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庆寺早期门前防火横幅照片被挖出!标语成&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1-13 15:04 1

摘要:2024年11月12日正午,江苏苏州张家港凤凰山的上空,被一团浓黑的烟幕彻底笼罩。始建于南朝梁代的永庆寺,在呼啸的山风中燃起熊熊大火,1500余年的历史积淀,在噼啪的燃烧声中逐渐化为灰烬。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里,寺院的飞檐翘角被火焰吞噬,滚滚浓烟升腾成蘑菇云状,

2024年11月12日正午,江苏苏州张家港凤凰山的上空,被一团浓黑的烟幕彻底笼罩。始建于南朝梁代的永庆寺,在呼啸的山风中燃起熊熊大火,1500余年的历史积淀,在噼啪的燃烧声中逐渐化为灰烬。网友拍摄的现场视频里,寺院的飞檐翘角被火焰吞噬,滚滚浓烟升腾成蘑菇云状,与远处的青山形成刺眼对比。这场火灾不仅让一座承载着地方记忆的古刹蒙难,更让寺院此前“火灾防控要守好”的宣传标语沦为笑谈。当仿古建筑的构架在火后裸露出现代混凝土柱,当消防演练的通告墨迹未干而火情已至,事件背后暴露的安全漏洞,远比燃烧后的废墟更令人深思。

凤凰山海拔不足200米,山势平缓,永庆寺就坐落在山顶的平坦地带。这座寺院虽为后世仿建,但严格遵循了古寺的格局,砖木结构的殿堂、雕花的门窗、覆着青瓦的屋顶,都保留着江南古刹的韵味。每年深秋,山上的枫叶红透,前来祈福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寺院门前的石狮子旁,总能看到驻足拍照的身影。11月12日的上午,阳光原本格外明朗,山风带着枫叶的清香掠过寺院的红墙,谁也没预料到,一场灭顶之灾正在悄然酝酿。

上午10点50分,正在凤凰山脚下摆摊售卖山货的李大姐,最先发现了山顶的异常。“当时我抬头看天,突然发现山顶飘起一缕黑烟,刚开始以为是有人在烧垃圾,没太在意。”李大姐回忆道,“可没过几分钟,那股烟就越来越大,颜色也从灰色变成了墨黑,还能隐约看到火光。”她赶紧拿出手机,拨通了119报警电话,声音因为紧张而不停颤抖:“凤凰山永庆寺着火了!火很大,你们快派人来!”

此时的永庆寺内,游客张先生正带着家人在大雄宝殿前上香。他闻到一股焦糊味时,还以为是寺院里的香火过旺。“我转头往东边的厢房看,就见屋檐下已经冒出了火苗,木梁被烧得滋滋作响,火星子顺着风往大殿这边飘。”张先生说,寺院的僧人很快反应过来,拿着灭火器冲过去灭火,可火势蔓延的速度远超想象。干燥的木质结构如同燃料,山风又不断为火焰输送氧气,短短几分钟,厢房的火势就蔓延到了旁边的藏经阁。

“快跑!别拿东西了!”僧人们一边组织游客疏散,一边大声呼喊。张先生拉着妻子和孩子,跟着人群往寺院外跑。他回头望去,大雄宝殿的屋顶已经被火焰覆盖,雕花的门窗轰然倒塌,玻璃在高温下爆裂,发出刺耳的声响。浓烟呛得人无法呼吸,不少游客都掏出纸巾捂住口鼻,有人的衣服被掉落的火星烫出小洞,还有孩子因为害怕而放声大哭。

正在山下拍摄枫叶的摄影师王浩,用相机记录下了火灾的全过程。他的镜头里,永庆寺的轮廓在浓烟中逐渐模糊,青瓦屋顶在火焰中坍塌,露出里面的木质构架,这些构架很快也被烧得焦黑,一截燃烧的木梁从空中坠落,砸在寺院的围墙外,激起一阵火星。“太可惜了,我上周还来拍过这里的银杏,金黄的叶子落在青瓦上,特别漂亮。”王浩放下相机,语气里满是惋惜,“现在再看,什么都没了。”

火灾现场的视频和照片,很快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开来。其中一段视频里,浓烟从寺院的各个角落喷涌而出,升腾到几十米的高空,形成巨大的蘑菇云,从几公里外都能清晰看到。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小时候跟着奶奶去上香的地方,怎么就烧没了?”“上周去还看到寺院在搞消防演练宣传,这才几天就着火了?”质疑和惋惜的声音,迅速将事件推向热搜。

上午11点05分,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大队接到报警后,立即调派4个消防救援站、12辆消防车和60余名消防指战员赶赴现场。消防车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行驶,由于山路狭窄,部分路段只能单向通行,为了争取时间,消防员们提前下车,携带装备徒步向山顶进发。

“山上的风太大了,给灭火增加了很大难度。”消防指挥员刘队长介绍,永庆寺位于山顶,四周没有高大的遮挡物,风力达到了3-4级,火焰在风的作用下不断蔓延,甚至出现了飞火现象,火星被风吹到寺院外的草丛里,险些引发山林火灾。消防员们兵分两路,一路负责扑灭寺院主体建筑的明火,另一路则在寺院周边设置隔离带,用水枪喷洒地面,防止火势向山林扩散。

寺院的砖木结构燃烧速度极快,不少建筑已经坍塌,消防员们只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近距离架设水枪。由于寺院内部通道狭窄,大型消防设备无法进入,消防员们只能扛着水带,在废墟中穿梭。高温烤得他们脸上发烫,浓烟呛得他们不停咳嗽,防护面罩上很快布满了灰尘,但没有人退缩。“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尽快把火扑灭,减少损失。”年轻的消防员小李说,他的手套被高温烤得变形,手指也被划伤,但直到火势得到控制,他才发现自己的伤口。

附近的村民和景区工作人员也自发加入到救援队伍中。他们从家里带来水桶、脸盆,从山脚下的水源地取水,送到山顶给消防员们补充水源。还有村民煮了热茶,送到消防员手中:“你们辛苦了,喝点热茶暖暖身子。”现场虽然紧张,但人与人之间的互助,让冰冷的火灾现场多了一丝暖意。

下午1点30分,经过消防指战员两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寺院的明火终于被彻底扑灭。消防员们没有停歇,又对现场进行了反复排查,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残垣断壁下的温度,防止复燃。下午2点,张家港市人民政府通过官方渠道发布通报:“永庆寺火灾已被成功扑灭,现场无人员伤亡,火灾未对周边林业造成影响,起火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无人员伤亡的消息,让关注事件的网友松了一口气。但当火灾现场的高清照片公布后,新的争议又随之而来。照片里,永庆寺的主要建筑几乎被烧殆尽,原本古色古香的殿堂只剩下残破的构架,裸露在外的混凝土水泥柱格外醒目。有网友质疑:“这不是古刹吗?怎么会有混凝土柱?”也有网友解释:“永庆寺是仿古建筑,为了结构安全加入了现代建筑材料,但主体还是砖木结构,所以才容易起火。”

火灾发生后,有细心的网友翻出了永庆寺官方账号在11月1日发布的一条通告,标题为《永庆寺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筑牢安全防线》。通告中写道:“为进一步加强寺院的消防安全管理,提高僧人和工作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10月30日,永庆寺组织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演练内容包括火灾报警、初期火灾扑救、人员疏散等环节。”通告下方还配了几张演练现场的照片,僧人和工作人员拿着灭火器,正在模拟灭火。

这条发布仅11天的通告,如今看来格外讽刺。“10月底刚搞完演练,11月中旬就着火,这演练到底是走形式还是真管用?”有网友在评论区质问。还有网友发现,永庆寺门前曾贴着一条醒目的防火横幅,上面写着“火灾防控要守好,不起火,烧不大”。如今“烧不大”的标语与被烧得只剩构架的寺院形成强烈反差,不少网友直呼“辣眼睛”:“这标语简直是预言家,只不过是反向的。”

针对网友的质疑,永庆寺的僧人释明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寺院确实开展了消防安全演练,也配备了灭火器、消防栓等消防设施。“但这次火势太大,风又猛,初期扑救没能控制住。”他承认,寺院的消防设施可能存在不足,“部分消防栓的水压不够,灭火器的数量也可能不够多。”至于防火标语,他解释说“这是为了提醒大家注意防火,没想到会变成这样”,语气里满是无奈。

古建筑保护专家李教授在分析此次火灾时指出,仿古建筑虽然采用了部分现代材料,但主体仍以砖木为主,耐火等级较低,一旦起火很容易蔓延。“这类建筑的消防安全,不能只靠几次演练和几条标语,必须落到实处。”他认为,永庆寺可能存在消防设施维护不到位、日常巡查流于形式等问题,“消防栓水压不够、灭火器过期等情况,在一些古建筑和仿古建筑中很常见,这些都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有曾去过永庆寺的游客透露,寺院的部分区域存在违规用电的情况。“我上个月去的时候,看到藏经阁里放着几个大功率的取暖器,电线还裸露在外,当时就觉得不太安全。”这位游客说,他曾向寺院的工作人员反映过,但对方只是敷衍地说“会注意的”,并没有采取实际措施。还有游客表示,寺院的消防通道有时会被杂物堵塞,“上次去的时候,看到消防通道门口堆着很多木材,要是真发生火灾,人都跑不出去。”

永庆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朝梁代,距今已有1500多年。据史料记载,这座寺院曾是江南地区的佛教圣地,历代都有修缮,寺内曾保存着大量的佛教文物和古籍。可惜的是,原寺在历史变迁中遭到破坏,如今的永庆寺是上世纪90年代在原址上仿建的,但仍被当地民众视为重要的文化地标。

“永庆寺对我们张家港人来说,不仅仅是一座寺院,更是一种情感寄托。”土生土长的张家港人王大爷说,他小时候经常跟着爷爷去永庆寺祈福,寺院里的银杏树下、古井旁,都留下了他的童年记忆。“现在寺院被烧了,心里空落落的。”火灾发生后,不少市民自发来到凤凰山脚下,远远地望着山顶的废墟,神情凝重。

在古建筑保护领域,仿古建筑的保护一直是个难题。一方面,为了还原古建筑的风貌,需要大量使用砖木等传统材料;另一方面,这些材料的耐火性差,容易引发火灾。李教授表示,仿古建筑的保护需要在“传承风貌”和“安全保障”之间找到平衡。“可以在保留外观风貌的前提下,内部采用防火材料,比如用防火板包裹木梁,安装自动喷淋系统等。”他认为,永庆寺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过于追求外观的仿古效果,而忽视了消防安全。”

张家港市文旅局的工作人员表示,将以此次火灾为契机,对全市的古建筑和仿古建筑开展消防安全大排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是否存在违规用电用火等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责令限期整改。”该工作人员说,后续还将加强对古建筑管理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置能力,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对于永庆寺的重建问题,当地政府表示将在火灾原因调查清楚后,广泛征求专家和民众的意见。“我们会尽量还原永庆寺的历史风貌,同时会加强消防安全设计,确保重建后的寺院安全可靠。”张家港市副市长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不少市民表示,希望重建后的永庆寺能吸取此次火灾的教训,“不要再只做表面功夫,把消防安全真正落到实处。”

火灾发生后的几天里,永庆寺的废墟前,不时有市民前来祭奠。有人带来了鲜花,放在寺院的残垣断壁前;有人拿出手机,翻看以前拍摄的寺院照片,默默流泪。一位老人抚摸着被烧黑的石狮子,感慨道:“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没守护好啊。”

网络上的讨论也从最初的质疑,逐渐转向对古建筑保护的反思。有网友发起了“古建筑消防安全,该如何落实”的话题讨论,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不能只靠消防部门,寺院自身的日常管理更重要。”“要建立常态化的巡查机制,不能等到出事了才重视。”“可以引入智能消防设备,比如烟感报警器、自动喷淋系统等,提高防控能力。”

在苏州寒山寺,寺院的僧人正在开展消防安全自查。他们仔细检查了寺内的消防设施,清理了消防通道的杂物,还组织了一场临时的消防安全培训。“永庆寺的火灾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消防安全容不得半点马虎。”寒山寺住持说,他们将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确保每一位僧人和工作人员都掌握应急处置技能。

11月15日,永庆寺火灾原因的初步调查结果公布:起火点位于寺院东侧的厢房,初步判断为电气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火灾。这一结果再次印证了此前网友的猜测,也让寺院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浮出水面。“电气线路老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日常巡查怎么就没发现?”有网友质问,“如果平时多上心,及时更换老化的线路,这场火灾或许就能避免。”

火灾后的永庆寺,只剩下残破的构架和裸露的混凝土柱。夕阳下,废墟的影子被拉得很长,与远处的青山绿水形成鲜明对比。几位消防指战员正在对现场进行最后的勘察,他们的身影在废墟中显得格外渺小。一位消防员在离开前,特意在寺院的残墙上写下“警钟长鸣”四个大字,希望能给后人留下警示。

11月16日清晨,凤凰山上下起了小雨。雨水打在永庆寺的废墟上,冲刷着残留的烟灰,露出下面焦黑的木梁。一位市民撑着伞,站在山下远远地望着山顶,嘴里喃喃自语:“希望这场雨能洗去伤痛,也能让大家记住这个教训。”

张家港市消防救援大队的宣传车,停在凤凰山脚下,循环播放着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不少市民驻足观看,有人拿出手机记录下重点内容,有人向消防员咨询消防安全问题。“以前觉得火灾离我们很远,现在才知道,安全隐患就在身边。”一位年轻的妈妈说,她会把学到的消防安全知识告诉家人和朋友,让更多人重视起来。

雨渐渐停了,凤凰山的空气格外清新。山顶的废墟在阳光下静静矗立,仿佛在诉说着1500年的沧桑与劫难。虽然古刹的风貌已不复存在,但这场火灾留下的教训,却比任何标语都更加深刻。它提醒着每一个人,文物保护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消防安全也不是走过场的演练,唯有将责任扛在肩上,将措施落到实处,才能守护好这些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文化瑰宝。

来源:夏津资讯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