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一则关于抖音电商处罚低价销售茅台酒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抖音平台通知酒商,茅台酒销售价格如果低于市场行情价将被处罚,即便是达人自己补贴也不行。
茅台低价被罚?电商治理的困境与消费主义的狂欢。
文 | 卖酒狼团队
编 | 南风
近日,一则关于抖音电商处罚低价销售茅台酒商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抖音平台通知酒商,茅台酒销售价格如果低于市场行情价将被处罚,即便是达人自己补贴也不行。
随后抖音电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澄清”称,这一解读不实,平台实际治理的是利用茅台进行虚假宣传和异常低价可能涉及假货的违规行为。
在这场舆论风波中,抖音披露了一组数据:已封禁异常低价商品100余个,限制经营商家52个;而在过去一年,平台共处置超1300万起内容违规视频,对47万个违规作者无限期收回带货权限。
这场闹出舆论风波的平台治理行动,折射出当下电商生态的复杂图景。一方面,平台需要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低价的追求从未停歇。而当这两者在茅台这一特殊商品上相遇时,更引发了关于电商治理、品牌价值与消费文化的深层思考。
茅台不仅仅是一瓶酒,它早已成为一种符号,承载着社交身份、经济地位和文化认同的多重意义。在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茅台扮演着奇特的角色:它既是饮品,也是投资品;既是消费品,也是奢侈品。
这种多重属性使得茅台的价格敏感度远低于普通商品,也使其成为电商平台引流的绝佳工具。
电商内容化趋势加剧了这种扭曲。抖音电商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平均每天有125万场直播在平台开播,吸引超过3亿人观看。在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内容轰炸下,商家和内容创作者必须想方设法吸引眼球,而“低价茅台”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诱饵。
这种营销手法的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和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进行违规引流。更严重的是,当茅台的售价甚至低于官方公布的出厂价时,这已非正常的商业逻辑所能解释,要么是虚假宣传,要么可能存在假货风险。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商家以“低价茅台”为噱头吸引消费者时,他们实际上是在利用茅台的符号价值进行营销,而非真正想要以低价销售商品。抖音电商发起的虚假宣传治理专项行动,正是针对这种扭曲的市场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治理虚假低价营销仅是表层挑战,更深层次的命题在于构建一个健康、透明的电商生态体系。抖音电商货架场GMV实现49%的显著增长,这一亮眼数据背后,实则是对平台治理能力的严峻考验。
正如业内人士所言,封禁违规商品和涉事作者虽是必要之举,但长远之计在于构建更完善的商家信用评价体系、更透明的商品溯源机制以及更高效的消费者教育渠道。
毕竟,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平台治理,本质是创新活力与市场秩序的辩证统一。这要求平台在技术迭代中保持治理前瞻性,商家在商业创新中坚守合规底线,消费者在享受便利时保持理性判断,监管者在规范市场时包容创新试错。
特别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培养理性消费观念至关重要。追求物美价廉本是人之常情,但当价格明显背离基本经济规律时,保持必要的警惕与质疑精神尤为关键。毕竟,在充斥各类营销话术的电商环境中,消费者的判断力堪称最佳防护网。
平台可以从三个方面助力消费者进行理性判断:认知层面,平台应建立商品信息标准化披露制度,强制公示关键参数、检测报告、使用说明等核心信息。判断层面,开发智能比价工具和价格波动预警系统,帮助消费者识别异常低价背后的风险。决策层面,推广"冷静期"制度,对高价值商品设置24小时反悔期,避免冲动消费。
也有观点认为,茅台低价风波揭示的深层矛盾,本质是平台、商家、消费者、监管者四方主体的利益博弈。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构建"技术赋能+制度约束+文化引导"的协同治理模式。
技术层面,运用大数据分析识别异常交易模式,通过AI算法实时监测价格波动;制度层面,建立跨平台黑名单共享机制,对违规主体实施联合惩戒;文化层面,培育"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消费文化,通过KOL示范、案例宣传等方式引导价值取向。
当我们将视角从茅台酒的价格标签转向整个电商生态的治理体系时,会发现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优化,更是社会信任机制的构建。
按照业内人士的话说,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当下,平台治理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决定中国电商能否从规模领先走向质量领先。这需要每个参与者都以建设者的姿态,共同书写电商生态的新篇章。
当然,如何在鼓励创新与规范秩序之间、在促进消费与引导理性之间寻求平衡点,这不仅是平台、商家、消费者与监管者共同面临的挑战,更是一道需要多方智慧共同破解的难题。而这一命题的深度与广度,远非一瓶茅台酒的价格所能衡量。
来源:酒哥杨承平