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除政府腐败,是39岁的美国前硅谷工程师赛卡特·查克拉巴蒂(Saikat Chakrabarti)竞选国会议员的核心主张。他正竞选接替美国政治家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长期占据的旧金山席位。他表示,若明年当选,将把腐败现象公之于众,让每位美国人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日新说观点
根除政府腐败,是39岁的美国前硅谷工程师赛卡特·查克拉巴蒂(Saikat Chakrabarti)竞选国会议员的核心主张。他正竞选接替美国政治家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长期占据的旧金山席位。他表示,若明年当选,将把腐败现象公之于众,让每位美国人都能目睹。
作为反腐议程的一部分,查克拉巴蒂称将推动立法,将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镀金白宫宴会厅改造成“史密森尼腐败与威权主义博物馆”。展望后特朗普时代的华盛顿,查克拉巴蒂设想在原东翼(现已拆除)原址建造一座90000平方英尺的建筑,内设展览聚焦“当前带来的现代威胁、持续蔓延的威权主义、对法治的践踏以及亿万富豪阶层的普遍腐败”。
“特朗普政府任期结束后,整个国家必须迎来清算时刻,我们需要直面所有发生过的事情,”他在接受英国《卫报》(The Guardian)独家提案预览采访时表示,“我们必须记录这段历史——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以及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查克拉巴蒂曾担任美国国会议员亚历山德丽娅·奥卡西奥-科尔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的幕僚长,是角逐佩洛西退休后空缺席位的美国民主党人之一。佩洛西将于2027年1月结束第20届任期后卸任。美国加州州参议员斯科特·维纳(Scott Wiener)也已加入竞选,随着佩洛西宣布不再寻求连任,其他民主党人可能陆续参选。
自今年2月启动竞选活动以来,查克拉巴蒂最初以挑战85岁高龄的佩洛西为目标,如今已将自己定位为进步派颠覆者,旨在激发民众对党内建制派日益高涨的不满情绪。在竞选活动中,他强调自身科技背景——曾任市值千亿的美国支付处理公司Stripe的创始工程师——既是资历证明,也是打击腐败的视角。凭借硅谷经验和科技素养,他表示若当选国会议员,将有能力让科技巨头承担责任,特别是那些与政府有业务往来的企业。
“我曾是程序员,所以真正懂这行,”他坦言,“这意味着当科技CEO在国会听证会上对我胡扯时,我能当场戳穿他们的谎言——因为我懂这些门道。”
尽管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内的所作所为令道德监督机构震惊,查克拉巴蒂认为华盛顿的腐败现象(或其表象)是两党共同面临的系统性问题。
美国民众长期认为政治领域金钱泛滥,主要政治捐助者和特殊利益集团对民选官员拥有过大的权力和影响力。民意调查显示,民众将政府腐败视为美国政治体系最严重的问题,并认定其对民主构成重大威胁。
查克拉巴蒂指出:"当民众普遍认为政客腐败、制度腐败,对体制彻底丧失信心时,像特朗普这样高喊'排干沼泽'口号的人就能当选。“因此我们必须重塑民主党作为反腐政党的形象,尤其面对这位可能成为美国史上最腐败、至少是我有生之年最腐败的总统。”
在查克拉巴蒂看来,总统耗资3亿美元建造的宴会厅,不过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腐败猖獗”与滥用权力的又一象征。其他引发政府问责团体和总统学者警觉的举措包括:特朗普接受卡塔尔赠送的豪华客机、在就职前夕推出加密迷因币“特朗普币”,以及清洗十余名监察长并推行削弱联邦监管机构的政府行动。尽管承诺公开宴会厅资金来源,美国《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调查发现捐赠者可选择匿名。特朗普坚称该项目“不会动用政府资金”。
面对腐败指控或利益冲突质疑时,白宫通常否认不当行为,将批评归咎于毫无根据的政治动机。特朗普则常以“腐败”指责政敌。
查克拉巴蒂指出,重振美国民主公信力需要政治领袖持续开展反腐斗争。查克拉巴蒂承诺若当选,将在上任首日提交“强制表决请愿书”,迫使众议院就禁止国会议员交易股票的提案进行表决——该提案近年获得选民广泛支持并取得两党共识。
他还呼吁建立公共资助的选举制度,以实现竞选过程民主化,并“终结大额资金在政治中的作用”。查克拉巴蒂正自筹竞选资金,并像越来越多民主党候选人那样承诺拒绝企业及游说团体政治行动委员会的资金。
“这正是我认为全国范围内初选挑战至关重要的原因——由不受企业支持的民主党人将此议题推向台前,”他鼓励更多候选人以反腐败纲领参选。“若想让民主党在2028年大选中占据道德制高点,我们必须在每个战场上直面这个问题。”
查克拉巴蒂的反腐纲领,最终指向的是一个根本问题:如何重建民众对体制的信任。将一座象征权力和资本的镀金宴会厅,改造为一座警示威权主义的博物馆——这个极具象征意义的提议,本身就是对“排干沼泽”这句口号的另一种回应。选举的喧嚣终将过去,但无论谁入主白宫,如何在一个撕裂的社会中修复共识、捍卫法治,都是一道必须回答的考题。
你如何看待政治中的金钱问题?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作者:劳伦·甘比诺(Lauren Gambino) 发自洛杉矶
来源:日新说Copernicium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