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少年抗癌日记:录取通知书的温度犹在,少年生命的列车却已抵达终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5:12 1

摘要:11月10日晚10点,安徽安庆太湖县一名18岁少年因EB病毒感染引发的嗜血细胞综合症,经多次化疗、干细胞移植后,最终不敌病魔离世。他的父亲詹先生在社交平台发文痛别儿子,字里行间满是惋惜与不舍。这个曾用画笔在病房里画“詹天佑号”火车、把录取通知书压在枕头下的少年

11月10日晚10点,安徽安庆太湖县一名18岁少年因EB病毒感染引发的嗜血细胞综合症,经多次化疗、干细胞移植后,最终不敌病魔离世。他的父亲詹先生在社交平台发文痛别儿子,字里行间满是惋惜与不舍。这个曾用画笔在病房里画“詹天佑号”火车、把录取通知书压在枕头下的少年,用最后的倔强与希望,给家人和关心他的人留下了永恒的温暖。

少年名叫詹某某(化名),今年刚参加完高考,以587分的成绩考入大连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这是他心仪已久的学校,因崇拜“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他特意选择了该校的詹天佑学院。

高考结束后,詹某某的生活被高烧打乱。最初,他以为是普通感冒,在学校诊所吊水后稍有缓解;十天后再次发烧,家人仍未重视;直到第三次高烧不退,社区血常规检查显示血项异常,才慌忙转至县医院。

“医生说病得很重,必须去大医院。”詹先生回忆,孩子被确诊为EB病毒感染引发的嗜血细胞综合症,这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病毒会攻击造血系统,导致免疫力崩溃。

在安徽省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期间,病毒暂时得到控制,孩子甚至能回家观察。但回家后不久,高烧卷土重来,常规治疗失效。詹先生带他转至上海求医,此时的检查结果显示:病毒已渗透骨髓,病情进入高危阶段。

在上海的医院里,詹某某的病情时好时坏。家人和医生沟通后,他坚持出院一天完成高考志愿填报——大连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很快寄到,被他小心压在枕头下。

治疗间隙,这个18岁的少年用画笔在笔记本上描绘心中的希望:火车、高铁、“詹天佑号”车头,车身上写着“目标:大连”。他说:“等我病好了,要早点回学校读书。”

护士在他的病历本里发现一张纸条:“等化疗结束,就去报到,补上所有落下的课。”即使后来体力不支无法再画画,家人也帮他完成心愿,以他的名字命名画火车,写鼓励的纸条,成为他坚持的精神支柱。

在上海治疗期间,詹某某经历了六次化疗、一次放疗。前两次化疗指标正常,第三四次指标持续上涨;第五六次医院调整方案,加大药物剂量,他的体征明显变差,却始终咬着牙说“不疼”。

“孩子非常坚强,从第一次化疗问他就没喊过痛。”詹先生红着眼眶回忆,干细胞移植曾是最后的希望。11月7日手术当天,医生告知“随时有生命危险”;术后孩子出现抽搐,被抢救回来;11月8日晚,病情再次恶化,医生建议放弃抢救;11月10日晚10点,少年永远闭上了眼睛。

为给儿子治病,詹家花光积蓄,幸得好心人士捐款缓解压力。“我们打心底里感激这些好心人。”詹先生说,这两天在处理后事的同时,也在向好心人告知孩子离世的消息,“希望大家别再捐款,把爱心留给其他需要帮助的家庭。”

他透露,家人已商量好,未来会尽己所能帮助他人,“算是帮孩子完成心愿——他一直是个愿意分享温暖的人。”

詹某某的生命永远定格在18岁,但他的“詹天佑号”火车、压在枕头下的录取通知书、病房里的画与纸条,都在诉说着一个少年对生命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期待。

这场与命运的较量,他虽败犹荣。正如詹先生所说:“孩子用坚强教会我们,即使身处黑暗,也要向着光的方向奔跑。”

愿少年在另一个世界,能坐上“詹天佑号”,驶向他向往的大连,继续画他的火车,继续追逐未完成的梦想。

来源:直播焦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