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个曾经用“水花消失术”震惊世界的跳水天才,这一次,竟然没有出现在广东队的入场方阵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像一些人说的,她被“抛弃”了
11月9日,一场本该属于体育盛宴的开幕式,却因为一个人的缺席,在网上掀起了滔天巨浪,这个女孩,就是全红婵
那个曾经用“水花消失术”震惊世界的跳水天才,这一次,竟然没有出现在广东队的入场方阵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像一些人说的,她被“抛弃”了
要知道,就在几年前,同样是全运会的舞台,14岁的全红婵还是那个走在队伍最前列,骄傲地护着旗帜的小英雄,那时候的她,眼里全是光,笑容比阳光还灿烂,对着全场观众挥手,天真又无邪
可现在呢,仅仅四年,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好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眼神里写满疲惫和迷茫的18岁少女
就在开幕式前几天,11月6日,她和队友搭档的双人十米台决赛,成绩竟然是第五名,一个曾经只属于冠军宝座的名字,如今却和第五名挂上了钩,这落差,太大了
赛后,她嘴上说着是自己不够努力,坦然接受,可谁都看得出,她眼底那份藏不住的失落,就像摔碎了心爱的宝贝,想拼都拼不起来
记者小心翼翼地问她,以后还能不能在这个泳池里看到她,她的回答,像一团迷雾,“再说吧,我不知道”,这五个字,让多少人的心都揪了起来
私下里,她才终于卸下防备,对着信赖的人说出了心里话,她说自己跳不动了,跳得很差,再也比不过从前了,这得多绝望,才会说出这样的话啊
但她也提到了另一件事,不跳水的这五个月,和家人在一起,她感到了久违的放松和快乐,她说,就算以后没人喜欢自己了,但她自己快乐更重要
我们总以为天才就该永远站在巅峰,却忘了她首先是个渴望快乐的普通女孩
这句话,像一根针,扎进了所有人的心里,是啊,我们把她捧上神坛,却忘了问她累不累,想不想歇一歇
官方给出的解释是,开幕式时间太长,全红婵身上有伤,为了让她好好休息才没参加,听起来合情合理,但网友们的怒火,却烧向了另一个人——她的教练,陈若琳
就在全红婵缺席的同一场开幕式上,陈若琳作为第一棒火炬手,风光无限,她和另一位跳水皇后郭晶晶手挽着手,笑得那么开心,这一幕,刺痛了无数全红婵粉丝的心
凭什么,凭什么徒弟在低谷挣扎,师傅却在享受荣光,一时间,“陈若琳练废了全红婵”的骂声铺天盖地,说她对全红婵不作为,把一个天才硬生生给毁了
这些骂声,公平吗,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陈若琳自己,也是一个传奇,她曾经五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是中国跳水队第一个女子跳台“大满贯”选手,她吃的苦,流的汗,一点不比任何人少
退役后,她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全红婵身上,把自己走过的所有弯路,遇到的所有坑,都毫无保留地教给她,怎么调整心态,怎么度过发育关,怎么控制体重,她像一个姐姐一样,呵护着这个小妹妹
她曾动情地说过,“我走过的弯路,不想让全红婵再走一遍”,这份真心,难道是假的吗,如果不是她,全红婵能在巴黎奥运会上实现卫冕吗
竞技体育的残酷就在于,它只用金牌衡量价值,却常常忽略了运动员也是血肉之躯
伤病,是每个运动员都逃不过的劫,全红婵的身体早就伤痕累累,力不从心是事实,这口锅,真的该由陈若琳一个人来背吗
更何况,开幕式的大屏幕上,足足播放了14秒全红婵的跳水镜头,这难道不是一种力挺,一种无声的宣告吗,她依然是那个被寄予厚望的“自己人”
其实,我们真正该担心的,不是全红婵缺席了一场开幕式,而是她那句“我不知道”背后,对未来的深深迷茫,一个18岁的女孩,承受了太多这个年纪不该有的压力和伤痛
我们是不是也该反思一下,当我们在消费一个天才的辉煌时,有没有想过,她为此付出了什么,当她从巅峰滑落时,我们是选择拉她一把,还是推她一下呢
全红婵的故事,还没有结束,陈若琳的执教生涯,也还在继续,她们之间的传承和情谊,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厚,多给她们一些时间和理解吧,别让那些想当然的指责,寒了真正为国争光的人的心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让你选,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伤痕累累但永远站在巅峰的全红婵,还是一个健康快乐,哪怕不再是冠军的普通女孩全红婵呢
来源:无才先生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