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提南亚,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扒火车”。可镜头一转到孟加拉,画风更复杂:河风潮湿,岸边喧闹,孩子们坐着木船去上学,船上有太阳能,电脑闪着蓝光,课本用塑料袋包着防潮。这样的细节,比标签更扎心。
一提南亚,很多人脑子里先蹦出“扒火车”。可镜头一转到孟加拉,画风更复杂:河风潮湿,岸边喧闹,孩子们坐着木船去上学,船上有太阳能,电脑闪着蓝光,课本用塑料袋包着防潮。这样的细节,比标签更扎心。
地理先天就不友好。恒河三角洲水网密密麻麻,建桥修路难度高,雨季来时全国大约五分之一会被淹,极端年份能到三分之二。即便如此,近年增速常年6%以上,可人均GDP到2024年也就2593.4美元,略低于印度的2696.7美元。数字背后,是交通慢、风险大、基建贵的现实。
别忘了它曾富得发光。安格斯·麦迪森的测算里,1700年前后这里的产出占全球4%—5%,达卡纺织名声在外,造船能力在当时北美殖民地面前“碾压”。转折点很清楚:1765年东印度公司拿到孟加拉税收权,税率从10%—15%抬到50%,1769—1770年爆发大饥荒,救济寥寥。1793年《永久定居法》锁死地租,地主得利,农民被层层盘剥,手工业被重税和倾斜政策一起压垮。
二十世纪又一记闷棍。1905年孟加拉分省激起民族情绪,印巴分治时,东孟加拉进了巴基斯坦(东巴),人口大迁徙,伤痕累累。1948年推乌尔都语做官方语,挤压了孟加拉语空间;外汇被西巴优先使用,东巴像个原料后院。1970年选举,人民联盟在169席里拿了160席却被拖延。1971年“探照灯行动”,战火蔓延,印度出兵,12月独立,桥断厂毁,田地荒了好一阵子。
1975年,国父穆吉布遇刺,随后军政府执政十多年。1990年后民主重启,卡莉达·齐亚与谢赫·哈西娜轮替掌权,增长慢慢拉起来,但利益格局顽固。2024年8月,哈西娜下台,尤努斯出任临时政府首席顾问,社会期待稳定,但悬念不少。
河流还是那个河流。印度2014年上马Namami Ganga,投了40多亿美元做治污、护岸,可上游工业废水并没完全收住。2024年孟加拉媒体披露,下游检出难降解化学物,渔获锐减,沿岸居民饮水生病的报道时常冒头。下游疲于应对,上游按下葫芦起了瓢,协调艰难。
产业面上有一线亮色。世界银行2025年报告提到纺织出口回暖;2026年将从“最不发达国家”毕业,可能失去欧盟免税待遇,企业在调整定价和订单结构。工厂里年轻面孔多了,工资不高,却撑住了无数家庭的灯。路径并不平整,风浪也没停,能不能稳住,得看政策的耐心、社会的韧性和那条河,肯不肯配合。
来源:灵巧喜鹊dpZJXp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