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月7日,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王小优与网格民警代会民在庭院巡查时,发现一户居民家窗户冒烟。两人立即上楼查看,敲门后得知是一位独居老人正在家中燃烧堆积的花生壳。他们一边与老人聊家常,一边通过居民信息台账联系其家属,并叮嘱了安全注意事项
11月7日,平顶山市卫东区东安路街道东苑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王小优与网格民警代会民在庭院巡查时,发现一户居民家窗户冒烟。两人立即上楼查看,敲门后得知是一位独居老人正在家中燃烧堆积的花生壳。他们一边与老人聊家常,一边通过居民信息台账联系其家属,并叮嘱了安全注意事项。这次安全隐患的成功处置,正是东苑社区日常精细化治理与快速响应能力的一个生动缩影。
东苑社区文艺队在演出
东苑社区地处中心城区东部,现有居民3664户、11067人,是平顶山市较早建设的商品房聚集区,也是一个典型的城市超大社区和开放式杂居老旧小区。面对大型开放式老旧社区的治理难题,东苑社区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以党建为引领,按照“五基四化”要求,将贯通组织体系、精细服务群众、聚合共建力量三项机制融入治理格局,努力把该社区打造成居民放心、安心的港湾。
东苑社区紧紧抓住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通过完善组织架构,优化组织体系,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切实筑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社区深化运用“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网格与警格在组织架构、人员力量、工作任务、工作机制和数据资源上深度融合,充分发挥社区民警懂法律、善调解、有权威的专业优势,以及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地优势,共同提升治理效能。警网融合机制实施以来,该社区矛盾纠纷化解率、实有人口信息准确率、群众安全满意度得到提升,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纠纷类警情、风险隐患事故和信访量下降。
此前,东苑社区在常态化开展“走访入户、楼栋见面、庭院议事”工作时,了解到一位老人意外过世且未留遗嘱,子女因遗产分配产生纠纷。该社区“六六调解团”主动介入,采取“背靠背”“面对面”的调解方式,既帮助当事人厘清法律边界,也唤醒了手足亲情。
“服务群众、造福群众,是社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东苑社区党委书记包利君说。该社区积极探索服务群众新路径,持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优化网格管理,组建“五长三员”队伍,落实“走访入户、楼栋见面、庭院议事”工作机制,打造了党员干部带头走访、“五长三员”常态化走访、志愿者针对性走访的工作体系,累计解决社区路面破损、下水道堵塞等群众反映事项58件;健全基层调解体系,成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16个网格调解小组,组建“六六调解团”,完善“一社区三员”(警务员、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队伍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今年以来已调解矛盾纠纷100余件;组建文化队伍,开设公益课堂,今年已开设公益课堂2000余节,举办文化活动60余场;推出“繁星”志愿服务项目,依托“非遗匠心工坊”开展技能培训,以非遗带动就业;组建“连心帮扶”助老服务队,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上门服务,切实将温暖送到居民身边。
近日,一名快递员在派件途中,发现平安巷南段积水掩盖了路面凹陷,存在安全隐患。他随即将情况上报至东苑社区,该社区第一时间协调相关部门进行了修复。
“社区虽小,却关乎千家万户。社区事务千头万绪,仅依靠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东安路街道党工委书记朱彦红说。东苑社区想方设法聚合各方力量与资源,唱响多元共治“协奏曲”:探索“1+12+N”轮值主席模式,与12家驻区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将N家联建部门的资源优势凝聚在社区周围;深化“双报到”机制,精准对接资源与需求,制定项目清单和资源清单,引导在职党员深度参与社区服务;实施“幸福合伙人”计划,引导5个新就业群体参与治理,让昔日穿梭于街头巷尾的“过客”转变为基层治理的“新力量”;探索“以路养院+红企兜底”物业管理模式,选派社区骨干担任物业公司党建指导员,成功孵化“老王物业”“中房物业”等红色物业企业,实现了56个“三无”庭院物业管理全覆盖;充分发挥居民自治作用,坚持“大家的事大家办”,打造“一小区一议事角”,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东苑社区通过系统化推进高效能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了组织架构更加健全、队伍活力充分激发、服务效能显著提升的良好局面。”卫东区委副书记朱晓鹏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始终把百姓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努力把小事办实、把急事办妥、把愁事办好,让社区真正成为居民的幸福港湾。”(蔡长伟 朱江淼/文图)
来源: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