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高端新能源暗自较劲,谁落下风?| 电动势深度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3 16:19 1

摘要:提到红旗,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自带光环的国车形象,毕竟是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民族品牌,按理说在新能源赛道上该一路开挂才对。可现实偏偏有点打脸,尤其在一汽、东风、长安凑齐央企三强后,另外两家的新能源玩得风生水起,红旗却有点掉队的意思。

提到红旗,不少人脑子里会冒出自带光环的国车形象,毕竟是承载了几代人记忆的民族品牌,按理说在新能源赛道上该一路开挂才对。可现实偏偏有点打脸,尤其在一汽、东风、长安凑齐央企三强后,另外两家的新能源玩得风生水起,红旗却有点掉队的意思。

东风这边,岚图依托高端智能场景在30万+市场站稳脚跟;长安这边,依托长安华为宁德时代铁三角,阿维塔步步为营;而一汽这边,红旗最高月销超过五千的还是一台网约车,其余销量不错的车型,也都在大幅让利,比如销量第二的HS3 PHEV,终端价格已经跟主流品牌无异,完全撑不起高端豪华品牌应有的价值。

在央企三强的高端新能源竞争中气势羸弱,这不仅是红旗一家的问题,更暴露了传统豪华品牌面对新能源时代的共性难题。

光环下的迷糊账

国车身份本应是红旗新能源转型的天然加分项,但这份优势至今未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市场竞争力,反而让品牌陷入销量疲软与认知割裂的双重困境。

在核心的纯电动中大型车赛道上,红旗EH7的销量远不及同价位竞品,定位30-40万主力区间的天工E001上市后表现平平,即便产品线看似丰富,在热闹的新能源市场中也未掀起水花,与长安阿维塔、东风岚图旗下车型的稳定热销形成鲜明对比。

从用户的反馈声音来看,市场对红旗新能源的认知更是呈现两极分化,40岁以上群体仍将其与领导人座驾传统豪华绑定,30岁以下年轻人却因满大街的E-QM5网约车,难以将红旗与高端时尚关联。据悉,E-QM5占红旗新能源销量35%。

然而,更值得探讨的是红旗摇摆不定的营销策略,一边跑去博鳌论坛、巴黎车展撑高端场面,一边又搞联名卫衣、青年实验室想贴近年轻人,两边都想抓,结果两边都没讨好。天工系列打着国潮设计旗号却缺乏核心科技支撑,HS3 PHEV终端价格下探家用车区间,进一步稀释了高端形象,让消费者始终摸不清红旗新能源到底想走什么路线。

老思路与新玩法

红旗新能源的困境,本质是传统豪华思维与新能源市场需求的深度脱节。首先是认知层面的滞后,传统豪华比拼的材质、工艺、身份象征,早已被新能源时代的科技、体验、场景适配取代,但红旗仍守着国车身份=高端的旧逻辑,没能意识到用户需要的是可感知的价值,而非单纯的身份符号。

新技术不受认可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尽管红旗推出了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战略,宣称未来五年攻克558项核心技术,但实际落地效果远不及预期。天工E001的冬季实际续航大幅缩水,智能驾驶停留在L2+水平,与华为ADS、小鹏XNGP的差距明显,自研的智驾系统和座舱也未形成口碑优势,技术战略沦为纸面口号。

更关键的是定价策略的混乱,进一步放大了困局。140万的国车试图对标宾利、迈巴赫,却因缺乏技术与用户认同销量惨淡;30-40万主力区间的车型面临竞品降价围剿,年轻用户不愿为国车溢价买单;H9降价10万后仍销量低迷,既没拉动市场,又稀释了高端品牌形象,形成越降价越卖不动的恶性循环。

破局关键是给国车基因焕新

其实国车这身份不是包袱,反而是红旗独一份的竞争力,关键是要换个玩法,把这份基因变成用户能摸到、能感受到的好处,而不是挂在嘴边的标签。

给国车基因换皮肤,得跳出贴国潮标的表面功夫,别只在车标、内饰纹样上做文章,不如在座舱里加非遗工艺细节,搞个国乐音效系统,做符合传统美学的交互界面,让用户开车时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国车的温度。还可以依托一汽的供应链优势,把央企品质变成看得见的靠谱,比如更稳的电池安全、更可靠的智驾,让用户选高端新能源时,能觉得选红旗就是选放心。

更重要的是得围着用户转,别再搞多产品线堆数量了,不如砍了非核心车型,集中精力打磨1-2款旗舰,用实力撑起定价,别再靠降价自毁形象,同时把网约车E-QM5划到独立品牌,跟C端高端车型彻底分开,别再混淆用户认知,而营销方面也别再啃老讲历史,多说说新能源国潮豪华的新故事,比如公开实测数据、搞非遗试驾活动,让年轻人觉得红旗是潮牌,不是老古董。

说实话,在央企三强的新能源竞争中,红旗手里的好牌真不少,例如深厚的文化认同、央企的强势资源,都是岚图和阿维塔难以比拟的优势。

对红旗来说,破局之路就是给国车的过去焕新,为国车的辉煌历史赋予时代的新内涵。等年轻人看到的红旗,不再是沉浸在过去的老品牌,而是能跟特斯拉、蔚来同台较量的国潮新能源标杆时,红旗才能在央企三强的厮杀中,真正拿回跟自己身份匹配的话语权,重新撑起中国自主高端新能源的排面。

据说,红旗计划在2026年推出与华为合作打造的红旗9系车型。这可能会成为红旗打赢翻身仗的关键一役,既能借华为的智驾、座舱技术补自己的短板,又可以结合一汽坚实的制造体系与品质把控,有望打出国潮+智能的组合拳,在央企三强中找到自己的独特定位。

不过,合作终究是外援。红旗要是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复兴,还需要一场从产品定义、技术研发到品牌运营、用户服务的全面革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个承载着无数国人情感的经典品牌,在新能源时代重新绽放光芒。

来源:电动势说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