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 餐饮业智能化发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6:23 1

摘要:AI赋能 餐饮业智能化发展

上海市商务委等5部门印发《上海市促进餐饮业智能化布局行动计划(2026-2028年)》,提出,到2028年底建成全国领先、国际一流的餐饮业智能化发展高地。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团餐、快餐、茶饮咖啡企业全链条智能化渗透率超过70%,正餐企业关键环节智能化应用率超过50%。培育一批全国领先的餐饮智能化解决方案供应商。产业基础能力持续增强。供应链智能化管理覆盖率超过60%,建成3-5个具有示范效应的“AI+餐饮”融合场景试点和一批智能化中央厨房。智能化驱动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明显。健康消费智能化引导、垃圾智能化处理应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光盘行动”成为社会新时尚,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保持在85%以上。国际化拓展取得突破。推动一批餐饮企业成功拓展海外市场,初步建立覆盖主要目标市场的智能化供应链支持体系。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落地以来,智能化已从餐饮行业的“选择题”变为“必修课”。从扫码点单到AI健康配餐,从智能后厨到数据驱动的供应链,技术正渗透餐饮运营全链路,推动行业从“经验驱动”向“数据智能”转型。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智慧餐厅市场规模已突破2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24.5%高位,一场深刻的行业变革正在上演。

前端体验:从“标准化”到“千人千味”

消费者的用餐体验正被智能化重塑,核心在于从被动服务转向主动适配。扫码点餐已成为行业标配,企迈科技的系统让顾客点餐决策时间从2分钟缩短至15秒,高峰期出餐速度提升200%,排队时长直接减半。更进阶的体验来自个性化服务,长沙华南红智慧食堂的AI健康筛查仪,1分钟即可生成包含体脂、内脏脂肪数据的健康报告,结合用餐历史推荐专属饮食方案,智能餐盘还能实时显示菜品营养成分。

会员服务的数字化升级同样显著。客如云的AI会员系统能精准记住用户的饮食偏好与消费习惯,为加班族推送深夜热汤提醒,为低糖需求用户推荐定制套餐,某轻食店借此实现客群满意度提升37%,复购率增长40%。而在营销端,AI直播系统让餐饮引流更高效,南京某火锅店通过后厨实景直播+智能促单,团购核销率飙升至61%,夜间订单占比从12%跃升至47%。

后厨革新:效率与标准化的双重突破

后厨作为餐饮核心生产端,长期受困于人力依赖、出品不稳定等痛点,智能化设备正逐一破解这些难题。智能烹饪设备成为连锁品牌的标配,某火锅品牌的智能汤底熬制机精准控制火候与配料投放,确保全国门店口味统一,同时降低对资深厨师的依赖;烘焙连锁店的智能烤箱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度实时监控,将产品合格率提升近30%。

AI管理系统让后厨运营更精准高效。百胜中国的“营运大脑”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推送预警,其智能排班系统根据客流、天气自动生成最优方案,单店员工数降至4人左右,人均产出却提升70%以上。观远数据的AI生产决策系统更能将菜品报废率从22%降至5%,单店月均增收15万元,让后厨从“忙碌无序”变为“精准可控”。

后端支撑:供应链与运营的智能协同

餐饮行业的降本增效,核心在于后端供应链与运营的智能化协同。过去“经验备货”导致的食材损耗问题,已被AI补货系统改变。埃林哲云时通BOH系统整合销售数据、季节波动等多维度因子,自动生成动态补货建议;观远智能补货系统更是将某头部火锅品牌的缺货率从30%降至3%,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压缩至8天。

从政策推动到企业实践,从消费体验到运营效率,智能化正在重构餐饮行业的核心逻辑。这场变革不是技术对人力的替代,而是通过数字化工具让服务更贴心、运营更高效、决策更科学。对于餐饮从业者而言,拥抱智能化不仅是应对成本压力的被动选择,更是在存量竞争时代抢占先机的主动布局。未来的餐桌,终将在技术赋能下变得更智能、更个性、更可持续。

来源:科技新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