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4次点名称赞于和伟,你知道为啥让于和伟演吴石吗?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1-11 17:44 1

摘要:曾经有这样一个画面,不是电视剧,是真事儿。南京长江大桥上一个年轻男子望着滚滚江水万念俱灰。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位女子冲过来抱住他:“你妈45岁才生下你,她卖红薯供你读书,不是为了今天看你跳江!”

大家都说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导演慧眼识人,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的扮演者选的真好,个个不像演员,就像英雄本人。

于和伟饰演的吴石将军,成为观众的热议焦点。3天之内,《人民日报》4次点名赞扬他的表演,称他“让历史人物活了过来。”

中国优秀的男演员不乏其人,为什么偏选于和伟演无实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件事。

曾经有这样一个画面,不是电视剧,是真事儿。南京长江大桥上一个年轻男子望着滚滚江水万念俱灰。身后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位女子冲过来抱住他:“你妈45岁才生下你,她卖红薯供你读书,不是为了今天看你跳江!”

这个险些轻生的年轻人就是如今被誉为“叔圈顶流”的于和伟。而那位救了他的女子是他的妻子宋林静。

于和伟的成长经历,堪比一部励志电影。1971年他出生在辽宁抚顺,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父亲很早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9个孩子艰难度日。

他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母亲生他的时候已经45岁,奶水不足,幸好当时大姐刚生完孩子,她就和自己的小外甥一起吃着大姐的奶长大。

小时候的于和伟日子过得真紧啊,母亲为了养活9个孩子,不得不在街头卖烤红薯。冬天的抚顺气温降到零下几十度,母亲的手冻得裂开了血口子,却依然坚持每天出摊,有时得了一块水果糖、半个白面馒头,她总会悄悄的塞给最小的于和伟。

母亲的艰辛与偏爱,像种子一样埋在于和伟的心里,小时候他就在心里暗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让母亲不再受苦。那一段艰难岁月在于和伟的心中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可梦想照进现实的路,远比想象中艰难。中考两次落榜,于和伟一度觉得自己此生只能碌碌无为了。

在补习老师的建议下,他进了抚顺幼儿师范学校学习音乐,如果没有后来命运的改变,他可能只会成为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

可喜的是,1992年于和伟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成为家里第一个大学生。为了凑学费和生活费,姐姐卖掉了家里的钢琴,他假期里去工地搬砖,去餐馆端盘子,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

毕业以后等待他的却不是舞台中央的角色,而是漫长的龙套生活。有大半年时间,他一部戏都没有接到,穷到连10平米的房子的房租都交不起。

他揣着简历穿梭在各个剧组,有的剧组连门都不让他进,有的副导演接过简历扫了一眼就丢在一边。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个小配角,角色要求身形消瘦,他硬是在半个月时间里减掉了10斤,每天只吃两个馒头,把所有台词背的滚瓜烂熟,可就在开机前一天,他却被告知角色换成了投资方的亲戚。

对方拍着他的肩膀轻飘飘的说:“小伙子,再等等吧,你没名气,观众不买账。”一句话就否定了他所有的努力。

1996年深秋的一个雨夜,于和伟又一次被剧组拒绝。回到地下室,看着憔悴不堪的自己,突然觉得无比的迷茫。巨大的挫败感,像潮水一样将它淹没。

他揣着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在路边买了一瓶劣质白酒,醉醺醺的,踉踉跄跄的走到了南京长江大桥上,准备结束自己的生命,幸好女朋友宋林静在她即将跳江的那一刻冲过来抱住他。

她说:“我不需要你当明星,你好好活着就好。”这句话唤醒了于和伟,他抱着宋林静一边哭一边许下诺言:“等拍了第一部戏就马上结婚。”

1999年他开始接戏,命运的转机却始于2009年,他在新版《三国》中饰演刘备。起初,于和伟对刘备的印象并不好,觉得他中庸没个性,考摔孩子获得同情,拒绝接受这个角色。

但是导演高希希看到了他的实力,在他的再三邀请和鼓励下,他花了3个月时间潜心研读大量《三国》史实资料和相关的作品,逐渐改变了看法。

他发现刘备表面不张扬,内心却很澎湃,是一位白手起家的英雄。他能聚拢关羽、张飞等五虎上将的本事和内在的矛盾性,很值得挖掘。

基于对人物的深刻理解,于和伟演绎的刘备突破了传统形象,他不仅演出了刘备大气沉静,懂仁上义的一面,更赋予了角色硬朗的枭雄气质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这种既符合古典美学,又注入现代理解的演绎,使得他的表演细腻生动,深沉内敛,获得了观众和业内的一致认可,他也第一次有能力给母亲寄去了足够的生活费。

刘备这个角色让更多观众记住了于和伟,成为他从早期演艺生涯中多数作品一直没被大家记住,到获得广泛关注的关键转折点。

此后,他凭借在《军师联盟》中的曹操和《觉醒年代》中的陈独秀等角色,一步步奠定了实力派演员的地位,并荣获“白玉兰视帝”。

电视剧《沉默的荣耀》开拍了,导演杨亚洲敲定了于和伟,是也不是,为什么?理由是于和伟的童年贫困、青年时期的坎坷,这些人生经历反而成为他表演的宝贵财富。

正是这样的生活积淀,使他能够理解吴石将军的内心世界,将角色的坚韧、隐忍和智慧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的表演被誉为隐忍式爆发力的典范,精准还原了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牺牲精神。

他准确的把握了国民党高官的威严,潜伏者的隐忍及革命者的艰难。他的表演被称为“蓄势待发的深海”,表面平静,内藏汹涌,成为这部剧的灵魂核心。

为了贴近吴石将军,他翻了几百遍历史资料,连将军平时爱喝什么茶,说话什么语气,走路什么姿势都摸得明明白白。他就义那场戏时,他主动跟导演说:“再拍两遍”,就是为了在眼神里同时留住革命者的从容与对未尽事业的不甘!

正是这种对角色的深刻理解,使他能够通过细腻的表情和动作,将吴石的内心世界完整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电视剧播出后,鲜花掌声赞美潮水般的涌向于和伟。他没有陶醉,而是清醒的做了这样一件事,他来到了福田公墓——吴石将军和夫人王碧奎的墓前,献上鲜花,动情的说了这样一段话:“吴石将军、王碧奎夫人,今天我代表《沉默的荣耀》的演员来到你墓前,献上一枝花,我尽最大的努力去靠近,我在您的故事里面走了一圈,只想说一句‘不是将军您的名字有人知晓,您的功绩与世长存!”

从1999年参演首部电视剧《曹操》,到2025年凭借《沉默的荣耀》,获《人民日报》4次点赞,于和伟走了26年。

难能可贵的是,在爆红之后,于和伟始终保持对表演的敬畏和热爱,他不热衷于综艺炒作,只专注于挑选扎实的剧本和复杂的角色。

回看于和伟的演艺之路,正是那些年的苦难和磨练,加上他对表演的热爱和执着,塑造了他这样一位能够贴近吴石将军的演员。别人演了一个角色火了,往后就总被定在那一个身份上,而于和伟不一样,你记不住他本人是谁,你只记得他演的那个人是谁。

他不追爆款剧,不上综艺,不凑热闹,只挑剧本厚、角色难得的戏。《人民日报》连点4次,不是为他添光,而是给整个行业提个醒,现在太多人靠算法,靠热搜,靠人设撑着,可真正让人记住的是镜头前不说话,却让你心头一紧的眼神。

演员的分量不在自己多活,而在角色能不能活在戏外。他从不忙着说自己有多厉害,时间慢慢帮他说清楚了。

到了2025年,大家不再访问谁最火,开始想知道谁还在真真正正的演戏。

现在大家清楚了吧,为什么让于和伟演吴石,因为真正的演技源于真实的生活,真正的演员历经岁月的打磨,于和伟与吴石将军的相遇是表演艺术与历史人物的一次完美共鸣。

来源:温暖的时光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