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历史名人IP助力世界文旅名城建设||谭平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1-13 12:38 1

摘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主要部署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四项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历史名人IP

助力世界文旅名城建设

谭 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在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方面,主要部署了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四项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四川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程是四川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示范工程,工程实施以来,已评选公布两批共20位四川历史名人。成都是古蜀文明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我们对两批“四川历史名人”中归属成都的九位历史名人的文化进行传承和弘扬,以名人文化为载体,实现高端的文旅融合,打造现象级IP,助力成都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

一要正确认识历史名人IP的价值与实现路径。IP是一个与互联网互动而生成、传播的价值主体,具有知识产权属性和大品牌形象代言价值,对于文旅事业来讲,把资源化为IP,并持续优化、提升,甚至形成现象级IP,才能有强劲竞争力和持久传播活性,是高水准实现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由之路。不同类型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为成功IP的价值,难度、路径与方法有别,比较而言,精心挑选、社会公认的历史名人,如李冰、文翁、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常璩、杜甫、薛涛、杨慎等,都是中华文化、巴蜀文化、天府文化的优秀代表,因为具有登峰造极的独特性、唯一性、地域性,并已经是IP符号,自带强大思想引领力、精神凝聚力、价值感召力、国际影响力基因。要成功彰显和传播历史名人,需要在稳定、优良环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需要既因人制宜,也组合联动——每一个历史名人IP的建立、维护、优化,面临的情境不同,问题和难点不一样,应该支持各自的独立探索,各出亮点,减少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名人资源属性和工作目标的共性,建立必要的统筹、交流、协调机制,形成合作共赢的新局面。

二要建立价值坐标,更新传播理念。志向、眼界、见识,对于文化“双创”来讲,至关重要。在公园城市示范区和世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中,提升、优化名人IP的文化价值,必须以对内坚定“四个自信”、优化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外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城市与国家形象为价值坐标,并实现向价值链高端的位移。名人资源和IP,尤其应该在塑造“可敬”上倾尽全力,才能从根本上登上文化软实力竞争的巅峰,形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长久繁荣的坚实支撑。必须更新名人信息传播理念,既要有理性阐释,更要探索能够引发人类、同胞、市民共情与同理心的人性共振,能够沁入心灵、引发正能量的各种形式。传播形式应该丰富多元,积极适应媒介生态和当代人审美情趣的演变,提前谋划、精心策划,摒弃说教、平等交流,细分传播对象,温暖对话、多语言融通。

三要健全机制,行稳致远。成都市有9位四川历史名人和数以百计的其他重量级历史名人,但现象级IP很少。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应该强化政府、行业相关部门、学术机构的团结协作,依托有实力、有情怀的高校或社科院所,建立一个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弘扬的统筹协调机制,不仅统筹9位四川历史名人,而且统筹成都所有历史名人工作的进一步创新拓展,在打造名人文化IP工作中展现成都实力与成都担当。比如,对接从中央到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文化关切;疏通各个责任、行为主体之间的重要信息交流渠道;介绍、推荐具有创新性、可借鉴性的案例或重要作品及其策划、创意、制作、传播思路与做法;组织必要的学习、考察、研讨、经验分享、评比活动。

四要用好资源,以点带面。任何事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因此,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分阶段选择重点人群,根据资源禀赋和名人特点,形成必要的主次关系和轻重缓急顺序,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比如,中小学生、公务员、教师、企业家、游客等应该是名人文化工作的重点人群;塑造“可敬”的城市和国家形象应该是主要着力点;持续推出优质网络短剧、短视频和教材、读物的策划、供给,特色活动的策划、推出、坚持、优化也需要强化。

(本文根据在“成都名人文化价值与传播”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

......

60.

61.

63.【文旅】纵深推进成都历史名人文化的国际传播||谭继和

64.【文旅】历史名人IP助力世界文旅名城建设||谭平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