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芯片疯涨30%!手机PC涨价潮将至?消费终端集体承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1-13 17:23 1

摘要:打算入手电子设备的朋友,大概率已感受到“涨价压力”——核心推手是持续疯涨的存储芯片。2025年二季度至今,DDR5内存条价格累计上涨30%,NAND闪存价格涨幅超25%,涨价潮顺着产业链传导,手机、PC、固态硬盘等消费终端集体承压,新一轮电子设备涨价潮或已在路

“刚准备换手机,同配置机型比去年贵500多?”“组装电脑内存条,三个月飙涨近四成?”

打算入手电子设备的朋友,大概率已感受到“涨价压力”——核心推手是持续疯涨的存储芯片。2025年二季度至今,DDR5内存条价格累计上涨30%,NAND闪存价格涨幅超25%,涨价潮顺着产业链传导,手机、PC、固态硬盘等消费终端集体承压,新一轮电子设备涨价潮或已在路上!

存储芯片是电子设备的“记忆大脑”,是手机、电脑、平板等产品的核心零部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终端产品成本。此次涨价是供需失衡、行业调整、技术迭代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一、存储芯片疯涨:三个月涨价30%,三大核心原因

1. 产能收缩遇上需求反弹。2023-2024年存储芯片行业经历两年价格低迷期,三星、SK海力士、美光等头部厂商减产收缩产能,全球存储芯片产能同比下降15%。2025年AI终端、5G手机换机潮、PC市场复苏,存储芯片需求突然反弹——AI手机内存容量从8GB提升至12GB起步,PC端DDR5内存渗透率从30%飙升至60%,数据中心存储需求同比增长22%,供需缺口瞬间拉大。

2. DDR5替代加速推高成本。存储芯片处于DDR4向DDR5迭代期,DDR5传输速度比DDR4快50%、延迟更低,但生产工艺更复杂,良品率比DDR4低10-15%,单位成本高出20%。头部厂商逐步减少DDR4产能,全力转向DDR5生产,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形成供需错配。8GB DDR5内存条2025年3月价格280元左右,6月已涨至360元,涨幅超28%。

3. 头部厂商控价能力强。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三星、SK海力士、美光三家占据近90%份额,具备极强定价权。行业低迷期通过“减产+库存控制”稳住价格,2025年需求反弹后,默契控制产能释放节奏,形成“产能收缩-需求反弹-价格上涨”闭环。

二、终端承压:手机PC酝酿涨价,消费者面临两难

存储芯片占电子设备成本比重不低,手机中存储成本约15-20%,PC中内存+硬盘成本占比达25%,涨价直接让终端厂商面临成本压力。

1. 手机厂商要么涨价要么“降配”。2025年多款中端手机出现“同价降配”或“同配涨价”。某国产头部品牌原定12GB+256GB版本售价2999元,因存储芯片涨价,最终起售价上调至3299元,涨幅10%;另一品牌选择“降配保价”,将标配12GB内存改为8GB,12GB版本加价300元。业内人士透露,若涨价持续,下半年旗舰机价格可能上涨500-800元。

2. 笔记本涨价,组装机“买得起配不起”。联想、戴尔等品牌已对部分笔记本调价,14英寸轻薄本起售价从3999元上调至4299元,涨幅7.5%;游戏本涨价幅度达10-15%。组装机市场中,1TB NVMe固态硬盘价格从450元涨到580元,涨幅超28%,不少消费者直呼“买得起CPU,配不起存储”。

3. 智能手表、平板同步受波及。某智能手表品牌将标配16GB存储改为8GB,高端版本保留16GB但加价200元;平板电脑中,256GB与128GB版本价差从300元扩大到400元,本质是存储成本上涨的体现。

三、行业变局:消费者、厂商、国产存储的不同应对

1. 消费者换机成本上升,理性消费成主流。电子设备价格上涨,手机换机周期可能从2.5年延长至3年,PC换机周期从4年延长至4.5年。普通消费者非急需可“延后换机”,必须购买可优先选择中低配版本,或考虑二手设备、翻新机降低成本。

2. 终端厂商加速高端化,倒逼技术创新。成本压力倒逼厂商加大研发投入,在影像、快充、AI功能上寻求突破,避免陷入“价格战”;同时探索“存储模块化”设计,让消费者可自行升级存储,降低初始购买成本。

3. 国产存储迎来“突围机遇”。长江存储3D NAND闪存技术已追平国际主流水平,长鑫存储DDR5内存实现量产。2025年二季度,国产存储芯片在国内手机厂商中的使用率从15%提升至23%,国内终端厂商更倾向采用国产芯片,既降低成本(比国际品牌低10-15%),又减少进口依赖。

四、未来展望:涨价潮会持续多久?

业内普遍预测,存储芯片价格上涨趋势可能持续至2025年底,2026年一季度后有望回落。头部厂商已逐步释放产能,长鑫存储、长江存储新增产能将在2025年底投产,缓解供需缺口;DDR5技术良品率提升将降低成本;市场需求在换机潮后可能进入平稳期。

长期来看,存储芯片行业“周期性波动”特征不会改变。消费者了解行业周期,可选择合适购机时机;终端厂商加大国产存储合作力度,才是应对价格波动的根本之策。

你最近有换机或组装电脑的计划吗?是否感受到了存储芯片涨价的影响?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看法!

来源:随心记录随心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