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邻居家覆膜大蒜已绿油油一片时,我家不覆膜的地块才刚刚播种。可别急着说我外行,这背后的门道让我慢慢跟你聊。
邻居家覆膜大蒜已绿油油一片时,我家不覆膜的地块才刚刚播种。可别急着说我外行,这背后的门道让我慢慢跟你聊。
种了九年大蒜,我一直是地膜的“忠实用户”。直到去年,我试着划出一小块地不做覆膜种植,结果收获时傻眼了——不覆膜的大蒜,产量和品质一点都不差!
这个发现让我来了兴致。今年我特意把不覆膜的大蒜安排在最后播种,就想看看这“反其道而行”能带来什么惊喜。
记得刚开始推广覆膜种植时,说得那可叫一个天花乱坠:保温保湿、出苗快、安全越冬、杂草少、产量高……好处能列出一箩筐。
但实际用下来,真没那么神。就拿去年我的对比试验来说,不覆膜的那块地,最后收成和覆膜的基本没差别。
反倒是覆膜的烦恼一大堆:买地膜要钱不说,铺膜更是累断腰。刚铺好要是遇上野猫遛弯,几爪子就能把膜抓得稀烂。最头疼的是破膜引苗这活儿——干晚了苗被烫伤,干早了苗太嫩容易折。
更要命的是追肥。春天大蒜需要营养时,隔着地膜施肥就像隔靴搔痒,肥料进不去多少,全都浪费在地表了。
今年我们这片园子七户人家种蒜,就数我家这不覆膜的最晚下种。邻居们看着直摇头,我心里却有自己的小九九。
我就是要看看,在最不利的条件下,不覆膜大蒜到底表现如何。
你猜怎么着?虽然晚种了七天,出苗只比覆膜的晚两天。而且苗出得齐刷刷的,茎秆粗壮,一点不输覆膜的那些。这说明大蒜本身就很强健,母蒜自带的营养足够幼苗健康成长。
对于不覆膜大蒜的越冬管理,我摸索出几个实用招数:
松土要趁早。前几天我刚锄完地,现在蒜苗长得更精神了。松土不仅能除杂草,还能让土壤透气,大蒜根系呼吸更顺畅。
叶面肥不能少。上冻前我准备喷三次叶面肥。不覆膜的地块有个好处——肥料能直接落在土壤上,吸收效果更好。
自制保暖被。我现在到处收集甘蔗渣和花生壳,准备在上冻前给蒜地铺一层。这天然覆盖层既保暖又能变废为宝,来年开春翻进土里还是好肥料。
越冬水要浇透。不管是覆膜还是不覆膜,上冻前都得浇一次透水,这是大蒜安全越冬的关键。
通过这两年试验,我发现小规模种植真的不必迷信覆膜。不覆膜虽然要多费点工夫管理,但算上地膜钱和后期清理的功夫,其实更划算。
特别是对我们这些追求绿色种植的爱好者来说,不覆膜避免了塑料污染,种出来的大蒜更天然。而且看着蒜苗在裸露的土壤中茁壮成长,那种成就感是覆膜种植给不了的。
当然,要是大面积种植为了省工增产,覆膜还是有必要。但对我们这些种着自己吃的小农户,不覆膜种植既经济又环保,何乐而不为呢?
开春后,我还会继续分享这两块试验田的长势对比。是骡子是马,到时候一看便知!
【参考文献】
1.大蒜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中国农业出版社
2.有机蔬菜种植实用手册。农业科技出版社
来源:生活瞬间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