同先后和妻子生下三女一子,遗憾的是,之后几十年,他的四个子女,先后死了三个,只有女儿奉庆玲活了下来,不过,女儿奉庆玲离婚,生活困苦,实际上,奉孝同等同于一个孤苦老人。
尽管日子异常艰苦,奉孝同仍然没有提及自己曾经毛主席贴身警卫员的身份,没有向政府提任何要求。
2005年11月底,奉孝同女儿奉庆玲重病没钱医治,为了挽救女儿生命,奉孝同思虑再三后,提笔向新化县武装部写了一份“请求救济报告”。
信中,奉孝同写到自己曾在中央警卫团一中队,担任警卫员,奉孝同在信中指出,目前家里实在无钱医治重病在身的女儿,请上级领导可以酌情救济。
新化县武装部收到来信后高度重视,经多部门核实,证实奉孝同确实曾担任毛主席贴身卫士,对于有功战士,政府当然不会忘记,在我党关怀下,奉孝同女儿得到了有效医治,对于奉孝同本人,政府部门也给予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三:警卫团老兵的三个愿望
2013年,因为一些特殊原因,奉孝同的故事在媒体上得到广泛报道,为此,社会上不少爱心人士开始帮助这位老人。
同年,奉孝同接受了采访,在记者提到有什么愿望时,奉孝同告诉记者,自己有三个愿望。
第一,希望女儿奉庆玲可以慢慢好起来。在政府部门关怀下,在社会爱心人士资金捐助下,奉庆玲身体已经有了很大好转。
第二,老人家希望可以去湖南韶山毛主席老家看看。
第三,老人家希望可以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一下毛主席遗容。
对于这位老兵,政府部门是关怀的,奉孝同说出三个愿望后,新化县委高度重视。
2013年年10月,新化县委和一些爱心单位、个人开始筹集老人前往韶山和北京的资金。
11月12日,当地医院给老人家做了全身体检,并派车一路护送老人到火车站。
13日晚,奉孝同坐车来到了长沙,看到火车站钟楼下毛主席亲自题写的“长沙”二字,老人家庄重得敬了一个军礼。
到达长沙后,在政府部门安排下,奉孝同参观了毛主席当年就读的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和东方红广场,望着广场上毛主席雕像,奉孝同掉下眼泪,敬礼后喃喃自语道:“毛主席,您的卫士奉孝同来看您了,我从来没有忘记您的教诲。”
广场附近一些游客得知这位老人家,曾经是毛主席贴身卫士时,纷纷激动万分得请求和老人家合影。
一位1997年退伍的中央警卫团老兵徐先生,得到奉孝同来到长沙,特意联络几位警卫团战友一起看望老人家。
徐先生一脸感慨得提到,老人家这种严守纪律,甘于平凡,从不拿毛主席贴身警卫要资源的可贵革命精神,实在令人钦佩。
11月16日,奉孝同抵达北京,一些爱心人士主动来到车站迎接,随后老人家被安排到天安门广场附近宾馆下榻。
次日一早,奉孝同被特批由特殊通道进入毛主席纪念堂,望着躺在水晶棺内的毛主席,奉孝同再也忍不住失声痛哭着。
人们之所以如此敬重奉孝同这位老兵,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一位志愿军老兵,不仅仅因为他曾是毛主席贴身卫士,更因为在这位老兵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值得大力弘扬的红色精神。
来源:坤仔音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