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6岁港星被拍深夜搂陌生女,全网怒骂渣男,老婆一句留言让剧情秒变穿越剧
56岁港星被拍深夜搂陌生女,全网怒骂渣男,老婆一句留言让剧情秒变穿越剧
凌晨一点,尖沙咀便利店门口,镜头里的男人低头买牛奶,旁边女孩挽着他胳膊。
照片一出,微博热搜直接爆了,评论区全是“爱妻人设翻车”“童年滤镜碎成渣”。
谁都没想到,原配本人睡醒后甩出一张旧照,时间戳显示2013年,女孩就是她本人。
骂声戛然而止,网友集体愣住:原来骂了半天的“小三”竟是人家老婆年轻时候。
这波乌龙把吃瓜群众的脸打得啪啪响。
有人翻回旧新闻,发现苏永康当年吸毒被抓,出狱后开演唱会哭着说“要对得起家人”。
后来确实低调了,买菜做饭送娃上学,港媒拍到他最多的画面是拎着菜篮子。
没想到十几年后,一张错位老照片又把旧案翻出来,差点把苦心经营的好爸爸标签撕掉。
冯翠珊的回应只有三行字:照片是我,时间十一年,牛奶还是同款。
没有哭没有闹,顺手把当年约会穿的球鞋也晒出来,鞋底磨损程度和新闻图一模一样。
网友看完沉默,原来记忆力最靠谱的是鞋子,不是键盘。
评论区风向瞬间调头,前排高赞变成“向太当年说得对,让子弹飞五分钟”。
有人统计,从爆料到反转只用了四小时,比港股收盘还快。
四小时里,有人掉粉两万,有人接广告接到手软,唯一没变的,是当事人银行卡余额。
这事把港媒也架在火上。
TVB娱乐头条主播直播时念错时间线,被观众截图做成表情包,配文“新闻系白念了”。
收视率倒是冲了一波,广告部连夜加单,客户点名要那段翻车回放。
流量生意面前,对错先放一边。
更尴尬的是最先爆料的营销号,删博前已经涨粉八万,删完掉回原点。
后台私信塞满“退钱”,因为有人提前收了网友打赏,准备直播爆料“渣男更多黑料”。
钱揣兜里还没热,剧情反转,打赏人要求七天无理由退货。
律师提醒:网络打赏属于赠与,退不了。
屏幕那头,初中生把压岁钱搭进去,现在只能多写两套卷子压压惊。
有人把苏永康早年吸毒档案重新翻出来,想证明“狗改不了吃屎”。
结果帖子被平台下架,理由是“旧案重提无新闻价值”。
平台规则写着:明星改过自新后,再拿旧案炒作属于恶意消费。
网友瞬间清醒,原来不是时间治愈一切,是算法帮你屏蔽。
冯翠珊的社交账号一夜涨粉二十万,品牌方排队送母婴用品。
她发了一张全家吃早餐的照片,桌上摆着三杯牛奶,配文“牛奶无罪”。
品牌商立刻截图做海报,广告语都想好了:十一年同款牛奶,陪伴爱情长跑。
商业世界从不浪费任何一次翻车。
这场乌龙最受伤的,其实是真正的出轨受害者。
评论区有人留言:自己老公真出轨,没人为她转评。
帖子发在超话,阅读量两百,连个点赞都没有。
网友忙着吃瓜,没空分真假。
她最后删帖,把账号改成“已注销”。
网络正义像出租车,招手就停,目的地只去热闹地方。
心理学博主发文提醒:人类大脑爱听故事,越狗血越兴奋。
看到挽手照片,杏仁核立刻报警,理智脑还没上线,手指已经先开骂。
平台靠这套机制留住用户,骂完渣男刷下一条,系统继续推更刺激的。
你以为你在吃瓜,其实是瓜在吃你。
港大新闻系把这次事件写进期末案例,题目是“反转新闻中的伦理责任”。
学生答卷出现最多的一句话:核实时间线比抢发更重要。
教授批注:道理都懂,热搜不等人。
毕业跑新闻,第一个月就学会用旧图,因为现场根本进不去。
理想很丰满,流量很骨感。
事件过后,苏永康把社交账号设置成半年可见,背景图换成全家背影。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告媒体,他说照片本来就是真的,只是时间错了。
告来告去,律师费够娃读四年国际学校,不如留钱买牛奶。
算下来,一杯牛奶十一年没涨价,律师费涨了三次,谁更狠一目了然。
冯翠珊在粉丝群里说,下次被拍,她打算直接开直播,让镜头拍鱼尾纹,省得网友猜年龄。
群友问怕不怕真被拍到新欢,她回一句:真到那天,直播卸妆,礼物刷够就离。
话放这儿,谁都不敢再乱写,毕竟直播打赏真能提现。
故事到这儿,热度散了,牛奶卖光,账号涨粉,课程卖出,只有键盘还停在原地等下一颗瓜。
屏幕前的你,下次看到挽手照,会先放大看鞋底的纹路吗?
如果不会,至少让子弹飞五分钟,给真相一条活路,也给自己留点面子。
毕竟,翻车的不一定是车,可能是正在打字的你。
来源:有趣的蛋糕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