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库存机“救急”?手机内存涨价潮持续至2026年中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1-13 10:32 1

摘要:2025年11月12日,一则行业爆料在数码圈引发震动。博主@数码闲聊站 在微博透露,手机内存涨价态势将至少延续至2026年上半年,更有手机厂商被逼至"拆库存机内存给新机用"的境地,"24GB内存已没人采购,用不起"的感叹道出行业困境。

2025年11月12日,一则行业爆料在数码圈引发震动。博主@数码闲聊站 在微博透露,手机内存涨价态势将至少延续至2026年上半年,更有手机厂商被逼至"拆库存机内存给新机用"的境地,"24GB内存已没人采购,用不起"的感叹道出行业困境。

这场始于2025年Q3的内存涨价潮,已从产业链上游传导至终端,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厂商的提价动作,正深刻改写全球手机供应链的成本逻辑与竞争格局。

涨价三重驱动:AI抢产能、供应链收缩与手机内存升级共振

手机内存价格飙升的背后,是多重因素交织形成的"超级涨价周期"。首当其冲的是AI服务器对存储产能的虹吸效应。

群联CEO潘建成直言,当前由AI推动的存储行情"生涯未见,或许一生只会见到一次"。数据显示,AI服务器单台DRAM需求量达普通服务器的8-10倍,HBM3e内存价格较传统DRAM高出8倍,三星、SK海力士将30%的DRAM产能转向AI领域,直接导致消费级内存供给收缩。

供应链主动减产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据韩媒报道,2025年Q4三星、SK海力士已通知客户,DRAM和NAND闪存价格上调幅度最高达30%。

这是继Q2、Q3两轮提价后的第三次调价,累计涨幅超60%。集邦咨询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DRAM产能同比下降5%,而需求同比增长12%,供需缺口扩大至7%。更罕见的是,DRAM内存颗粒(Die)报价已超越相同容量内存条(模组),价差最高达20%,这种"倒挂"现象意味着中游模组厂陷入"做一单亏一单"的困境。

手机内存规格升级放大需求压力。2025年旗舰机内存标配已从12GB跃升至16GB,部分机型甚至搭载24GB内存,单机内存容量较2023年增长50%。

小米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行销总监马志宇坦言,明年内存相关产品成本预估"有点惊悚",手机作为内存消耗大户,面临的成本压力尤为突出。Counterpoint数据显示,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内存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需求增速远超供给增速。

产业链连锁反应:从模组厂亏损到终端机型"减配"

涨价潮已在手机产业链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中游模组环节首当其冲,由于颗粒采购价上涨过快,国内头部内存模组厂商2025年Q3毛利率普遍降至5%以下,部分企业出现季度亏损。"以前是颗粒厂让利给模组厂,现在是模组厂利润被颗粒厂完全吞噬。"某模组厂负责人透露,目前行业开工率已从90%降至70%,部分中小厂商选择暂停接单。

手机品牌商陷入"两难抉择":要么涨价转嫁成本,要么调整配置控制支出。@数码闲聊站 透露的"拆库存机内存"并非个例,某二线手机品牌已将2024年生产的10万台库存机型拆解,提取12GB内存用于2025年新款中端机。

而在高端机市场,24GB内存版本从"标配选项"沦为"限量供应",多家品牌取消原定的24GB+1TB版本规划,转而主推16GB+512GB版本。"24GB内存采购成本较年初涨了80%,定价超过用户心理预期,只能暂时放弃。"某品牌产品经理表示。

渠道端的价格传导已开始显现。2025年10月,国内手机均价同比上涨11%,其中内存规格升级贡献了6个百分点的涨幅。京东数据显示,16GB内存机型的销量占比从Q2的45%降至Q3的38%,部分消费者选择推迟换机计划,导致手机市场整体出货量同比下滑3%。

厂商应对:国产替代加速与供应链策略调整

面对涨价压力,手机产业链正加速调整供应链策略。国产替代成为重要突破口,长鑫存储的DRAM产品已进入小米、荣耀等头部品牌供应链,2025年Q3国内手机品牌国产内存使用率从Q1的12%提升至25%。"虽然长鑫存储的产品在功耗和稳定性上与三星还有差距,但价格低15%-20%,能有效缓解成本压力。"小米供应链人士透露,明年计划将国产内存使用率提升至40%。

库存管理策略也随之调整,手机品牌普遍延长内存备货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增至6个月,部分企业启动"锁价采购"模式,与颗粒厂签订长期供货协议以锁定价格。OPPO、vivo等品牌还通过"内存共享技术"优化体验,在不增加物理内存的情况下,通过软件算法将存储空间虚拟为运行内存,提升多任务处理能力。

头部品牌则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消化成本压力。苹果iPhone 16系列将内存统一升级至12GB,通过提升产品价值来覆盖内存成本上涨;华为Mate 70系列搭载自研的内存优化引擎,在16GB物理内存下实现接近20GB的使用体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内存使用效率,比单纯增加内存容量更具性价比。"华为终端BG CEO余承东表示。

2026年展望:涨价何时见顶?行业面临三大挑战

尽管市场对内存涨价已形成共识,但关于"何时见顶"的争议仍在持续。集邦咨询预测,2026年Q2 DRAM价格涨幅将收窄至5%-10%,Q3可能出现环比持平,主要原因是三星、SK海力士计划在2026年新增10%的DRAM产能,同时AI服务器对内存的需求增速将从92%放缓至65%。"但产能释放需要时间,2026年上半年整体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集邦咨询分析师王俊尧强调。

行业还将面临三大挑战:一是技术迭代风险,HBM4、存储级光互连等新技术可能加速传统DRAM的贬值;二是库存风险,若2026年下半年价格回落,当前高价备货的品牌可能面临库存减值损失;三是竞争格局变化,头部品牌凭借供应链优势进一步挤压中小品牌市场份额,行业集中度可能提升。

这场内存涨价潮,既是对手机产业链的压力测试,也是国产替代和技术创新的契机。

来源:咫尺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