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天拉掉七斤体重,东北小伙站在恒河岸边,亲眼看着刚烧完的骨灰被竹篮舀起,撒进面前这条当地人直接舀水刷牙的河,胃里翻江倒海,却连吐的力气都没有。
五天拉掉七斤体重,东北小伙站在恒河岸边,亲眼看着刚烧完的骨灰被竹篮舀起,撒进面前这条当地人直接舀水刷牙的河,胃里翻江倒海,却连吐的力气都没有。
他姓崔,沈阳人,三十出头,做短视频剪辑,平时熬夜靠外卖续命。
年假只剩八天,机票便宜,脑子一热飞德里。
出发前,药箱塞了整整一层:诺氟沙星、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益生菌、黄连素,连藿香正气水都带玻璃瓶装。
同事笑他夸张,他说有备无患。
结果落地第二天,路边摊一块看起来金黄酥脆的炸土豆饼,把他直接送进酒店厕所,五个小时没出来。
第三天体重秤少三斤,他以为是秤坏了,后来才意识到脱水快到临界值。
印度朋友姚明,不是打篮球那位,是本地导游,皮肤黝黑,笑起来牙更白。
姚明说,想治水土不服,得先治心,带他去恒河看仪式,看完就通透。
崔哥以为喝两口圣水就能好,结果到了瓦拉纳西,太阳刚升起,河边石阶已经摆满柴堆。
家属抬着裹白布的遗体,放在摞好的木头上,祭司浇酥油,点火,青烟混着汽油味。
烧到一半,风一吹,灰沫子飘进头发,崔哥下意识拍,拍不掉,像烫手的雪。
烧完不是结束。
工作人员拿竹筐,把剩下的骨头渣和灰一起铲,端到河边,一扬手,白色粉末顺着水流往下走。
下游十米,一群少年扑通跳下去,打水仗,嘴里喊口号。
再往下五米,大妈在洗衣服,棒槌抡得震天响。
更远处,有人拿铝壶灌水,壶底一层泥沙,摇一摇,直接对嘴喝。
姚明也舀了一杯,递给崔哥,说喝一口,灵魂干净。
崔哥摇头,姚明自己喝了,表情像喝矿泉水。
世界卫生组织早给出过数字:恒河部分河段每百毫升水里大肠杆菌超过十万,国际标准限值是一千,超标一百倍只是平均数,雨季更夸张。
印度2014年启动清洁恒河计划,预算四十五亿美元,建了三十多个污水处理厂,真正满负荷运转的不到一半。
工业水管夜里偷偷伸进河,颜色像酱油,白天关阀门,查不到。
生活污水更直接,两岸七千万人口,每天最少二十亿升废水进恒河流域,处理率不到三成。
骨灰只是冰山一角,动物尸体、塑料、医疗,全都往里堆。
当地人解释,恒河是女神,女神不怕脏,脏的是人心,人心净化了,水自然干净。
逻辑自洽,外人插不上嘴。
崔哥回酒店后,用矿泉水刷牙,连洗澡都闭紧嘴。
他算了一笔账:一瓶一升的矿泉水市面价二十卢比,两块人民币,一天用五瓶,十天也就一百块,买肠胃平安,值。
可当地工人日薪往往不到三百卢比,让他们买水,等于让工资蒸发三分之一。
喝不起,只能下河。
病了就吃抗生素,药店不卖处方,两毛钱一颗,一次买十颗,腹泻压下去继续干活。
循环往复,耐药株在河水里交换基因,超级细菌诞生,最后谁扛不动,谁就被河水带走。
旅行博主总说,出门要尊重文化差异,尊重两个字写起来简单,落到味蕾和鼻腔,就是另一回事。
崔哥后来把这段经历剪成vlog,没加滤镜,镜头晃得厉害,播放量却破百万。
评论区两极:一边骂他矫情,说恒河几千年都这么流,轮不到外人指点;一边共鸣,说去过的人才知道,那味道三天都散不掉。
崔哥不删评论,他只回复一句:下次再去,他会带双份药,一份自己吃,一份送给下游洗衣服的大妈,能挡一天算一天。
有人把这事上升到国民素质,其实没必要。
沈阳早年的浑河也黑得像墨,一到夏天臭气扑鼻,经过二十年治理,现在河边能钓鱼。
污染是发展阶段的问题,不是哪一国专属。
区别在于,当大部分人还在为明天口粮奔波时,谈环保像奢侈。
等收入上来,呼吸和喝水变成刚需,治理才提速。
印度也在走这条路,只是人口基数更大,弯道更长,外人可以皱眉,却没法替他踩油门。
崔哥临走那天,瓦拉纳西下,河水涨高,竹筏被冲断,火葬场暂停营业。
姚明送他一块白布,说下次再来,把这块布盖在身上,就能当临时裹尸布,省得买木头。
崔哥笑不出来,把布塞进背包,过安检时,机器滴滴响,打开一看,布角绣着一行小字:干净的心不怕脏水。
他愣了两秒,还是把布留下,只带走一肚子止泻药和再也不喝生水的决心。
飞机升空,他透过舷窗看见灰黄色的恒河像一条细线,把城市切成两半。
那一刻,他忽然明白,恶心和神圣可以在同一条河里共存,就像熬夜与外卖构成的自己,也没资格嘲笑别人的活法。
世界很大,差异很远,带不走的河水,至少带走教训:下次出门,别只盯着攻略里的景点,先看看自来水厂的位置,再决定要不要张开嘴。
来源:邢说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