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亡的西哈努克,只有中国愿意收留他,他复国后是如何回报我国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09 00:55 1

摘要:1970年3月18日,莫斯科还飘着残雪,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正在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碰杯,短波电台里突然传来了金边的坏消息。

1970年3月18日,莫斯科还飘着残雪,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正在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碰杯,短波电台里突然传来了金边的坏消息。

朗诺和施里玛达集团发动了政变,议会投票废黜了他的国家元首职务,还成立了所谓的高棉共和国,美军顾问团紧接着就进驻了波成东机场,局势彻底失控。

西哈努克当时怕是最有体会什么叫众叛亲离,回程的飞机被扣押,驻法国的大使直接宣布承认新政权,他向苏联求助,对方只拿“不干涉内政”当借口推脱。

法国戴高乐政府也只是象征性表达了“遗憾”,没任何实际动作,一夜之间,一个主权国家的元首,就成了被世界“除名”的人,走投无路的滋味可想而知。

就在西哈努克陷入绝境的时候,中国向他伸出了橄榄枝,1970年3月23日,北京首都机场铺着红毯,周恩来带着叶剑英和46国驻华使节亲自等候。

握手的瞬间,周恩来低声告诉他,你仍是柬埔寨唯一合法的元首,我们只承认你,这句话,估计给了西哈努克莫大的安慰。

中国直接把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整个划给了西哈努克,特供厨房、法语翻译、贴身警卫、专属医生一应俱全。

外交部欧洲司副司长张毅君还奉命专门对接,说白了就是把亲王当一个国家来对待,本来以为只是临时收留,没想到这一安排就成了长期保障。

东交民巷15号被修缮成“柬埔寨元首府”,每个月1万元的租金全由中方承担。

当晚西哈努克写下《告高棉同胞书》,中国对外广播用五种语言连续播送,这是全球第一次明确表态朗诺集团的行为非法。

当时国际社会大多避之不及,中国敢这么公开站台,这份魄力真不是一般国家能有的,除了生活和舆论支持.

中方还提供了实打实的援助,2.6万支步枪、5000部电台、900吨药品,还有200名军事顾问,都通过胡志明小道运到了柬埔寨的鹦鹉嘴地区,直接支援当地的抵抗力量。

1971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中国还联合阿尔及利亚、古巴等23国提交草案,要求恢复柬埔寨的合法席位,为后续的外交斗争奠定了法理基础。

西哈努克在北京待了五年,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说自己虽远离湄公河,却从未失去自己的国家。

这话其实一点不夸张,没有中国提供的政治“壳资源”和实际支持,他这个流亡元首恐怕早就被历史遗忘了,1975年4月朗诺垮台,西哈努克回国后却被软禁在王宫。

1979年越南入侵,他再次走投无路,中方又派专机把他接回了北京,邓小平当时批准了每年100万美元的专项经费,资助西哈努克在纽约、巴黎展开巡回演讲,反对越南的侵略行为。

1991年巴黎和平协定签署后,西哈努克要飞返金边,中国还派出47名工程兵打前站,成为首批进入联合国驻柬过渡机构的亚洲国家力量。

如此看来,中国对西哈努克的支持,从来都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期的、持续的。

1993年9月24日,柬埔寨颁布新宪法,西哈努克加冕为“国王—太上皇”,他在登基演说的最后临时加了一段,专门感谢那些在他失势时未曾远离的朋友,尤其提到了伟大的中国。

这份感恩,后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行动,柬埔寨从此定下规矩,首相出访的首站必须是北京,这成了雷打不动的“北京惯例”。

西哈努克还成立了“柬中合作委员会”,自己亲自担任名誉主席,给中国企业在纺织、水电、通信领域的合作提供最优惠的待遇。

这种把对华友好写进国家发展纲领的做法,在东南亚国家里并不多见,1996年,江苏红豆集团想在磅逊湾建一个经济特区,遇到了土地纠纷。

西哈努克直接把国土大臣和海军司令召进王宫,明确表态这是送给中国朋友的礼物,谁敢伸手就军法处置。

这个特区2008年正式运营后,成了“一带一路”的样板园区,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入驻。

中国援建的7号公路、暹粒机场、金边到西港的输电线路,也都打破了以往的外资垄断惯例,交给中国公司总承包,在国际舞台上,柬埔寨更是中国最坚定的支持者。

1997年柬埔寨加入东盟,首届外长会上新加坡提出“南海行为准则”草案,柬方代表当场反对,直言没有中国参与,准则就是一张废纸。

2009年东盟峰会上,菲律宾借所谓“卡拉延”问题发难,柬埔寨首相洪森按照国王的口谕投下唯一反对票,让联合声明首次出现碎片化表述,被西方媒体称为“中国的一票否决”,文化层面的交流更是深入骨髓。

西哈努克自己就能写“友谊万岁”四个汉字,他从1994年起,每年资助50名贫寒学生赴北大、北外、上海交大留学,学费、机票、生活费全由王室机密费承担。

到2004年,累计有487名柬埔寨学生来华深造,其中32人后来进入柬政府担任司局级职务,现任副首相贺南洪就是北大1996届的校友。

他创作的《怀念北京》《啊,中国》被译成高棉语,列入柬埔寨小学音乐教材,传唱了30年,2004年10月,西哈努克因健康原因退位,他没有选择定居金边王宫,而是执意回到北京。

协和医院为他开设了专门的“14病区”,钓鱼台国宾馆18号楼一层也一直保留着“高棉之家”。

2012年10月15日,西哈努克在北京辞世,中方以外国元首待遇为他降半旗致哀,天安门、新华门、外交部都下半旗,这在非建交国领导人中极为罕见。

遵照他的遗嘱,部分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墓碑上刻着“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诺罗敦・西哈努克”。

从1970年到2012年,42年的时间里,钓鱼台的灯火见证了一段跨越世纪的友谊,中国在西哈努克最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不是为了短期利益,而是基于道义和信任。

西哈努克用一生的行动回报这份恩情,让中柬友谊成为国家间相处的典范。

如今,当中国企业在暹粒河畔点亮路灯,当柬埔寨在国际会议上力挺中国立场,当王宫的孩子用中文唱着《怀念北京》,这份患难与共的情谊还在延续。

国家之间的友谊,从来都不是靠口头承诺,而是靠关键时刻的相互扶持,靠长期的真诚相待,钓鱼台的灯火虽然已经送别了它的故人,但它照亮的中柬命运与共之路,还在不断向前延伸。

来源:历史记录大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