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纵深推进成都历史名人文化的国际传播||谭继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2:38 1

摘要: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为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名人是文化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自古就是一座人才荟萃

纵深推进

成都历史名人文化的国际传播

谭继和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提出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为我国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名人是文化领域具有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中华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文人辈出,自古就是一座人才荟萃的名城。“十五五”时期,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审视当前成都历史名人的国际传播工作,取长补短、开拓创新,不断将成都历史名人和城市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推向世界。

从三大方面贡献

看成都历史名人对巴蜀文化的重要性

每个名人在历史进程中都会培育出极具个人气质和特色的文化标识,对此,我们应以构建历史文化名人个性化的文化精神谱系为中心,确立每个名人的文化概念,再由“概念”发展为每个名人特殊的知识图谱体系。

成都历史名人在四川历史名人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李冰、文翁、司马相如、扬雄、诸葛亮、常璩、杜甫、薛涛、杨慎9位成都历史名人构建起9个精神谱系。成都历史名人对巴蜀文化的自然神奇之美、文化神秘之美、心灵神妙之美三大方面都有特殊的贡献。比如,李冰“珍水万世焉”的绿色生态理念,珍敬水的神圣性、珍视水的上善性、珍爱水的亲仁性、珍惜水的纯净性、珍学水的下谦性,这绿色“五珍”观念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根和魂。再如,三苏的“一蓑烟雨任平生”是对巴蜀人逍遥自在似神仙的生活方式、行云流水讲缘分的生活态度的体现,是对安逸四川、烟火生活的神妙追求;李调元则是书香瀚海烟火生活里的一代文宗,是明清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守护者、发扬者。

主流意识的历史形态培铸,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是巴蜀历史名人最主要的贡献。成都名人文化传播与文创的未来,要“攀原登峰”。

一是历代成都名人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宏伟格局的认同、促进和升华,作出了不同的贡献。

二是巴蜀名人对塑造和凝聚中华文化创造力精神有着不同的贡献,其特点是重在仙化浪漫主义的中华梦想精神、民族理想精神,以及敢为人先、砥砺实干的奋斗精神、创造精神。

三是宣传重点应该是“文宗在蜀”和“才女在蜀”,从“比肩相如文君”的传统到近现代郭沫若、巴金的坚守和传承,以“文宗在蜀”作为重点宣传品牌,带动包括文韬武略、科学技术、文学史学等方面的全方位品牌体系建设。

另一方面,还要注意时代的文化转型和转化,比如唐以前是精英社会,而宋元明清转型为平民社会、平民文化、烟火生活。不管是哪一种文化贡献,其共同的和最终的境界是:对人民大众幸福生活最高心灵美学境界的追求。

从三个方面发力

做好成都历史名人文化传播工程

近年来,成都在推进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加强历史名人研究活化运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历史名人文化国际化传播力提升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目前的相关工作,存在重“物”轻“心”、重“用”轻“体”的倾向,即在历史遗产、遗存(如名城、街区、村镇、遗迹等)用“活”起来方面,在物质形态和数智化形式产业构建方面,大家都很重视,但对每个名人以自己独特方式体现“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以及对数智化产业背后的“内容”产业,存在图热闹、图浅表的现象,即对“物”背后的“心”(精神、灵魂)重视不够。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和总结天府文化宣传和传播工作多年来的经验、成果和不足。找出问题所在,找出危机和挑战,才找得出利用新时代新机遇开拓新境界的途径和方式,才能利用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发展出天府文化的新型业态,开拓天府文化新的生命周期。这需要我们全面学习和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走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在感悟文化之美中陶冶心灵之美,在陶冶心灵之美的境界里,建设书香社会和巴蜀诗书城乡。具体来说,做好成都历史名人文化国际化传播,可从三个方面发力:

第一,以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世界为主体,融本土话语与国际话语于一体,构建成都历史名人的知识图谱的特殊习用话语,让每个名人的精神世界话语都展现出特殊性、个性,让人叫得响、记得住、抓得准。

第二,结合川渝文旅走廊建设,构建巴蜀名人文化联合文旅走廊,让名人文化贯穿其中。比如,大禹出生的诸石纽标识符号地,可联合组成大禹兴于西蜀羌乡文旅走廊,正好同九(寨沟)黄(龙)生态走廊环线重叠交错构建成为生态文态共美,又各美其美的大禹环线走廊。又如,诸葛亮的止戈文化和治理智慧,可以联合成都武侯祠、棋盘街同洪雅止戈镇诸葛亮遗迹、会理南中七擒孟获标识地,构建成南北止戈文化走廊。再如,依托李冰,可以把都江堰、彭州湔江、什邡墓地联合起来打造珍水万世绿色生态走廊;联合李白、杜甫、杨升庵等名人胜地,可以做四川诗意游走廊和草原丝路走廊、仙游诗歌走廊,等等。

第三,历代名人对巴蜀物质家园五大特征(巢居干栏文化、蜀道文化、笮桥栈道文化、仙乡人居文化、林盘生态文化)和精神家园作出了积极贡献,可以用这些特征来概括名人文化,推进成都历史名人文化的国际传播。

(本文根据作者在“成都名人文化价值与传播”研讨会上的演讲整理)

......

60.

61.

63.【文旅】纵深推进成都历史名人文化的国际传播||谭继和

64.【文旅】历史名人IP助力世界文旅名城建设||谭平

敬告:本文已经成都日报授权转载,未经原发媒体成都日报授权,请勿转载!

来源:方志四川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