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十大开国元帅的成长、发展轨迹来看,一种类型是中央及中央军委下派到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的军政领导者,另一种类型是在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创建红军“山头”和苏区的“老总”,还有一种类型是在苏区的斗争中从基层官兵中成长起来的军政将帅。
从十大开国元帅的成长、发展轨迹来看,一种类型是中央及中央军委下派到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的军政领导者,另一种类型是在中央苏区及各大苏区创建红军“山头”和苏区的“老总”,还有一种类型是在苏区的斗争中从基层官兵中成长起来的军政将帅。
十大开国元帅
一、刘、聂、叶三帅:中央下派型元帅
十大元帅中,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最初是中共中央军事部、中共中央军委的成员,都是中央军事部部长、中央军委书记周恩来的得力助手,其中聂荣臻跟随周恩来的时间最早、最长。
相对于其他元帅而言,刘、聂、叶三位元帅早期都处于中共中央军委的高层,后由中央、中央军委派遣到中央苏区从事政治、军事的领导工作,职位起点都比较高。
叶剑英元帅进入中央苏区后,担任红军总参谋长。1932年10月宁都会以后,叶剑英、刘伯承两位元帅职务互换,刘伯承元帅到前线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到后方担任红军大学校长。之后,他们的工作关系经常是或相互轮换、相互配合、相互补缺。比如,刘伯承元帅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则任副总参谋长。刘伯承元帅被错误贬到红五军团当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则接任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元帅担任红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元帅则担任红军前敌指挥部参谋长。
刘伯承元帅,川军出身,与发源于广东的国民革命军联络不多、关系不熟,再者其军事学者、专家、教授气质更加浓郁,更加适合从事军事指挥、参谋工作、军事理论研究和军事教育。
而叶剑英元帅,广东梅县人,与国民革命军历史渊源,个人又擅长社会交际和事务性谈判,政治家的气质更多,因此他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更多的是扮演周恩来的外交与统战的助手,比如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与国民党谈判联合抗日及红军改编、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及联络、1946年军调部工作等等。
与刘伯承、叶剑英一样,被派往中央苏区的红军军事指挥员、参谋人员有萧劲光、伍修权、郭化若、王开智等等。
聂荣臻元帅,旅欧期间在比利时的大学读的是化学(大学科班生),加入中共后“弃文从武”到苏联学习政治军事。回国后,长期跟随周恩来从事特科、政治、军事工作。前期,工作偏重于特科与军事,如中央特科成员、中央军委委员兼参谋长、南昌起义的军委书记、广州起义的中央军委代表、广州起义后的广东军委书记等等。后期,进入中央苏区后则主要从事红军政治工作,历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包括后来的红一军、陕甘支队第一纵队等)政委。直到抗战开始,才重新转回军事工作,担任八路军115师副师长。
与聂荣臻元帅一样,被派遣到中央苏区的红军政治工作者还有很多很多,包括王稼祥、顾作霖、李富春、杨尚昆等等。
这三位元帅中,刘帅以军事见长,善军事指挥、军事参谋、军事理论和军事教育;叶帅以军事参谋和统战见长;聂帅则是军政双优的代表,政治才能更突出并善国防科技。
二、朱、彭、贺、陈、徐五帅:创建“山头”型元帅
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徐向前五位元帅,都是中共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者、发展者。
朱德、陈毅元帅,秉承南昌起义的星火,发动湘南起义,再上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王尔琢一起成为红四军的创建者。朱德后来是红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红军总司令、中革军委主席。陈毅后来是红六军(后改为红三军)政委、红二十二军军长、中共第一个省级军区--江西省军区的司令员兼政委(后政委是江西省委书记李富春)、南方八省红军三年游击战的“二把手”(中共苏区中央局委员、苏维埃政府办事处主任、中革军委中央苏区军分会委员)。
彭德怀元帅,发动平江起义,从国军团长成长为红军的红五军军长、红四军副军长、红三军团军团长、红一方面军副总司令、中革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元帅,很大程度上就是朱德元帅的副手及前敌总指挥。
贺龙,是土地革命时期坚定信仰、不屈不饶、屡次革命的典型。南昌起义的总指挥,回到湘西重整旗鼓搞出一个红二军团和湘鄂西苏区,再后又搞出一个洪湖苏区,再后与任弼时、萧克、王震等一起又搞出一个湘鄂川黔新苏区,再后与红六军团、红四方面军一起扯起了红二方面军的大旗。从南昌起义的“大股东”,再次成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贺老总功不可没。
徐向前元帅,在到鄂豫皖苏区之前,也是辉煌满满。黄埔一期生,周恩来、叶剑英、聂荣臻等的开山大弟子,参加东征、北伐、广州起义,还是海陆丰红四师师长。1929年8月,受中央军委书记杨殷派遣到鄂豫皖苏区以副代正接替吴焕先,担任红十一军红三十一师副师长(鄂豫皖红一军、红四军前身)。1931年7月、11月两次跳跃,先后担任红四军军长、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和中革军委委员,时年只有31岁。徐帅到红四方面军,仿佛专门为打大仗、硬仗、恶仗而生的,创建鄂豫皖、川陕两大苏区,最多时指挥作战部队八万余人,苏家埠大捷、反“六路围攻”都是其中的经典战役,并且把红四方面军打造成了一支具有“狠、硬、快、猛、活”显著作战风格的红军队五。红军时期的徐向前元帅,其军事成就是可以和朱德比肩的。红一、四方面军第一次会师后,曾经担任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总指挥,后来的十大开国元帅中六人为其部下。
三、林、罗两帅:从基层官兵奋进为共和国将帅的典型代表
林彪元帅,黄埔军校四期生,叶挺独立团的连排长,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的营长。再后,接过王尔琢的团长,从红四军二十八团团长、第一纵队纵队长(司令员,开始为团级,后为师级)、红四军军长、红一军团军团长兼红一方面军前敌委员,一级不拉成长为红军屈指可数的高级指挥员,实属不容易。从1927年南昌起义起军到1936年红军及中央奠基陕北,一直是红军主力中的的主力,说一句功勋卓越不为过也(当然另一位领导兼主力战将彭大将军也是如此)。
罗荣桓,本是一个大学生,却加入中共,组织农军参加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从此成为毛泽东政治建军、党领导军队理论的坚定执行者与传播者。从连、营指导员,走向红四军政委、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八军团政治部主任,注定他会是广大用毛泽东思想武装军队的红军政治工作的杰出代表。
林、罗两帅,共同用言行阐释一句名言:“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从基层官兵到共和国将帅,这一路开拓奋进的过程中,坚定的信仰、卓越的军政才华、一路过关斩将的成绩和不在革命征途中牺牲的那一点点侥幸,都成为缺一不可的重要因素。
来源:神行的别野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