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的直播讲了如何能从练操转成练拳。着重说了孙氏形意拳的一轴到底的理念,当然它对太极拳也非常适用,而且更加需要。因为当今的太极拳几乎都丢了中轴,乱摇乱晃,或练成了死轴(不会变化的呆轴)。
昨晚的直播讲了如何能从练操转成练拳。着重说了孙氏形意拳的一轴到底的理念,当然它对太极拳也非常适用,而且更加需要。因为当今的太极拳几乎都丢了中轴,乱摇乱晃,或练成了死轴(不会变化的呆轴)。
内家拳为何难学?
现代体育运动和搏击是所见即所得的运动,跟着动作练,不断重复就行。但内家拳却是所见并不一定就是真的,因为你所见的只是外动而没有内动。而这个形到了你的眼中已经是走了样的形了,这也是现代科学所说的视觉误差。所以,你如果只跟着老师学套路,学外形动作,而不知内中所藏的那些核心要领,即过去常说的秘诀,可能就会越练越错,南辕北辙。这就是内家拳难学的主要原因。
过去老师傅们学拳不容易,要经过很多考察,过很多关,得到了他们的师傅的真正认可后,才能得到这个隐藏在形之下的要诀。所以他们也不轻易对外透露,这就是现在大家常说的“保守”。
如今,中国功夫已经日渐衰落,而且它也已经不再是关乎家族生计和发展的技艺了。再这样保守下去实在没有必要了。本人学拳也经历了很多曲折,走了二十多年的弯路,深知传统武术保守习惯的危害。
其实保守的另一个恶果是功夫的失传。到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时,主要问题已经不是保守了,而是真传难寻了。
所以,现在大多数的传武习练者练了很多年拳,仍然还是空架子,是体操。没有功夫,因为他们一直也没有得到武术的核心,即外形之下的那些真正的内涵。
我深知他们学拳的处境,也明白再不彻底改变,以后真的拳就可能消失了,留下的就只是体操式的“拳”了。所以阿福本人在传拳时一点也不保守,即使在公开直播和发布的文章视频中也都讲了很多以前秘而不宣的要诀。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咱们祖先传下来的是宝贝,而不是那些喷子们口中的假把式。
那么怎样把操变成拳?
从练操变成练拳的关键-建立中轴。
昨晚公开直播讲了一轴到底的练拳理念和方法,又在内部直播的基础辅导班中讲了无极桩的脊椎伸缩,通三关(建立躯干的轴);在太极拳班中讲了功夫架的玉女穿梭,把它跟立轴,转轴,分虚实,闪展腾挪相结合。
学员老黄学习认真,今年进步很快,也已经到了突破内家拳关键瓶颈的时候了。他看了直播后有了感悟。下面是他在我的太极内部辅导群中的发言。
============
老黄:
以后练拳路的动作一定要是门扇的轴运动,不能单独的肩或胯的线运动?
阿福太极:
对。
老黄:
前进后退也不再是直进直退,而是旋进旋退,这样行拳,根本就快不了,要关注的要领太多。今晚直播感受颇多,并初步落实到身体,谢谢老师!
阿福太极:
对,太极越慢越容易出功夫。但不是为了慢而慢,而是不得不慢。因为要把对细节的领悟实践到拳架的各个动作中。
昨晚的玉女穿梭就是立中轴(中定),转轴,旋身进步的核心要领与此势的结合与应用。
===============
中轴虽然是竖向的,与脊椎的抻拔和腿的筋力密切相关。但它与横向的肩胯也密不可分。只有把横向的肩胯也同时练成后,这个竖向的轴才能真正建成。
其实这就是内家拳常提到的十字劲。有了它才会分阴阳,才会不犯双重之病。才能最终练成节节贯穿,练出整劲和内劲,五气朝元,练拳时便能自然做到一动一周天,让气血运行周身。
总之,内家拳的内是身体内外的互动,是身体内部各个关节像无数的大小齿轮一样相互卯合,一动全都联动,即一动无有不动的整体开合拧转。千万不要练成一动全身乱摇乱晃的外形之动!
注:内部学员可以在内部群看内部直播回放,到网盘群看上传的公开直播回放。还没有进网盘群的学员可联系我入群。
来源:阿福太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