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10月,茶饮巨头蜜雪冰城以2.97亿元收购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53%股权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市场热议。这场跨界收购不仅标志着蜜雪冰城从茶饮、咖啡向啤酒赛道的延伸,更暴露出其打造“综合饮品帝国”的超级野心。然而,在业务版图扩张的背后,食品安全频发、品控挑
2024年10月,茶饮巨头蜜雪冰城以2.97亿元收购精酿啤酒品牌福鹿家53%股权的消息冲上热搜,引发市场热议。这场跨界收购不仅标志着蜜雪冰城从茶饮、咖啡向啤酒赛道的延伸,更暴露出其打造“综合饮品帝国”的超级野心。然而,在业务版图扩张的背后,食品安全频发、品控挑战等问题,也成为其迈向千亿规模路上必须跨越的坎。
跨界啤酒:一场“精准卡位”的收购
蜜雪冰城此次收购的福鹿家,堪称啤酒界的“平替版蜜雪”。这家成立于2021年的精酿啤酒品牌,以“现打鲜啤”为核心,产品覆盖鲜啤、茶啤、果啤三大品类,SKU超15款,售价却走亲民路线——500ml杯装仅6.6元至9.9元,3L至5L家庭装售价24元至54元。截至2025年8月,福鹿家已在全国28个省市布局1200家门店,且主攻下沉市场,与蜜雪冰城的渠道战略高度重合。
更关键的是,福鹿家在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约107万元。对于蜜雪冰城而言,这家“盈利能力强、产品体系成熟、消费人群重叠”的啤酒品牌,不仅是优质资产,更是其切入千亿精酿市场的“完美跳板”。据中研产业研究院预测,2025年中国精酿啤酒市场规模将达1300亿元,渗透率提升至6.3%,而Z世代(18-24岁)正是消费增速最快的群体,男性与女性消费增速分别达25.9%和39.8%。蜜雪冰城此举,显然是想押注年轻人的“微醺经济”。
从茶饮到啤酒:蜜雪冰城的“野心版图”
蜜雪冰城的跨界并非首次。早在2017年,其便推出咖啡品牌“幸运咖”,以低价策略狂飙开店,截至2024年8月门店数突破8200家,直追瑞幸与库迪。而此次收购福鹿家,标志着其业务版图从“茶饮+咖啡”扩展至“茶饮+咖啡+啤酒”,剑指综合饮品巨头。
这一战略背后,是茶饮行业红海竞争下的必然选择。蜜雪冰城虽以5.3万家门店(超麦当劳)成为全球门店之王,但下沉市场增量空间有限,需通过新品类开辟第二增长曲线。同时,作为上市公司,收购福鹿家能向资本市场讲述“饮品多元化”的新故事,提升估值想象力。更重要的是,啤酒与茶饮、咖啡同属饮品赛道,供应链可协同运作,进一步降低成本。
AB面蜜雪:风光背后的品控危机
尽管蜜雪冰城在门店规模、财务表现(2025年上半年营收148.75亿元,同比增39.3%)和资本市场(港股“新消费三姐妹”之一)上风光无限,但其食品安全问题却频登热搜。
● 2024年9月,郑州一家蜜雪冰城门店被曝出老鼠横行;
● 6月,香港门店大肠杆菌超标;
●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截至6月,蜜雪冰城投诉量超1.2万条,涉及商品变质、员工态度差等问题。
网友虽因低价选择“原谅”,但市场观点普遍认为:“低价不能成为品控的挡箭牌。”对于一家门店超5.3万家的连锁品牌而言,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仅损害品牌声誉,更可能成为规模化扩张的“阿克琉斯之踵”。
挑战与未来:千亿帝国的“微醺”赌局
蜜雪冰城的野心清晰可见:通过茶饮、咖啡、啤酒三大品类覆盖全场景消费,成为年轻人“从清醒到微醺”的一站式选择。其错位竞争策略(主攻下沉市场、极致性价比)已验证成功,但跨界啤酒仍面临两大挑战:
1. 品类运营差异:啤酒与茶饮的供应链、消费场景存在差异,如何保持福鹿家的亲民定位同时提升品质,需平衡成本与体验。
2. 品控体系升级:门店规模扩大后,如何建立标准化、可追溯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避免负面事件“滚雪球”,是其必须解决的长期课题。
结语:雪王能否酿出“千亿微醺”?
从茶饮到啤酒,蜜雪冰城的每一次跨界都踩中了年轻消费趋势的脉搏。其“性价比+下沉市场+多元化”的战略,或能复制在茶饮领域的成功。但若无法根治食品安全顽疾,再宏大的野心也可能沦为“泡沫”。
对于蜜雪冰城而言,成为“综合饮品巨头”的梦想已不再遥远,但前提是:先让消费者喝得放心,再谈微醺的快乐。
来源:包月新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